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開幕大會今天上午10時舉行了開幕式,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會議並作主旨演講。
李克強表示,要對有關的法律規章和政策性文件進行全面清理,凡是與《外商投資法》競爭中性、開放原則不一致的,要堅決清理。外商投資法的配套法規規章和文件,將與《外商投資法》一起於明年1月1日起實施,並逐步加以完善。過去對於港澳臺的優惠政策不會改變,還要讓港澳臺企業的合法權益得到更有效的保障,給予更多的發展機遇。在今年6月以前,要再次修訂發布外商準入負面清單。
在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方面,李克強表示,中國的關稅水平在去年明顯降低,今年將在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上做大文章。總的是要明顯降低通關成本,提高通關效率,向國際先進水平對標。要擴大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業對外開放,擴大外資銀行業業務範圍,對證券等業務範圍不再單獨設限。
圖說: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新華社
「我覺得未來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高科技,將成為新的生產力,並帶動中國經濟再次『騰飛』,因為中國承載科技的體量足夠大。在此次博鰲論壇上,非常高興看到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這一點。」小i機器人創始人、董事長袁輝說。事實上,在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人工智慧、5G、物聯網等高科技已不僅僅是概念,業界大佬們更是關注其對於中國乃至世界經濟將產生怎麼樣的影響。
適應發展新場景
進入5G和物聯網時代,雲計算徹底解放了大數據的潛力,無論是農業、製造業,還是金融、電信、零售、教育、醫療,數據都在呈現爆炸式的增長。「數據力量」正在加速落地,並重塑行業面貌。然而,當科技高速發展的時候,人們也開始迷茫。人工智慧(AI)的發展就是最好的例證。
人工智慧發展到今天已經有60年了,如今仍處在「只見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階段。在過去的三年之中,人們雖然不至於「談AI而色變」了,但我們仍然不知道,未來AI會如何影響人們的生活。因而在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AI+』時代來了嗎?」分論壇上,業界大佬們紛紛聚焦到未來AI的趨勢。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接下來的十年,人工智慧一定會有一個爆發式的發展。因為我覺得中國的體量足夠大,可以承載各種人工智慧的應用,像智能客服、智能知識庫、智能辦公、政務自流程、智能語音導航等多個人工智慧應用場景,『AI+』賦能各行各業肯定將是未來的趨勢。」袁輝說,所有智慧生物都是由倫理驅動,AI也繞不過,如今AI還是一個孩子,等18年後,AI是拿著刀對人類,還是對人類溫柔以待,這取決於人類如何「教育」AI。如果想讓AI一直為人所有,為人服務,人類就要始終保持探索真理的動力。
京東數字科技執行長陳生強介紹了利用數字科技改變火力發電的案例:火電行業的最大痛點是如何用更少的煤去發更多的電,並產生更少的汙染排放。而通過傳感器,AI火力發電優化算法能夠控制鍋爐閥門的開關、送風、送水,熱效率提高0.5%,從而每年幫一臺60萬千瓦機組節約燃料費200多萬,如果能在全國推廣,可以每年幫中國節約70億的燃煤消耗和汙染治理費用。
積極擁抱新技術
「我們不應畏懼技術,而要以積極的心態擁抱新技術、新發明。新的技術讓我們在工作中更加得心應手,是創造而不是減少了就業機會。」新加坡前副總理黃根成在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世界經濟展望:確定性與不確定性」分論壇上表示。
事實上,技術革命是雙刃劍。以日本為例,人口減少、人口老齡化是日本經濟面臨的最大結構性問題。日本時下失業率已低至2.3%。未來十年,日本人口每年將減少50萬人,意味著失業率可能進一步下降到2%甚至1.5%。這個經濟學上看似很棒的失業率數字,恰恰暴露了日本人口縮減和勞動力不足的問題。一個解決辦法,是充分利用人工智慧、機器人和自動化技術。但是,這個度很難掌握。人工智慧發展過了頭,可能反過來對勞動力市場造成過大的衝擊。日本未來的挑戰,是找到一個適度的平衡。技術運用得當的話,既可以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提高潛在增長率,又可以避免「機器取代人」造成的大規模失業。
圖說:2019年博鰲亞洲論壇,以主題為世界經濟展望 2019: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電視論壇現場。視覺中國
