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很多人已經忘記了他,卻仍想去悼念這位老人

2020-12-05 桃桃淘電影

音樂歌舞片《雨中曲》(1952)裡吉恩·凱利拿著一把傘在雨中的街道起舞,這一片段早已成為影史經典一幕。

67年後的2月23日,他的導演之一 —— 斯坦利·多南(Stanley Donen)與世長辭,終年94歲。

斯坦利·多南

多南的從影記錄中點綴著一些好萊塢最受歡迎的音樂歌舞片,好多人都以為他早就離開人世了,主要也是他出道太早,25歲時就與吉恩·凱利聯合執導了《錦城春色》(1949), 28歲時又與吉恩·凱利聯合執導了《雨中曲》。

九歲時,他在電影院看了《飛到裡約》(1933),這是他的偶像「舞王」弗雷德·阿斯泰爾和金姐·羅傑斯主演的第一部音樂歌舞片,他被深深的感動。

《飛到裡約》

多南說弗雷迪·阿斯泰爾激發了他對音樂歌舞片的風格感和熱愛,並把他作為電影製作人的事業起步歸功于吉恩·凱利。讓-呂克·戈達爾曾經寫道:「斯坦利·多南是音樂劇的大師,如果沒有多南的名字,這一類型的任何歷史都是不完整的。「

音樂歌舞片現在寥寥無幾,而我們距離好萊塢黃金時代已經太過久遠,這也是為什麼像斯坦利·多南這樣的導演漸遺忘的原因。在他的28部電影作品中,相當一部分是音樂歌舞片,當然包括他最著名的電影《雨中曲》(與金·凱利聯合導演)。

多南在事業早期被凱利蒙上陰影,從未獲得奧斯卡提名,直到1998年才等到奧斯卡榮譽獎。那一年,是馬丁·斯科塞斯頒獎給他,多南與他的奧斯卡小金人臉貼臉地跳了一段踢踏舞,低聲吟唱了他的偶像弗雷德·阿斯泰爾在《禮帽》(1935)中唱過的歌曲《臉貼臉》,邊唱邊來了一段踢踏舞:

天堂,我在天堂,

我的心跳得幾乎說不出話來

我似乎找到了我所追求的幸福

當我們一起出去跳舞時,臉貼著臉……

2004年威尼斯電影節再獲終身成就金獅獎,他又即興跳了一段:

在過去的二十年裡,多南一直與喜劇傳奇和編導伊蓮·梅(《麥基與尼基》《求婚騙術》編導和《青澀戀情》導演)保持著浪漫的關係。

今年八十六歲的梅是位喜劇天才,近兩年還在好友伍迪·艾倫為Amazon拍攝的劇集《六場危事》(2016)中演妻子。

曾有記者問到多南是否曾向梅求婚,他回答大約求了172次,他們過著的可以說是「事實婚姻」了。她送了一條銀質獎章的項鍊掛在多南脖頸上,上面寫有:「他是斯坦利·多南,如果他走丟了,請送回伊蓮·梅那兒。「

斯坦利·多南和伊蓮·梅

2013年和2014年,他們倆曾共同創作了一個劇本,關於「電影製作」和「拍攝出錯」的故事。計劃多南擔任導演,他們的老友邁克·尼科爾斯(《畢業生》《靈欲春宵》《偷心》導演,已於2014年11月離世)擔任製片人。

由於沒人願意為這個項目出資,他們只是邀請了原定演員查爾斯·格羅丁、克里斯多福·沃肯、珍妮·伯林、羅恩·裡夫金和邁克·尼科爾斯一起進行了一場劇本朗讀會。

多南結過五次婚,有三個孩子,包括視效總監彼得·多南(2003年離世)和《紙牌屋》《心靈獵人》的製片人約書亞·多南。所以,加裡·格蘭特在斯坦利·多南執導的電影《謎中謎》中扮演的角色名叫彼得·約書亞。

吉恩·凱利(左)和斯坦利·多南(右)

很少有工作關係能像斯坦利·多南和吉恩·凱利那樣,他們共同執導了幾部經典的音樂歌舞片,如《錦城春色》(1949)、《雨中曲》(1952)和《好天氣》(1955)。

1951年,他獨立執導的《皇家婚禮》由弗雷德·阿斯泰爾主演,片中有一個經典場面,讓演員打破空間概念。——阿斯泰爾回到家裡在牆壁和天花板之間起舞,這個極具創意的拍攝手法讓這一段成為經典。

