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皮鸚鵡也叫嬌鳳,但是很多飼養者對它們都有個親切的稱呼,那便是「走地雞」,其中主要原因還是虎皮鸚鵡容易被馴化且它們不擅長飛行,一般只要虎皮鸚鵡對周圍環境和人非常熟悉和信任,那麼它們寧願在籠子上或者地上一搖一擺地行走,然而虎皮鸚鵡在兩個月了左右大時可謂是一個分化期,親人與厭人這兩種極端性格開始漸漸展現,那麼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1.虎皮鸚鵡本身的性格,很多飼養者喜歡手養虎皮鸚鵡雛鳥,特別是十五天大之前的虎皮鸚鵡雛鳥都非常容易被飼養者馴化,甚至有少數虎皮鸚鵡能夠學舌以及放養,這便是手養鳥的好處,當然手養虎皮鸚鵡只能大大增加其親人機率,並不能百分之百將鳥馴化,這便是虎皮鸚鵡本身性格及野性基因帶來的後果,有些虎皮鸚鵡可能自破殼起便很難與人親近,其訓練親人的難度自然更高,這種鳥可能一放出來就飛了。

2.飼養者訓練方式是否得當以及飼養者能否堅持訓練虎皮鸚鵡,訓練方式一般包括飢餓法、手養法以及磨合法,飢餓法上手速度很快但我並不推薦,主要是對食物依賴很大並且後期不餓不上手這個習慣很難戒掉,手養法對飼養者毅力和技術頗有考驗,磨合法則需要飼養者大量的時間和耐心,以上這些飼養者做的是否得當都會影響虎皮鸚鵡的親人程度。

3.最後便是特殊情況引起的,虎皮鸚鵡可能本來非常親人聽話,但是由於飼主的不小心踩到它們或者碰到籠子,那麼虎皮鸚鵡同樣可能給你來個180度大轉變,從聽話的小雞仔變得桀驁不馴不是沒有這種可能,還有便是有句養鳥的老話便是繁殖不親人,親人不繁殖,如果想要讓虎皮鸚鵡一直親人甚至變得更加親人,那麼中途給它們配對繁殖是不可取的,因為繁殖會加速虎皮鸚鵡的反野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