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消息,在2012年發布之初,由於存在一系列的問題,蘋果地圖(Apple Maps)很快便成了業內嘲笑的對象。這款產品不僅漏掉了許多城鎮和商戶,而且標註錯了註明的地標。因為「花園」(Garden)一詞,蘋果地圖曾把紐約著名體育場館麥迪遜廣場花園(Madison Square Garden)標註為公園。對於一家以生產簡潔、易用產品著稱的公司而言,蘋果地圖服務犯下了罕見的大錯。
不過三年之後,一切都發生了改變。隨著用戶不斷向蘋果提交反饋,該公司已經修復了蘋果地圖中存在的錯誤。蘋果還悄然收購了若干家地圖公司,主要為了獲得他們的技術和其他人才。今年夏天,蘋果地圖增加了若干大城市的交通指示,進一步縮小了與谷歌地圖之間的差距。如今,蘋果地圖在iPhone手機中的使用量終於超過了谷歌地圖。
谷歌地圖前經理、如今已在地圖和導航應用Moovit工作的亞歷克斯·麥肯齊-託雷斯(Alex Mackenzie-Torres)表示,「蘋果在短期內確實完成了一項卓越的工作。蘋果的產品確實具備其它公司產品不具備的特質--把簡潔的設計與實用性交融在一起。」
蘋果為修復地圖應用進行大筆投入,強調出地圖及相關服務如今對科技公司有多麼重要。地理位置是幫助手機用戶尋找附近餐廳和商店,以及考慮做些什麼的關鍵。
蘋果地圖的迅速改進,同樣闡釋出像蘋果這樣的公司,能夠輕鬆駕馭公司的設備用戶使用自己的服務。谷歌地圖和許多第三方應用提供了許多蘋果地圖缺失的功能,但是蘋果巧妙的利用了用戶的惰性,讓他們使用自己的服務。許多人之所以使用蘋果地圖,是因為它從一開始就出現在iPhone手機當中。即便是用戶不怕麻煩想要下載一款其它地圖應用,Siri、Mail等其它iPhone服務也會用各種方式把用戶帶回到蘋果地圖當中。
IDC分析師約翰·傑克森(John Jackson)表示,「如果蘋果不具備駕馭用戶的能力,蘋果地圖也不會有如今的地位。這並不是說蘋果地圖的體驗沒有改進,只是駕馭用戶的能力才是蘋果地圖爆發的真正原因。」
蘋果表示,蘋果地圖服務目前的使用量,已經要比iPhone和iPad上的最主要競爭對手高出兩倍以上,每周與地圖相關的請求超過了50億次。網際網路流量監測機構comScore表示,在美國市場,蘋果地圖在iPhone的使用量已適度的領先於谷歌地圖。與蘋果自己的統計方式不同,comScore測定特定月份多少用戶使用一款服務,而不是多長時間使用服務。
當然,谷歌地圖當前依然統治著美國智慧型手機市場,這部分的源自於蘋果地圖並沒有進入Android作業系統。今年10月,谷歌地圖在美國的用戶數量為蘋果地圖用戶的兩倍多。與蘋果類似,谷歌地圖同樣得益於它是Android作業系統的默認地圖應用。
谷歌地圖多年前曾是iPhone的默認地圖服務。但是在谷歌僅針對Android設備發布了帶有自動重編路線的語音導航服務之後,這一切都發生了轉變。蘋果開發了自己的地圖服務,並把谷歌地圖剔除出iPhone主屏幕。谷歌在2009年推出語音導航服務時也曾出現了許多的問題,但是到2012年,谷歌地圖已經煥然一新。當時,更多的用戶已知道地圖服務應當如何工作,而蘋果的服務顯然是存在短板。
在因為發布蘋果地圖犯下一系列的錯誤後,蘋果執行長蒂姆·庫克(Tim Cook)為此罕見的進行了道歉,並承諾蘋果將「永不停歇的工作」,儘可能的向用戶提供最佳體驗。沒有太多的炫耀,蘋果地圖服務一直在逐步的改進。iPhone和iOS產品營銷副總裁格雷格·喬斯維亞克(Greg Joswiak)表示,「我們的學習能力很強,且我們在快速的修復。我們以難以置信的速度在學習地圖業務。」
如今,蘋果已能夠通過超3000個資源獲得商戶列表、交通流量和其它信息。在增加交通功能時,蘋果派出團隊在地圖上標出了地鐵出口和指示牌,從而提供更精確的步行導航。與此同時,蘋果還派出帶有傳感器的車輛上路拍攝街景,與谷歌長期的做法一樣。
為讓蘋果地圖成為iPhone的核心功能之一,蘋果還準許外部開發者更為輕鬆的在應用中植入蘋果地圖功能。當用戶使用Yelp時,通過一次點擊便能夠找到前往一個商戶的路線圖。當用戶使用星巴克應用時,能夠看到附近所有的商店。
當然,谷歌地圖也一直在不斷改進。上月,谷歌已開始準許用戶在手機上存儲地圖數據,從而在手機信號較弱時依舊能夠搜索附近商戶和方向。目前,谷歌已針對Android用戶推出了該項服務,並很快將向iPhone用戶推出該項服務。
第三方應用也有著自己的創新。舉例來說,已被谷歌收購的Waze就是一款流行應用,能夠分享交通信息,避免堵車。Citymapper應用則能夠向用戶提供是否應當在火車的前部、中部或者後部乘車。
蘋果表示,該公司對蘋果地圖的改進仍未完成。不過慶幸的是,蘋果地圖不需要成為最好的地圖應用。只要足夠好,用戶就不會去考慮使用其它的地圖應用。(無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