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存是各種信息化設備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平常說的內存有兩個概念,很多人經常弄混,一個指的是運行內存,另一個是存儲內存,本文說的是運行內存。
我們身邊很多設備裡面都有內存,比如手機、路由器、電腦、交換機、數據機、相機、計算機等。這裡面能讓我們自己動手操作更換和升級的就是電腦內存條了。
內存條的接口、頻率、容量大小等直接影響著你的辦公效率,遊戲能否順暢運行。
說了這麼多,內存條的作用到底是什麼呢?內存大小有什麼影響呢?是越大越好嗎?
通俗地講,就是提供程序運行的空間,執行程序的時候,程序內有大量的變量、常量等數據,每個變量和常量都要在內存中開闢一定的空間,用來臨時存儲不同的數據。
比如你打開了一個文檔,此時文檔內的內容就會加載到內存中,我們打開的文件大小不同,所佔用的內存大小也會不同,就相當於文檔在內存中被展開了,這樣你就能看到它,保存在硬碟的時候就相當於被塞了回去,提供展開的空間就是內存。
再比如,兩個人在同一塊場地上幹活(相當於兩個程序同時運行),木匠在鋸木頭、農民伯伯在晾曬糧食,如果場地足夠大(內存足夠大)那麼兩個人的工作互不影響,彼此都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自己的工作。
如果場地不夠大(內存不夠大),木匠工作的時候佔用了較大的地方(內存被某程序佔用,可用內存不足),那麼在農民伯伯晾曬糧食的時候,由於場地不夠,晾曬的速度就會變慢(程序執行慢)。
糧食很多場地不夠剩下的不能丟掉啊,那麼就要先找個地方放一下,等這邊晾曬完再把剩下的拿過來繼續晾曬(這就是虛擬內存)。
引入一個虛擬內存的概念,顧名思義它不是物理實體,而是在硬碟上模擬開闢的空間用以彌補內存不足。
所以內存容量的大小會直接影響程序運行的速度,那是電腦內存越大越好嗎?
當然不是,內存容量的增加對系統運行速度的提高也是有邊際的。還以上面的例子為例。
比如兩人有100平米的空間就夠兩個人愉快的工作了,此時1000平米的場地就沒用了,因為兩塊場地對他們來說是一樣的。
那麼此時太大了就浪費了,因為根本用不到。如果換到現實當中你會浪費掉你兜裡的鈔票,大家賺錢都很不容易所以不要盲目求大,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當然如果是土豪請隨意。
因為要花真金白銀,所以我們在選擇電腦內存的時候除了注意容量以外、還要考慮品牌、接口、頻率等。市場上的內存品牌非常多。
比較有名的比如金士頓、威剛、美商海盜船、三星、芝奇、金泰克、宇瞻等一般大廠的問題不大,小廠可能會有一些兼容性問題。
如果願意測試,可能會買到價格低又好用的,不喜歡折騰就選我提到的幾家大廠就可以。內存條的接口要根據你主板支持的接口選擇,比如DDR4、DDR3等。頻率也要參照主板支持的範圍,在範圍內越高越好,比如DDR4 3200、DDR4 3600等。
除此之外,電腦內存還有一些指標,比如存取時間、CL延遲等,作為普通消費者可以不用理會。
因為那一點細微的差別在你的使用環境下幾乎感覺不到差異。你願意多花錢買那些感受不到的感覺嗎?平常辦公之類根本可以忽略,如果對遊戲方面要求比較高的,可以上那些參數更好的產品。
總結:
還沒搞懂電腦內存的作用以及是否越大越好的,請看我上面的兩個比喻很形象的,很好理解。根據自己實際使用情況,選擇內存條容量大小,如果只是辦公用平時使用word、excel、ppt之類,win10系統下8G內存基本夠用。如果你還使用Ps並且版本較高例如2019或2020那麼推薦你使用16G內存。如果需要PR視頻剪輯和轉碼比較順暢那麼內存建議使用32G內存以上。在資金充裕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增加電腦內存容量,足夠大後可以取消掉系統設置的虛擬內存,這樣運行的時候不會用到虛擬內存,運行速度會非常快。而且可以模擬將系統的TEMP設置到內存中,這樣在需要使用臨時文件的時候就像坐火箭一樣。
如果覺得本文對您有幫助,請關注我,並點讚支持,請您收藏,以備您日後所需,請您轉發,讓我們一起能夠幫助更多的人,讓生活更加美好,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