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縣位於楚雄州西北部,東鄰省會昆明及祿勸縣、富民縣,東南與祿豐縣毗連,西與元謀縣接壤,北與四川省會理縣隔金沙江相望。縣域國土面積3322平方公裡,全境南北長94公裡,東西寬56公裡,最高海拔2956米,最低海拔862米。全縣轄11個鄉(鎮)、130個村民(社區居民)委員會、1569個村民(社區居民)小組、27萬人。
武定是一個集「山區、民族、宗教、貧困」四位一體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山區面積大,佔總面積的97%。少數民族眾多,佔總人口的52.17%。宗教問題突出,信教群眾佔全縣總人口的8.8%。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貧困人口佔農業人口的59.15%。
武定資源富集、區位優越、文化薈萃。
資源富集:礦產資源豐富。境內有鈦、鐵、銅、鉛鋅、砂巖(木紋石)等10多種礦產資源,特別是木紋石儲量達34.8億立方米,居雲南之首,其品質優於義大利、澳大利亞等國家的砂巖。名特產品豐盛。武定壯雞、野生食用菌(雞樅、乾巴菌、牛幹菌、松茸)、中藥材、板慄、核桃、野壩子蜂蜜等特產倍受國內外市場青睞。旅遊資源獨特。境內有「西南第一山」美譽的獅子山、風光旖旎的水城河、山清水秀的新村湖、靜謐清幽的香水箐和鬼斧神工的己衣大裂谷,令人神往。氣候資源多樣。氣候分布為燥熱河谷區、溫暖壩區、溫涼山區、寒冷山區等類型,不同的氣候類型適宜種植不同的糧經作物。
區位優越:歷史上屬古西南彝族部落-羅婺部的居住之地,早在公元七、八世紀就形成了民族部落,曾經是唐宋時期雄冠西南三十七部之首的羅婺故郡,是元明時期威震一方的彝族鳳氏土司的發祥地,是紅軍長徵向北挺進的重要通途。老108國道橫貫境內4個鄉(鎮)70公裡,新108國道(永武高速公路)橫穿獅山、貓街2個鎮,金沙江流經縣境34公裡,武定縣城是昆明至四川省攀枝花市的必經之地,是昆攀經濟文化帶上的重要節點,屬於昆明半小時經濟圈範疇。
文化薈萃:集「帝王文化、佛教文化、牡丹文化、羅婺文化」為一體。彝族、傈僳族、苗族、傣族、回族等少數民族的民俗文化、節慶文化、歌舞文化絢麗多彩,有可圈可點、可據可考彝文典籍、畢摩經,傈僳族「阿考詩經」、「祭祀經」等。據史書記載,明朝永樂元年「靖難之役」後,建文皇帝朱允炆曾遁隱武定獅子山削髮為僧,留下了許多神奇美麗的傳說;徐霞客、孫髯翁等歷代文人墨客對獅子山吟詠題頌,大大提高了獅子山文化旅遊品位。
交通便捷:武定縣是昆攀經濟帶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有著較好的區位優勢和便捷的交通優勢。108國道穿境而過,二級公路至省會昆明78公裡,新建昆攀高速公路距昆明64公裡,高速公路距離攀枝花市214公裡,距「元謀人」遺址80公裡,南去「恐龍之鄉祿豐侏羅紀公園」66公裡。
旅遊資源豐富:武定縣旅遊資源十分豐富,「一山」(獅子山)、「一箐」(九廠香水箐)、「一湖」(貓街新村湖)、「一址」(萬德土司遺址)、「一谷」(己衣大裂谷)、「一河」(插甸水城河)、「一觀光區」(關坡白藥基地觀光區)形成網狀立體式旅遊資源布局,面積達240平方公裡。2005年完成並批准實施的《武定縣旅遊發展規劃》,把武定旅遊資源劃分為獅子山旅遊資源區、水城河旅遊資源區、金沙江峽谷旅遊資源區、萬松山森林旅遊資源區、其他旅遊資源區5個片區。從功能分區上劃分為:獅子山觀光、度假旅遊區(包括獅子山、香水箐、新村湖、關坡雲南白藥集團基地),水城河觀光、休憩旅遊區(包括水城河、螃蟹箐),金沙江探險、探秘旅遊區(包括大裂谷、土司遺址、金沙江、萬松山)。在武定豐富的旅遊資源中,無論是獅子山片區還是其它待開發片區,區域特色文化與景區自然景觀融為一體,特色突出。
1、獅子山龍頭核心景區