《皇家婚禮》

這段舞是在巨大的可以旋轉的籠子(類似養倉鼠的圓籠)裡放置了一整個房間,所有家具都用螺栓固定住,攝影機和攝影師也都保持固定機位來完成拍攝。

它啟發了《2001:太空漫遊》(1968)的太空艙運動場景。不過這並非是本片首創的,至少在默片時期,就有《當雲匆匆消散時》(1919)和《船》(1921)也用過同樣的手法。

《皇家婚禮》的置景方式(右圖)

《雨中曲》那場「雨中歌唱」片段,吉恩·凱利不怕被淋溼,因為雨讓他快樂,他因墜入愛河而興奮不已。實際上,要拍成這種效果並非易事,需要周密的規劃。

不僅需要通過控制閥門來控制水壓,為了使雨滴更清晰,他還在水槍中加入了牛奶,照顧到方方面面。

喝牛奶吧!

斯坦利和吉恩·凱利還發明了一個萬花筒鏡頭,來諷刺他們都不喜歡的巴斯比·伯克利式歌舞片風格。

不過多年後,斯坦利回憶,他的確曾經很長一段時間不喜歡伯克利的萬花筒手法,後來才覺得他們的確與眾不同。「有趣的是它們一點兒沒變,是我變了……只有我們對其意思的理解改變了。」

《第四十二街》(1933)裡的巴斯比·伯克利式「萬花筒」風格

《雨中曲》

《七對佳偶》(1954)是另一部經典歌舞片,不過當時米高梅對它沒有寄予很高的期望,大幅削減了預算,迫使斯坦利使用彩色布景,而不是現場拍攝。他們選擇將更多的投資分配給《羅斯·瑪麗》(1954)和《蓬島仙舞》(1954)——事實證明,這兩部電影在商業和評論界的成功都比不上《七對佳偶》。

《七對佳偶》

1955年的《好天氣》是他與吉恩·凱利的又一次合作,這部片裡最有趣的一首歌是「我不該來的」——它是一首「藍色多瑙河」的填詞版,不妨來聽一曲。

《好天氣》——

「我不該來的」唱段

能看得出斯坦利·多南在戈達爾心中,確實是有分量的。多南與喬治·艾博特聯合執導的《睡衣仙舞》(1957)被戈達爾稱之為首部「左派歌舞劇」(socialist operetta)。

而初出茅廬的鮑勃.福斯(後來也成為歌舞片大師)負責這部影片的編舞工作,其攝影機運動與舞蹈空間靈活運用,尤其是工人歡樂野餐時的大舞蹈場面,非常顯功力。

《睡衣仙舞》

《甜姐兒》

斯坦利與奧黛麗赫本拍攝《甜姐兒》時,也有一個動人的時刻,這是他與赫本的首度合作。有一場發生在夜總會的爵士芭蕾,奧黛麗穿著一襲黑色緊身衣全身滑動,但白襪子卻備受爭議,她請求斯坦利·多南別讓她穿,因為那與黑色的服裝完全衝突。

斯坦利說:「親愛的,如果不讓你穿白襪子,觀眾就看不見你的腳了,舞步會乏味無聊。」奧黛麗感動的立即就哭了。當拍攝結束後,她看到影片,給斯坦利一張便條,上面寫著「你堅持要穿白襪是對的。——愛你的奧黛麗。」

《甜姐兒》

斯坦利·多南是個聰明人,那時的好萊塢電影有個要求,男女主角即使已經結婚,他們也不能同床共枕,也要同室分床睡,這是審查規定的。

他在拍攝《釣金龜》(1958)時用了一個創新的技術對待審查,他用「分屏」將加裡·格蘭特和英格麗·褒曼分別在床上給對方打電話的鏡頭處理成他們好像躺在一張床上,中間一條清晰的「界限」清晰可見。在電影審查人員面前,這一幕順利過關。

《釣金龜》

懸疑片《謎中謎》讓溫文爾雅的加裡·格蘭特搭奧黛麗·赫本,成為最有希區柯克風格的非希區柯克電影。這既是一部懸疑片,又是一部喜劇,以輕鬆的方式傳達出了希區柯克式筆觸。

2002年,《謎中謎》被喬納森·戴米翻拍成《關於查理的真相》(2002),斯坦利一直沒有看過,但表示很喜歡他們付給自己版權費,當然也包括《神鬼願望》(2000)的版權費,這部翻拍自他執導的《迷魂陣》(1967)。

