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CF公布中國雲原生調查報告:49%使用容器技術,Kubernetes 應用率...

2020-12-05 手機鳳凰網

近日,雲原生計算基金會(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CNCF)發布了第三次中國雲原生調查報告(2019年)。此次調查基於 300 名受訪對象,其中 97% 來自亞洲(主要是中國)。報告顯示49%的受訪者在生產中使用容器技術,72%的受訪者在生產中使用Kubernetes(簡稱K8s),公有雲使用率下降至36%,更多的企業選擇混合雲。

中國雲原生調查重點一覽:

49%的受訪者在生產中使用容器技術,32%的受訪者計劃使用容器技術。該項數據相比2018年11月份的20%,有了顯著的增長。

72%的受訪者在生產中使用Kubernetes,遠遠高於2018年11月份的高於40%。

公有雲的使用率下降到至36%,據悉,2018年11月的使用率為51%,取而代之的是30%考慮使用混合新選項(混合雲解決方案)。

在容器使用的挑戰性方面,53%的受訪者認為最大的挑戰是複雜性,緊接著,有39%的受訪者認為是安全性。培訓不足和網絡則並列第三,佔比36%,與此同時,還有35%的受訪者將可靠性和監控性作為部署挑戰。

有 36% 受訪者使用託管平臺作無伺服器,22% 使用可安裝軟體。對於那些使用託管平臺作為無伺服器工具的企業,排名前三的提供商是阿里雲功能計算(46%),AWS Lambda(34%)以及騰訊雲無伺服器雲功能和華為 FunctionStage 並列(12%)。

對於那些使用可安裝軟體作為無伺服器工具的用戶,Kubeless 排名第一(29%),其次是 Knative(22%),以及 Apache OpenWhisk(20%)。

最常用的雲原生存儲項目是Ceph(24%),Amazon Elastic Block Storage(EBS)(23%)和容器存儲接口(CSI)(18%)。

容器使用

我們知道容器已經改變了基於雲的基礎架構,但是在過去的一年中,容器在生產中的使用已成為常態。根據我們今年初發布的2019全球雲原生調查,84%的受訪對象在生產中使用容器,使得容器在全球範圍內無處不在。

中國調查表明,儘管中國的容器使用落後於全球,但其勢頭正在增強。在中國調查中,將近一半(49%)的受訪對象在生產中使用容器,從2018年3月調查的32%和2018年11月的20%躍升至更高水平。

計劃在生產中使用容器的中國會員越來越少-現在32%,2018年3月的調查中為57%,11月為40%。這意味著許多組織已將容器計劃付諸實施,而不再處於計劃階段,但仍存在增長空間,希望繼續增長。

隨著生產中應用的增加,測試環境中容器減少。約28%的中國調查受訪者目前測試中使用容器,與2018年3月的24%相比略有上升,但與2018年11月的調查中的42%相比有所下降。

儘管容器帶來了驚人的優勢,但也帶來了挑戰。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了變化,但是複雜性的挑戰一直保持不變。在中國調查中,53%的受訪者將複雜性列為最大挑戰。相比之下,2018年3月的調查中, 44%受訪者認為複雜性是最大挑戰,佔比最高。2018年11月的調查中28%的受訪者,佔比排第三。

在挑戰方面,安全性排名第二,受訪者佔比39%。安全首次被列為首要挑戰。培訓不足和網絡並列第三,佔比36%,而35%的調查受訪者將可靠性和監控性作為部署挑戰。

Kubernetes增長

Kubernetes作為一個容器編排通用平臺正在行業中嶄露頭角並在中國的CNCF社區中的採用率也急劇上升。72%的受訪者表示在生產中使用Kubernetes-與2018年11月的40%相比有了大幅增長。

因此,評估Kubernetes的人數從42%降至17%。

我們還看到Kubernetes的生產集群在部署範圍兩端的增長。大部分中國調查的受訪組織使用不到10個集群,但是運行50個以上的集群的組織有所增加。這可能是由於在生產中使用容器的新受訪者數量增加,從而增加了集群。