獅子山以形似伏臥的雄獅而得名,自西蜀僧朝宗長老1311年開山建寺,天竺高僧指控禪師1315年續建至1320年完成後,開始聞名滇中。以雄、奇、古、秀著稱,明朝初年就譽滿全滇,遊人蜂至。景區內古樹凌霄,山色迷幻,危巖多姿,怪石嶙峋,洞穴深邃,古剎悠久,植物繁茂,環境優美,景觀獨特。景區內有種子植物137科538屬1157種,被植物學家稱為「滇中綠色明珠」。素以「西南第一山」和「中國八小佛教名山」馳譽滇中。景區內琳琅滿目的摩巖石刻,詩詞楹聯增添了佛教和歷史共融的文化氛圍。尤其是明朝第二代皇帝建文帝「靖難之役」後隱遁獅子山削髮為僧的遺蹟和傳說更加引人入勝,更有古印度高僧指空禪師建寺傳佛的偉績,使正續禪寺成為韓國佛教界朝聖仰慕的聖地。獅子山以其優美的自然風光、旖旎美麗的景色、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和積澱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蘊以及冠蓋西南而獨有的牡丹芍藥精品園名揚天下。
武定獅子山是以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旅遊景區,1988年被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2001年被評定為AAA級旅遊景區,2009年1月被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景區由正續禪寺、牡丹園、林海、巉崖四大部分組成,共有86個景點,景觀豐富,內容豐滿總體有三大特色:
(1)自然風光秀甲滇中
景區森林茂密,植被豐富,動植物資源豐富,有種子植物137科538屬1157種,其中,胸徑30釐米以上的喬木有40多萬株,使大部分景點掩映在綠蔭中,有「滇中綠色明珠」之稱。由於獅子山森林植被較好,氣候溫和,為野生動物的棲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因此,動物種類較多,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穿山甲、花面狸、豪豬、雉雞、錦雞、閃殼龜、黑眉錦蛇、雲南龍晰等58種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動物。
(2)牡丹芍藥冠蓋西南
受建文皇帝隱居獅子山種下第一株白牡丹的啟示,10多年來,獅子山景區引進和培育了9大色系、120多個品種、4萬餘株各色精品牡丹,建成佔地100多畝的牡丹文化園、牡丹觀賞園、牡丹山水園三個園區,其中,牡丹文化創造了四個第一:(1)花冠大,花冠最大直徑28釐米,1988年被中央電視臺稱為「中國牡丹之最」;(2)花期長,開花期從元月初至4月初近90天;(3)開花早,每年元月初就有早春牡丹開放,每年到1月至4月底,觀賞牡丹的遊客絡繹不絕,成為獅子山景區旅遊的一大亮點。(4)低緯度海拔,打破了牡丹世居中原,南下即衰的神話。
當雍榮華貴的牡丹悄然卸裝後,絢麗多姿的芍藥花款款登場,10大色系60多個品種的近4萬多株芍藥花競相開放、奼紫嫣紅、目不暇接,讓遊客在這西南獨有的芍藥園中留連忘返、沉醉感嘆。
(3)佛教文化底蘊深厚
獅子山正續禪寺始建於公元1311年,由蜀僧朝宗長老開山建寺,古印度高僧指控禪師化緣續建,至1320年完成,取寺名「正續」。指空禪師後赴高麗弘法,成為該國第一代弘揚佛教之師,被尊稱為「師之師」。後來,明朝第二代皇帝建文帝在「靖難之役」後,八千裡芒鞋徒步,遁跡獅山為僧,留下了「乾坤雙樹」、「龍鳳翠柏」、「月牙潭」、「龍隱庵」、禮鬥閣等幾處遺蹟。正續禪寺建築結構集儒、釋、道、皇宮為一體,風格獨特,國內罕見,1987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獅子山因積澱深厚的佛教文化和悠遠的歷史文化,被徐霞客稱為「西南第一山」。
2、香水箐自助遊旅遊區
香水箐片區在獅子山南麓的九廠鄉境內,距武定縣城16公裡,片區面積8.4平方公裡,是一個狹長的林中深箐,常綠闊葉林密布,植物種類繁多,野花遍地,密林中古樹纏藤,流水清澈,兩個小湖並列,其間有溶洞一個。片區共有景點13個。這裡依山傍水,山清水秀,周邊苗族能歌善舞,熱情好客,是休閒、垂釣、自助旅遊之佳境。