日本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鈴木人司認為,不確定性分可知與不可預知兩種類型。貿易和貨幣政策問題是我們已知的,因而是可以管控的。比如,可以通過談判管控貿易衝突;可以通過與市場的良好溝通,提高貨幣政策的可預期性。真正的不確定性,是我們不知道或不可預知的,也就沒有辦法預作準備,「技術革命就是這樣一種不可預知的不確定性。」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看來,技術革命並不一定就是大家所關心的新技術、原創技術。它更有可能是對現有技術的重新組合和再利用。以工業革命為例。工業革命所使用的技術,比如蒸汽機,是早在工業革命之前就存在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並沒有創造新的技術,而是對原有技術的改良和重新利用。很多經濟史學家認為,工業革命不過是子虛烏有;所謂的工業革命,只是在一個特定的歷史階段,人們重新組合了原有的技術,改進了原有的技術,然後帶動整個人類的發展。
張宇燕指出,中國目前正處於一個關鍵的時期,勞動力成本迅速提高,需要用機器儘可能替代勞動力,以推動經濟的長期增長。
隱私保護不缺位
當數據越來越成為新技術發展的核心之後,對於數據的監管以及隱私的保護也開始為業界所關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全球關係主任安德裡亞斯·紹爾非常關注數據監管的問題,並用一系列的問題引發了現場的思考。他表示,現在各國對於數據的監管很少,這對於保護用戶隱私安全非常不利。我們是否需要用國家級戰略來制定數據保護的政策?我們是否有促進數據合作的政策?未來我們是否需要和AI進行社會對話,人工智慧到底能走多遠?未來是否需要政策監管?他認為,政府有責任向民眾解釋,為什麼數據安全非常重要。各國也應該展開政治對話和行業、社會對話,共同探討未來的界限和方向。
蘋果全球副總裁葛越則認為,大數據的監管要注意兩點。第一,政府可以制定規則,儘可能收集必須要收集到的數據;第二,當信息收集上來之後,必須要做到足夠的透明。公司要明確回答為了什麼目的收集數據,還要給用戶選擇的權利。比如說「你願意分享你的地理位置嗎?」「你想用這個應用嗎?」如果用戶需求明確,他們會自己選擇是或者否。
中國商務部前副部長廖曉淇表示,中國既需要數據流動,又需要數據保護。「十多年前,我就在商務部負責電子商務這方面的工作。中國是電子商務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當時就是沒有規則,在摸索中搞起來的。」他回憶稱,「支付寶是馬云為了解決買賣雙方的誠信問題推出的,最早的形式是在銀行開的儲蓄帳戶。後來,相關機構才接入支付寶,對它進行監管。所以這個過程也是『逼』出來的。哪有什麼規則?沒有。但是這個規則需不需要?非常需要。以前是規則慢於實踐,所以需要我們來加強規則制定。」
不久前的315晚會披露,一個小小的「探針盒子」,就可以在你的手機無線區域網處於打開狀態時,發現你的信號,迅速識別出你的手機的MAC地址,轉換成IMEI號,再轉換成手機號碼。
去年5月,堪稱史上最嚴格的GDPR(《一般數據保護條例》)開始實施,Facebook等巨頭都開始接連收到了歐洲開出的天價罰單。與此同時,對於隱私保護的政策爭議不斷,但是在博鰲論壇上,與會嘉賓一致認為,數據的保護,一個國家單槍匹馬是不夠的,我們需要所有的國家和地區共同的相互協作,一方面要合理界定數據隱私,另一方面要鼓勵合規應用,促進創新和數字經濟發展,促進公共利益最大化。
新民晚報特派記者 方翔(本報博鰲今日電)
博鰲聲音>>
望WTO改革成功重振多邊主義機制
昨天,在「WTO改革」分論壇上,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表示,希望WTO(世貿組織)改革成功,重振多邊主義機制。
今天,全球化正在遭遇波折,WTO的改革早已被提上日程,新一輪的WTO的改革重點領域和方向如何?周小川表示,最近幾十年,貿易不平衡問題上的日益情緒化,使得世貿組織的作用受到限制,爭端解決機制和上訴機構遇到了問題。當然,我們要看到,世貿組織這個決策機構的效率還不夠高,這也是它面臨問題的原因之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時,20國集團領導人曾強力推動多哈回合,希望儘早達成協議。過了這麼多年,多哈回合進展仍不如人意,說明這個機制的效率不夠高,需要改革。
圖說:2019年博鰲亞洲論壇,以主題為WTO 改革的分論壇現場。視覺中國
周小川指出,WTO改革的前提條件,是各成員國要有誠意。如果大多數國家都支持多邊主義,世貿組織改革就有望達成一致並取得進展。如果個別大經濟體堅持採用單邊主義的做法,籤署並將雙邊自貿協定作為其未來貿易體系的主幹,WTO改革就會遇到很多挑戰和困難。因此,我們還必須準備第二套、第三套方案。如果世貿組織改革不成功,需要再有一套方案,來支持自由貿易體系並遏制保護主義。
針對外界對中國所謂「貿易扭曲」和補貼問題的指責,周小川指出,中國經濟經歷了一個很長時間的、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大幅度減少了市場扭曲行為和不合理的補貼。但是,因為這是一個轉型的過程,要花很多年的時間,所以還會出現一些扭曲的殘留。中國政府非常願意加快改革的進程,來消除這種扭曲的狀況,這些扭曲最終是會逐漸消失的。
周小川表示,中美之間現在正在進行貿易談判。這個談判談好了,很多爭端都可以得到適當的解決。但是,從更長遠的角度,我們還是希望WTO改革成功,重振多邊主義機制;兩個國家的貿易爭端,將來還是在WTO框架內解決。全球化時代,任何兩個國家的貿易摩擦都不再僅僅是兩個國家的問題,供應鏈如此複雜,很多國家都會受影響,最終還是要靠WTO。
新民晚報特派記者 方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