36%的受訪者擁有2到5個集群,高於2018年11月的25%,一半的受訪者使用1到5個集群,70%的受訪者使用1到10個。只有13%多的受訪者生產中有超過50個集群,而在2018年11月時僅有5%的受訪者。

打包

Helm是打包Kubernetes應用程式最受歡迎的方法,54%的受訪者選擇了這種方法。

入口

NGINX(54%)是使用最多的Kubernetes入口提供商,其次是HAProxy(18%),F5(16%)和Envoy(15%)。

分離Kubernetes應用程式

在集群中管理對象是個挑戰,但是命名空間通過按組過濾和控制來幫助管理。71%的受訪者用命名空間分離Kubernetes應用程式。在多個團隊中使用Kubernetes的調查對象中,有68%使用命名空間。

監控,日誌和跟蹤

對於那些使用監控,日誌和跟蹤解決方案的用戶來說,本地運行還是通過遠程伺服器託管更普遍。46%的受訪者使用本地監控工具,而20%的受訪者通過遠程服務運行。整體上使用日誌和跟蹤的受訪者較少,但是26%的受訪者在本地運行跟蹤,而20%通過遠程服務運行跟蹤。21%的企業內部運行跟蹤工具,另外21%的企業通過遠程服務運行。

代碼

由於持續集成(CI)和持續交付(CD)的支持,雲和容器的強大功能共同推動了中國的開發和部署速度。我們的調查通過開發者將代碼檢入存儲庫的頻率來量化開發速度。35%的受訪對象每天多次檢入代碼。43%的每周幾次檢入代碼,16%的每月幾次檢入代碼。

大多數受訪對象發布周期是每周一次(43%),而僅五分之一多的(21%)是每月一次。而18%的是每日一次。12%的受訪對象按特定時間表工作。

CI/CD

許多人認為成功的CI / CD的基礎是流程自動化。但是,我們在中國的調查顯示,純自動化環境相對較少-只有21%的受訪對象採用自動發布周期,而31%依靠手動流程。最受歡迎的是混合方式,佔46%。

CI/CD是實現雲原生系統靈活交付和生命周期管理一種哲學和技術。Jenkins是中國社區中最受歡迎的CI/CD工具,佔社區的一半以上53%,GitLab佔40%。

雲與內部部署

雲在增長,但是今年的中國調查顯示了從公共雲的轉移,私有雲的合併以及混合雲的出現。2018年11月調查中,公共雲的使用似乎達到了峰值51%,而今年下降到36%。私有雲保持穩定42%,2018年11月是43%。混合雲是今年的新選擇,佔39%。

雲原生項目

CNCF管理著大量的開源項目,這些項目對於雲原生的開發,部署和生命周期管理至關重要。CNCF項目在中國呈指數級增長。例如57%的受訪者使用Prometheus監控和警報系統,較2018年3月的16%有顯著增長。現在35%受訪者使用CoreDNS, 2018年3月只有10%。Containerd運行時也實現了驚人增長,從2018年3月的3%增長到2019年初的29%。

CNCF還託管了在中國創建的四個項目,這些項目在該地區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Dragonfly(17%受訪者在生產中使用)和KubeEdge(11%受訪者在生產中使用)是最常用的兩個沙箱項目, 現在兩個都在孵化階段。Harbor和TiKV是畢業項目,分別有27%和5%受訪者用於生產。

自CNCF上次的中國調查以來,在生產中使用雲原生項目的好處發生了轉變:

更快的部署時間首次成為最大好處,被47%的受訪者引用。

改進的可擴展性保留其早期的第二名,佔35%。

成本節省仍然排名第三,為33%。

提高開發者生產力,雲可移性和更高的可用性並列第四,受訪者佔31%。2018年11月,可用性排名第一,可移性排名第四。

無伺服器

在中國的調查中,36%受訪者使用託管平臺作無伺服器,22%使用可安裝軟體。

對於那些使用託管平臺作為無伺服器工具的企業,排名前三的提供商是阿里雲功能計算(46%),AWS Lambda(34%)以及騰訊雲無伺服器雲功能和華為FunctionStage並列(12%)。