3、新村湖休閒度假區
新村湖位於獅子山西南、貓街鎮境內的猛果河上遊,距武定縣城38公裡。片區面積29平方公裡,周圍群山環抱,湖面117公頃,迤邐10公裡。湖周圍有千餘畝紅、黃、白三色馬櫻花,盛開時如錦繡鋪地,蔚為壯觀。湖南側為喀斯特地貌,有鍾乳溶洞1個,內有巖溶景點20餘個。沿湖周邊為彝族聚居,民風純樸,能歌善舞,服飾豔麗。片區共有景點17個,湖光山色、仙人溶洞、千畝馬櫻花與紅彝族風情融為一體。從該片區北側穿越的昆攀高速公路修通後,此片區將成為極具開發價值的景區。
4、水城河觀光-鄉村旅遊區
水城河系掌鳩河之源頭,位於插甸鄉水城村委會,距武定縣城58公裡。流域範圍內植被茂密,湖光山色旖旎迷人,有溪流瀑布歡唱,高原平湖靜思,雲霧高山繚繞,巨石險壑聳立,深谷村落悠然……豐富的景觀類型和良好的生態環境使這一區域到處充溢著清新與自然之美。清澈的河水在寬闊而堅硬的河床上靜靜地流淌,由於大自然的天工之作,造就了數道0.5米─20餘米不同類型的瀑布。河床兩岸巨大而奇特怪異的紅砂巖與原生植被交融為一體,構成了一個個亮麗的景點。景區與水城村相連,可發展鄉村旅遊,開發前景較好。
5、己衣大裂谷─金沙江片區
該片區距武定縣城119公裡,現有彈石路相通。景區面積約30平方公裡,有景點10餘個。長約12公裡的大裂谷,最寬處約200米,最窄處約6米,裂谷兩側雞犬相聞,卻難以相通,裂谷最深處300餘米,深不見底,形成了驚險奇特的崖壁奇景。在裂谷最窄處,一塊天然巨石橫亙其間,成天生橋。裂谷兩側懸崖峙立、山花爛漫,風光旖旎。該景區融滇中最大的裂谷、天生橋、定向爆破築成的中型水庫、五股水奇觀、金沙江風光、天然溫泉與甘彝族、黑彝族、傈僳族、傣族風情為一體,是開展探險、漂流、康體、熱區農業觀光、自助旅遊之佳境。
6、萬德土司遺址片區
該片區距武定縣城109公裡,是武定歷史上著名的羅婺土司最後駐地。佔地10000餘平方米的土司大院,以及土司囤兵的大營、土司銅鐘、土司墓群等古蹟,澱積了300餘年的羅婺土司文化。修復、開發建設文化古鎮潛力較大。
7、萬松山原始森林探秘區
萬松山原始森林探秘區位於縣城西北的環州鄉境內,最高海拔2835米,公路行程128公裡,屬以雲南松為主的林區,總面積4萬多畝,其中國有林面積10000餘畝,集體林面積30000餘畝。景區森林茂密,森林覆蓋率達89%。主要植物有雲南松(佔60%)、華山松(佔20%)、闊葉林和灌木林(佔20%)。種類繁多的動植物,跨越數百年歷史的土司墓群、涼爽的氣候是該景區的亮點。景區與武定最大的彝族村-環州村相連,村內李氏土司遺蹟依稀尚存,彝族風情濃鬱。
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武定有多種民族,風情迥異,民族文化淵源流長。彝、苗、回、傣、傈僳、哈尼等16個少數民族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創造了豐富多彩、光輝燦爛的民族文化。他們的飲食起居、服飾、婚俗、喜慶、喪葬、宗教信仰都獨具特色。彝族的火把節、苗族的花山節、傣族的潑水節、回族的聖誕節等少數民族傳統節日以及彝族「十月太陽曆法」、彝文典籍、民歌曲調、民族刺繡和淳樸的鄉風民俗,構成了武定民族文化的圖騰。特別是彝族的傳統服飾、歌舞及一些生活習俗至今仍保留著原始風貌,僅彝族的「跌腳舞」就有20多個套路,民歌有21個歌種。走進武定,走進彝鄉,處處都可以領略到濃鬱的民族風情和絢爛多姿的民族文化。
旅遊商品獨特:武定縣旅遊商品獨特豐富。武定壯雞是的一張名片,因體大、肉嫩、皮脆、骨酥、味道鮮美而著稱,特別是烏骨雞、閹母雞更是雞中珍品,從明末清初起一直為歷代君王的貢品。據《新纂雲南通志》載:「武定雞為全省通著,明末即馳名全滇。」武定縣銀飾品工藝精細、種類繁多,省內外有名;武定野壩子蜂蜜、山豬火腿、雀嘴茶、乾巴菌、油雞樅、蘿蔔絲等生態食品,味美環保,備受青睞;彝族刺繡,純手工繡制,精美細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