《謎中謎》

《迷魂陣》

斯坦利不僅和奧黛麗合作過三次,也同加裡·格蘭特合作過四次,以至於在《謎中謎》成功之後再拍間諜片《諜海密碼戰》(1966),男主角最初依然是為加裡·格蘭特而寫。最後接下角色的是格裡高利·派克,當他很難把幽默表達清楚時,他會微笑著告訴導演斯坦利:「記住,我不是加裡·格蘭特。」

《諜海密碼戰》

由奧黛麗·赫本和阿爾伯特·芬尼(已於本月8日離世)主演的《麗人行》(1967)記錄了一對夫婦十二年不穩定的婚姻關係。當中有一幕,觀眾先看到這對夫婦的第一次公路旅行,然後是最後一次。影片採用公路片的形式和意識流的手法是革命性的,在十二年的時間裡,觀眾只能通過汽車、衣服和髮型推算出銀幕上所屬的是哪段時間。

不僅如此,斯坦利還要求兩位演員坐在行駛中的汽車上,互相拍攝對方的戲,他則坐在並行的另一輛車裡指揮他們。這部影片幫助好萊塢引入了法國新浪潮電影的表達方式和拍攝方式,也在改變好萊塢對待婚姻主題的電影做出了一定影響。

《麗人行》

進入七十年代,斯坦利的電影已經不像過去那樣主流,他開始變得低產。1974年,他將聖-埃克蘇佩裡的《小王子》改編成歌舞片,另一位歌舞片大師鮑勃·福斯在片中扮演「蛇」,蛇的舞蹈動作也是鮑勃設計的,據說這段舞成為麥可·傑克遜後來舞風的靈感來源之一。

《小王子》

整個七十年代他只拍過三部電影,八十年代拍過兩部,他的倒數第二部電影是1984年拍攝的喜劇《半熟米飯》(1984)。片中還引用了九歲時深受觸動的電影《飛到裡約》裡的幾個鏡頭,作為致敬。

《半熟米飯》

他的最後一部影片是為電視製作的電視電影《情書》(1999),由史蒂文·韋伯和蘿拉·琳尼主演。

看斯坦利·多南晚年的採訪,他均表現出一種略帶嘲諷、面無表情的風趣,就像比利·懷爾德一樣。他這樣評價音樂歌舞片——「歌舞片是表演、唱歌、跳舞與娛樂的綜合。這些元素都要在同一時間進行,這與通過表演來表達真實是完全不同的。」