對於那些使用可安裝軟體作為無伺服器工具的用戶,Kubeless排名第一(29%),其次是Knative(22%),以及Apache OpenWhisk(20%)。

2019年,我們在雲原生存儲和服務網絡上增加了新問題。這些是流行的雲原生項目,可在活躍生產環境中支撐這些優勢:

存儲

最常用的雲原生存儲項目是Ceph(24%),Amazon Elastic Block Storage(EBS)(23%)和容器存儲接口(CSI)(18%)。

服務網絡

中國雲原生社區

CNCF現在在中國有近50個成員。中國還是CNCF項目的第三大貢獻者(按貢獻者和提交者計),僅次於美國和德國。

我們有一些中國公司的案例研究,包括:

京東使用Harbor為其私有圖像中央存儲器節省了大約60%的維護時間。

中國民生銀行交付效率提高了3-4倍,並且使用Kubernetes資源利用率翻了一番。

螞蟻金服使用雲原生技術,運營方面至少提升十倍。

我們還在中國開設了20,000多人參加的Kubernetes and Cloud Native課程,最近還完成了首屆中國 Cloud Native + Open Source虛擬峰會。

中國社區以多種不同方式了解雲原生技術:

文檔

72%的中國受訪者通過文檔了解了雲原生技術。每個CNCF項目在其網站上都有大量文檔,可在此處找到。

CNCF每年投資數千美元來改善項目文檔。其中包括項目文檔託管,添加教程,操作指南等。

活動

活動是受訪者了解雲原生技術的一種流行方式。

41%的受訪者選擇KubeCon + CloudNativeCon作為學習新技術的地方。下一個虛擬KubeCon + CloudNativeCon計劃於11月17日至20日舉行。

37%的受訪者選擇了聚會和本地活動,(例如Cloud Native Community Groups)作為了解雲原生技術的一種方式。

網絡研討會

22%的受訪者通過技術網絡研討會了解雲原生技術,另有8%選擇面向業務的網絡研討會,還有8%選擇CNCF網絡研討會。

CNCF (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成立於2015年12月,隸屬於Linux Foundation,是非營利性組織。 CNCF(雲原生計算基金會)致力於培育和維護一個廠商中立的開源生態系統,來推廣雲原生技術。

