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的火熱帶動需求增長,上遊原材料價格上漲,正迎來新一輪的上漲周期。
鋰電池是新能源車產業鏈中最為核心的一環,電池包成本佔據了新能源汽車總成本的三分之一。新能源汽車的火熱帶動需求增長,上遊原材料價格正迎來新一輪的上漲周期。
自8月中下旬以來,電池級碳酸鋰總體呈上漲趨勢,截至12月24日,電池級碳酸鋰平均價為49250元/噸,較年初以來最低位上漲9500元/噸。
數據顯示,部分三元材料廠家將於12月下旬開始採購下月原料,下遊議價情緒較高,預計價格僅小幅提升1000元/噸左右。而2021年1月將延續年底備貨情緒,疊加部分鋰鹽廠家1-2月份相繼停產檢修,市場或出現集中備貨採購行為,預計供需結構偏緊或將加劇,一季度價格或將穩步提升至5.3萬元/噸。
中信證券指出,近期伴隨國內鋰價的持續上漲,全球鋰市場均出現積極信號。企業資本支出和擴張計劃重啟驗證行業拐點位置,鋰優質供應產能進一步得到下遊客戶的重視。國內鋰鹽企業開始謀求原料供應的多元化驗證了澳礦供應趨緊和不確定性增加的局勢。在下遊需求持續走強的拉動下,鋰價有望繼續上漲,推薦具備產能優勢的鋰鹽企業,重點推薦贛鋒鋰業和盛新鋰能,建議關注雅化集團。
此外,統計顯示鋰電池概念股中,前三季度淨利潤為正且機構預測2021年盈利增速超40%的共有32家公司。其中,有13隻個股的最新收盤價較機構一致預測目標仍有20%以上的上漲空間。道明光學有近80%的上漲空間,中國寶安、拓邦股份有50%以上的空間。
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的純電動汽車使用的是三元鋰電池。現在很多汽車廠商,比如特斯拉,在使用了成本更低的磷酸鐵鋰電池之後,車的價格能迅速下降的原因。電池,目前依然是純電動汽車最重要的,價格最貴的零部件。
據彭博可再生能源基金會稱,鋰離子電池組(電動汽車電池的主要能源)的價格在過去10年中下降了89%。進一步的研究還表明,這種趨勢還會持續下去。
十年前安裝在電動汽車中的鋰離子電池組的價格為每千瓦1,110美元。然而,近年來已下降了89%,至每千瓦137美元。該研究稱,它已經跌到足以製造和銷售能夠讓大部分消費者接受的程度。
這項研究尤其針對中國的電動汽車市場,某些電池價格已跌至100美元以下,他認為汽車製造商應關注這一領域,以提高電動汽車的生產率,這些電動汽車將在未來取代內燃機汽車。
四年內,大型汽車製造商將能夠產生與內燃機相當的電池的價格,並且保證利潤。另外,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由於電比燃料便宜,因此預計購買後的維護成本將降低,運營成本將降低。
目前可以確定的是,純電動汽車依然在起步階段,但是發展非常迅速。純電動汽車是伴隨著自動駕駛汽車同時發展的,如果自動駕駛汽車實現的話,到時候需要的人力就會大大降低,出行效率得到提升。
如今,隨著電池成本的降低,國家也在逐漸減少新能源汽車的補貼,轉而把資金投向擴大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建設。並且預計10年後,道路上的汽車有50%將會被電動車取代。
對於消費者來說,電池成本的持續下降是好事兒也是壞事兒。好事兒是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可以購買到續航裡程更長,價格更便宜的純電動汽車。不好的是,當下依然不是購買純電動汽車最好的時機,因為現在購買之後,也依然不可避免的出現因為電池組成本的降低,車價的降低從而導致汽車保值率降低。因此目前,純電動汽車,依然只是少部分人的嘗鮮,或者是因為地域問題不得不選擇的車型。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正式發布,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20%,已成行業共同目標,市場化迫在眉睫。
據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的測算,2025年將有435萬輛新能源汽車由非限購城市的私人消費者購買。「非限購城市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率每年都需要達到60%以上,才有可能從現在的26萬輛增至400萬輛以上的水平。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沒有市場化驅動一定是完不成的。」
就在特斯拉、蔚來、比亞迪等打開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的大門後,傳統大車企紛紛針對私人用戶推出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拉開「造新車」的大幕。
新一輪的外貿熱點也出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