相關焦點

  • 高以翔去世一周年,bella曬藍色玫瑰花悼念,陳銘章也發文哀悼
    大家也知道在去年的11月27日是高以翔離世的時間,今年的這個時候高以翔已經去世一周年了,大家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都非常想念他,悲痛的心情也再次被喚醒,除了觀眾和粉絲對高以翔悼念之外,有很多高以翔的好友和同事也都紛紛發文紀念高以翔這位帥氣的好演員。
  • 新冠肺炎死的只是老人?看完他的故事,才知道這句話有多無恥
    然而,包括不少中國網民在內的世界各地的網民,目前卻在紛紛悼念他。因為,他生前曾經幹出了一件雖然平凡,卻又特別觸動人心弦的事情。根據義大利媒體的報導,這位名叫Gianni Bernardinello的義大利老人,是米蘭市唐人街一家麵包店的老闆,過去30年裡他每天都會烹飪50多種香噴噴的麵包,賣給前來填飽肚子的人們。
  • 蘇軾悼念第一位深愛之人,寫下一首悼亡詞,安慰了世人900年
    十年生死兩茫茫,是蘇軾悼念第一位深愛之人與自己走過的十年時光蘇軾這位男子,才華橫溢,風度翩翩,「老夫聊發少年狂」,「大江東去浪淘盡」,一生中經歷過大風大浪的壯闊,「欲把西湖比西子」,也有雲淡風輕的從容。
  • 蘇格拉底為什麼去死?很多人都誤解了他
    其實,即便他定罪階段的機會喪失了,蘇格拉底也未必一定要面對死刑的命運。雅典歷史上,有很多人是被起訴以後潛逃,讓司法機關抓不到的,普羅泰戈拉就是這樣。他居然建議陪審團宣布他是公民英雄,在他刑滿釋放之後,在他的餘生之中,每天都要在市政廳為他供食。於是陪審團終於被徹底激怒了,即便那些本來同情他的人也臨陣倒戈。蘇格拉底好像自己也覺得有點過分,於是,他就提出了一個罰金的建議,不過這也有點故意挑釁的味道。因為他建議的罰金數額居然是:1邁那。
  • 獨家連線霍金身邊人:即便他腦子想得快,但說話速度無法跟上
    沒人能夠知道,看似沉默的他,腦海中勾勒著一幅怎樣浩大的圖景。但是他的傾聽和存在,在很多劍橋人的眼中,本身就具有一種別樣的意義。「他工作很忙,但是只要有新的科學新聞和動向,他都會來參加同學們的茶話會,聽聽大家怎麼說。」王一說,「他很少說話,因為即便他腦子裡想得很快,但是說話的速度實在無法跟上。」王一目前在香港科技大學任教。他回憶說,他第一次見到霍金還是在2006年,當時自己還只是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院的博一新生。
  • 正在舉行葬禮,老人死後卻醒了過來,可是醫生卻宣布他已經死亡
    在印度的拉賈斯坦邦農村,有一位95歲的老人在上周六不幸去世了。而且當地醫生也已經宣布了他的死亡消息。於是家裡人便為他舉行了葬禮,可是在他們為老人洗澡的時候,這位老人卻奇蹟般地醒了過來,現場的所有人都被驚呆了。
  • 單身老人,需不需要再找個伴?這位65歲老人說了心裡話
    生活裡,大多數的男性老人覺得,還是有個伴的好,家裡沒有個女人操持著根本不像個家的樣子。女性老人大多數覺得,自己已經操持了大半輩子的家庭生活,老了,剩下自己,那就清靜些過日子吧,可不想再把以前的日子從頭來過。其實,人到老年,最怕的是寂寞孤獨,一個人的日子雖然清靜淡然,也省事,可確實也孤單寂寞。
  • 無論颳風下雨,這位小夥雷打不動在杭州東河公園免費給老人理髮,他...
    他說,這個小夥子在美容店上班,每天早上8點前在杭州東河公園裡為老人免費理髮,風雨無阻,為老人理完髮後,再去上班打卡。網友@阿貴表示,這幾天杭州溫度驟降,這個小夥子起個大早給老人免費理髮實屬不易,而且已經堅持大半年了,不像那種為了給美髮店招徠生意才做的公益。
  • 高一優秀作文:試著去理解老人
    生活中有兩類人,讓我覺得最難相處,一種是孩子,另一種就是老人。從某種程度上講,老人和孩子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年邁的老人和幼小的孩童,都沒有自理生活的能力,也常常會被不負責的人看作,是一種累贅。孩子還好,畢竟我也是從一個孩子長大,並且在大人眼裡我還是一個孩子,我能夠理解孩子的心理,但是我還未曾老去,卻不太能夠理解老人。奶奶今年已經80好幾了,因為是長輩,所以許多人都敬重他。中國人的規矩,百善孝為先,但是對於我來說,老人依舊是讓我無法理解的。因為年邁的原因,我並不要求老人能夠照顧好自己的生活。但是我比較懼怕那種倚老賣老的人。
  • 重讀《老人與海》,感悟生命、孤獨、人與自然的關係
    這是他與那條大魚的搏鬥,更是他對自己不再年少,只餘下一副枯老皮囊時,不願服輸,與生命的搏鬥。古往今來,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之下,同一片土地之上,從不乏像老人這般,拼了命也要去堅持、去抗爭的形象。因為人,天生就被賦予一種驚人的耐力,在那裡,有著科學無法解釋,人們無法想像的極限。