相關焦點

  • UCloud優刻得容器Cube入選2020年度十大雲原生創新技術方案
    近日,由極客邦科技、InfoQ主辦的首個年度榜單「2020中國技術力量年度榜單評選」結果揭曉,UCloud優刻得 Serverless容器實例Cube成功入選「2020年度十大雲原生創新技術方案」。頂尖專家陣容 優質項目交鋒UCloud雲原生實力獲得認可此次極客邦科技、InfoQ主辦的「2020中國技術力量年度榜單評選」,歷經數月打磨,共有300+參評項目,100+入圍項目,10000+開發者公開票選,20+頂尖專家評審,10
  • 使用Kubeadm安裝Kubernetes
    年中,Docker宣布在Docker engine中集成swarmkit工具包,這一announcement在輕量級容器界引發軒然大波。畢竟開發者是懶惰的^0^,有了docker swarmkit,驅動developer去安裝其他容器編排工具的動力在哪裡呢?即便docker engine還不是當年那個被人們高頻使用的IE瀏覽器。
  • 雲原生技術的內涵之討論
    當前雲計算正邁入以容器和微服務為基本特徵的雲原生(Cloud Native)時代。如何保證超低延時的應用需求得到充分的滿足,豐富的軟硬體資源得到高效的利用,是當前雲原生系統管理面臨的重大挑戰。在雲原生系統中,應用普遍以鬆耦合和輕量化的形式運行在容器中,呈現複雜關聯和動態交互的特徵。
  • 如何在Kubernetes容器環境下部署Spinnaker?
    本文重點介紹spinnaker的概念、安裝與踩過的坑,spinnaker在kubernetes的持續部署,以及線上容器服務的選擇與多區容災。 1、關於Spinnaker Spinnaker 是什麼?我們先來了解下它的概念。 Spinnaker 是 Netflix 的開源項目,是一個持續交付平臺,它定位於將產品快速且持續的部署到多種雲平臺上。Spinnaker 有兩個核心的功能集群管理和部署管理。
  • 字節跳動火山引擎加入 Linux 雲原生計算基金會(CNCF)
    未來,火山引擎將攜數十萬級容器集群規模應用實踐,全面融入全球雲原生技術生態,為雲原生的落地應用以及開源生態建設,做出持續貢獻。自 2015 年 7 月成立以來,該基金會始終致力於通過建立社區、管理開源項目等方式推廣技術、推進雲原生的可持續發展,並以此聚集了一大批雲原生技術專家。發展至今,CNCF 已經擁有近 50 家會員企業,旗下活動 KubeCon + CloudNativeCon 更是成了雲原生領域的全球頂級峰會。
  • CNCF公布 KubeCon + CloudNativeCon + Open Source Summit中國...
    CNCF公布 KubeCon + CloudNativeCon + Open Source Summit中國2019演講嘉賓名單 CNCF 主辦的中國最大規模開源與雲原生大會有來自阿里巴巴
  • CNCF公布中國KubeCon和開源峰會2019演講嘉賓名單
    ™ 等項開源技術,今天公布將於2019年6月24-26日在上海舉辦的 KubeCon + CloudNativeCon + OpenSource Summit 中國2019的演講嘉賓名單。  「去年首次在中國舉辦 KubeCon + CloudNativeCon 之後,我們看到中國雲原生及開源技術開發者和用戶的極大興趣和熱情,」雲原生計算基金會執行董事 Dan Kohn 說:「我們一直在擴大活動規模,能夠在中國舉辦最大規模的開源會議,藉此推動全球開源社區的合作,我們感到非常自豪。」
  • Quarkus 1.0 發布,Java 雲原生、容器優先框架
    Quarkus 是一個用於編寫 Java 應用的雲原生、容器優先框架。Quarkus 是 Kubernetes 原生的 Java 技術棧,它由同類中最佳的 Java 庫和標準精製而成,並針對容器和雲部署量身定製。
  • 雲原生體系下的技海浮沉與理論探索
    下面是 CNCF 的最新定義:雲原生技術有利於各組織在公有雲、私有雲和混合雲等新型動態環境中,構建和運行可彈性擴展的應用。雲原生的代表技術包括容器、服務網格、微服務、不可變基礎設施和聲明式API。這些技術能夠構建容錯性好、易於管理和便於觀察的鬆耦合系統。
  • Kubernetes ELK 日誌收集
    一般來說,這種agent用一個容器來運行,可以訪問該節點上所有應用程式容器的日誌文件所在目錄由於這種agent必須在每個節點上運行,所以需要使用DaemonSet控制器運行該應用程式。在節點運行agent,不需要對節點上運行的應用程式進行更改,對應用程式沒有任何侵入性,但是這種方法也僅僅適合於日誌輸出到stdout和stderr的應用程式日誌。
  • 容器生態再進一步,百度智能雲正式支持Rancher Kubernetes平臺