  • 全球各地俱樂部以各種方式悼念馬拉度納
    上周,阿根廷傳奇球星馬拉度納去世的消息震驚了全世界,人們以各種方式悼念「球王」。而在足球世界裡,從布宜諾斯艾利斯到那不勒斯,再到塔什幹,全球各地的足球俱樂部同樣以各自的方式進行悼念活動,向這位世界足壇永遠的「球王」致敬。
  • 老人用舊手機換電飯煲不會用,去找商家理論,結果狠狠訓斥了老人
    回收利用現在在很多地方都在慢慢普及,拿著舊物件補一點錢,就可以換一個新的,這是很多人都比較喜歡的,畢竟便宜,而且直接買新的,那舊的就得扔掉。為了避免這個浪費,很多地方都有以舊換新的活動,首先刺激了消費者的消費頻率,其次,這也是消費者們的確喜歡的事情,誰不想家裡的東西全是新的呢?
  • 老人贈送300萬房產,那種發自內心的享受,是騙不了人的
    2012年,老馬的老伴去世,更是讓這個家庭雪上加霜,已經80歲的老馬照顧自己都困難,更不要說還得照顧他那個痴呆兒子了。 老馬有親戚,但是沒人搭理過他們,好在小遊是個熱心腸,有事沒事兒都在幫忙照顧這一老一傻。2015年,老馬的痴呆兒子在家中猝死,也是小遊幫著跟老馬一起料理他兒子的後事,從火化到下葬,幾乎都是小遊在忙前忙後,而老馬的那些親戚們一個都不來。
  • 半個世紀雨打風吹去,桂花依舊香
    桂花開老人的後事是在國慶節那天開始辦的,前來悼念的人絡繹不絕,焚香磕頭,香霧繚繞。老人在教育戰線工作了一輩子,組織上也很照顧家屬,桂香由民辦教師轉正,早已拿上了讓人羨慕的退休工資,衣食無憂。辦完老伴的後事,桂香和子女一起回到荊州,諾大的房子,變得空蕩蕩的,桂香的心也空落落的,身邊少了一個朝夕相伴的人,確實很不習慣。兒子忙於上班、孫子在武漢念大學,媳婦在外地打工,形單影隻的桂香一連多日足不出戶,似乎忘記了人間煙火。家裡手機響了,是老伴的,桂香慌忙去接,那邊卻沒了聲音。桂香從恍惚中驚醒過來,她告訴兒子發生的這件怪事。
  • 以前農村老人去世,鄉親都會去幫,現在沒人幫了,你怎麼看?
    以前農村老人去世,鄉親都會去幫,現在沒人幫了,你怎麼看?這是無意間和朋友聊起的話題,對這個話題,我的一些不成熟觀點如下。①並不是沒人幫忙,只是幫的人少了老話講,「白事不請自到」,以前哪家老人去世,親戚朋友都會第一時間放下手下的活過來幫忙。
  • 動物狂想曲:雷格西真心悼念朋友的模樣深深使我著迷
    (當然這是我的個人觀點)草食獸的部分動物,對於提姆的死更多的是恐慌,而不是悼念同類的不幸,在面對社團裡的其他肉食動物的時候選擇了一種「我是被害者」的姿態去控訴肉食獸,以此想要消除內心的恐懼,這不過是弱者的狐假虎威罷了。
  • 淚目 美國老人每天去被隔離的妻子窗前唱歌:這樣她就不會忘記我
    據美國媒體3月23日報導,在美國阿拉巴馬州有一名八十歲的老人約翰·克萊恩,他的妻子安妮因患有阿爾茨海默症候群,現在居住在蒙哥馬利療養院裡。因為新冠疫情二人被迫分離無法見面,克萊恩怕妻子忘記自己,就每天晚上到療養院的窗外唱歌給妻子聽。
  • 古天樂發文悼念:我只能接受這個事實,再見了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自從以來,生老病死就是人類需要面對的問題,即便人們都很怕面對,但也不得不去面對。當身邊很重要的人突然離世時,任何人都會難以接受,但緩過勁來又會發現,原來這個人真的已經離開了。
  • 古人悼念逝者的三篇祭文,其中一篇被譽為祭文中的「千古絕調」
    詩人臧克家曾寫道: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在他生前,他給人民當牛馬、他活著只是為了別人更好地活。他為人民群眾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即使他已逝去,他的名字依然不朽,人民仍會記住他。我們中華民族,生來就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生取義的人,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梁。
  • 老人嘲諷孕媽「不該坐公交」,小學生的幾句話,讓他羞愧不已
    這天,已經有5個月身孕的她像往常一樣,上公交車找了一個老弱病殘孕專座坐下。可是剛剛坐了兩站,一個新上車的老頭就站在她的身邊,並且提出要孫女士給他讓座。孫女士告訴對方她是孕婦,站著不方便,可是不僅沒有得到老人的理解,反而老人還嘲諷她,既然懷孕了,就不應該坐公交車。言下之意就是孫女士佔了本應屬於他的位置,聽了老人的一番話,孫女士有些不無法接受,但是張了張嘴想說什麼,卻又沒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