    CCE(Cloud Container Engine)是百度智能雲提供的企業級容器引擎服務,通過了CNCF Kubernetes一致性認證並且獲得Kubernetes認證服務提供商(KCSP)。CCE提供緊跟開源趨勢的Kubernetes託管服務,優化Kubernetes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易用性,在保障開源原生使用體驗的基礎上降低用戶搭建和維護容器集群的成本與風險。
  • 數據中臺的雲原生機會
    另外還有一個雲服務普及之後帶來的現實問題:中國的大企業出於數據安全等因素的考量,往往會採用混合雲——把核心業務放在私有雲上,把非核心業務放在公有雲上,甚至會選擇採購多家服務商的公有雲,這就產生了多雲管理的需求。這對企業內部跨平臺、跨系統之間的數據傳輸、同步和管理提出了挑戰。不過,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容器的方式來解決,這也是最近幾年雲原生技術大火的原因。
  • 關注行業雲原生(5):雲原生應用的技術內涵
    容器化市場上容器產品非常多,可以簡單理解為Docker,是安裝在Linux上的一個軟體,可以用鏡像堆起來一個個應用,這就是容器技術。容器化與虛擬化容器化需要首先部署虛擬化嗎?這個問題始終存在爭論。有輿論認為,容器化替代虛擬化,容器化是虛擬化的大敵。 虛擬化早於容器化,以VMware vSphere、微軟HyperV、開源KVM等軟體為代表,傳統行業企業普遍採用虛擬化技術。
  • 數據中臺的雲原生機會 | 甲子光年
    另外還有一個雲服務普及之後帶來的現實問題:中國的大企業出於數據安全等因素的考量,往往會採用混合雲——把核心業務放在私有雲上,把非核心業務放在公有雲上,甚至會選擇採購多家服務商的公有雲,這就產生了多雲管理的需求。這對企業內部跨平臺、跨系統之間的數據傳輸、同步和管理提出了挑戰。 不過,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容器的方式來解決,這也是最近幾年雲原生技術大火的原因。
  • 雲原生背景下的運維價值思考與實踐
    Pivotal 公司的 Matt Stine 於2013年首次提出雲原生(CloudNative)的概念,旨在說明雲原生是一種構建和運行應用程式的方法,是一套技術體系和方法論。2015年雲原生計算基金會(CNCF),對雲原生的定義為:「雲原生技術有利於各組織在公有雲、私有雲和混合雲等新型動態環境中,構建和運行可彈性擴展的應用。
  • 加速雲原生落地 KubeSphere把簡單交給客戶,把複雜留給自己
    青雲QingCloud應用及容器平臺研發總監周小四表示,從一開始,KubeSphere就是一個面向雲原生應用的容器平臺,通過解決混合雲所帶來的應用需求,讓企業快速邁入雲原生時代。但由於企業應用場景的複雜多變,要想讓企業快速進入雲原生時代無疑很具挑戰性。因此,在KubeSphere每一次大的版本升級中,都會新增許多新功能,以不斷簡化企業實現雲原生的步驟。
  • 雲原生到底意味著什麼?
    很多時候,圍繞雲原生的討論會直接進入技術選擇,如容器化和微服務。毫無疑問,這些都是雲原生項目的潛在組成部分,但肯定不是全部。在本系列文章中,我們將從幾個不同的角度探索雲原生,包括技術和基礎設施,還包括架構、設計,以及可能最容易被忽視的人員和流程。用最簡單的術語來說,雲原生不只是說要遷移到雲,而是要充分利用雲基礎設施和服務的獨特性來快速交付業務價值。
  • 2020年阿里云云原生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雲原生促阿里雙11訂單...
    2020天貓雙11狂歡季成交額、阿里雲創建訂單峰值再次創下新高,下單體驗更為流暢,其背後的阿里云云原生技術功不可沒。阿里雲已擁有國內規模最大的雲原生產品家族和開源生態,在Gartner發布的2020年公共雲容器報告中,阿里雲排名全球第一。
  • 蘑菇街+華為雲原生,開啟直播新玩法
    風口中的直播電商之痛Fastdata分析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中國直播電商交易額突破3000億元,同比增長62.5%。同時伴隨5G商用的落地,用戶對於更快速、更流暢、更有趣的直播購物體驗也抱有更多期待。電商平臺想要領跑未來,居安思危、創新求變是當前第一要務。
  • 金山雲發布全新Serverless產品 雲原生基礎設施再升級
    1月6日,金山雲舉行了雲原生媒體溝通會,金山雲副總裁、合伙人錢一峰在會上正式發布了全新雲原生全景圖、雲原生產品矩陣和最新的Serverless產品(容器實例KCI和Serverless容器服務KSK),並分享了金山雲在雲原生方面的技術歷程和產業實踐,通過構建適應於雲計算2.0時代的新一代雲基礎設施,加速產業數位化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