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珀斯4月8日電(記者 韓超)4月8日,澳大利亞聯合協調中心總負責人安格斯?休斯頓在珀斯以北的澳空軍皮爾斯基地主持新聞發布會,介紹對馬航MH370客機殘骸搜索工作的最新進展。
休斯頓表示,截至目前,澳海軍「海洋之盾」號軍艦繼在5日和6日兩次分別探測到可疑脈衝信號之後,並未探測到新的信號。他說,「『海洋之盾』號沒有再次探測到任何脈衝信號。毫無疑問,現在這個時候,『黑匣子』的電量就快要用完了,我們需要繼續加緊搜索探測工作。」
澳大利亞國防部長大衛?約翰斯頓在發布會表示目前的搜索工作仍面臨著較大難度。約翰斯頓表示,「這是一項極為艱巨的任務。那裡(搜索海域)是一片非常非常廣闊的區域,並且海水也極深。因此,儘管搜索工作所在時間上十分緊迫,但我們還需要至少數天的時間才能確定此前發現的脈衝信號是否來自MH370客機的『黑匣子』。」
在「海洋之盾」號軍艦上負責操作拖曳式飛機「黑匣子」水下探測設備以及「藍鰭-21」水下無人潛航器2部先進設備作的美國海軍上尉馬克?馬修斯表示,該艦2次偵聽到的信號的位置相距大約2公裡,信號的頻率為33 .3千赫茲,比黑匣子標準頻率37.5千赫茲略低。「當黑匣子的電量即將耗盡時,其發出信號頻率可能略微發生偏移。」馬修斯認為,這樣的誤差在接受範圍之內,「由於頻率非常穩定,因此幾乎可以肯定信號來自一個人造物體。」休斯頓也表示,「製造商給出的建議是,33.3千赫茲的頻率也是可靠且合理的,此外,當年法航447航班飛機『黑匣子』發出的頻率是34千赫茲。深海中海水或海床可能對『黑匣子』電池產生了一些壓力,造成電容改變,故輸出頻率也隨之改變。」
當天早些時候,澳大利亞副總理沃倫?特拉斯表示,發現疑似脈衝頻率的信號是一個「令人鼓舞」的信息。他還說,「大家都急切地想知道『黑匣子』的電池能夠持續多久。有時候,電池能夠超出標準壽命很長時間,我們非常希望在這次事故中,電池也能出現這樣的情況。」他還表示8日當天「海洋之盾」號就會向深海中放入「藍鰭-21」水下無人潛航器,不過,休斯頓隨後否認了這一說法。休斯頓解釋說,再次探測到脈衝信號是縮小搜索區域的重要依據,如果目前在未能縮小區域的情況下,就將「藍鰭-21」投入海中,那麼「藍鰭-21」將耗時「很多很多天」,才能對脈衝信號來源的所有可能位置核查完。
因此,休斯頓表示,只有再次探測到的可疑脈衝信號或發現進一步證據之後,「海洋之盾」號軍艦才會將其搭載的「藍鰭-21」水下無人潛航器放入海水中,進一步尋找及探測散落在海床上的殘骸。馬修斯介紹,潛水器「藍鰭-21」攜帶有聲納和攝像設備,不過,它每次下水無法同時攜帶聲納設備和攝像設備,只能二選其一。一旦進入海底,「藍鰭-21」水下無人潛航器將首先利用其自身攜帶的聲納設備探測並描繪出飛機殘骸在海床上散落的區域;而後,搜索人員將會把潛航器上的聲納設備取下,換上攝像設備,將潛航器再次放入海水中,攜帶攝像設備的潛航器將進一步搜集殘骸的影像資料。「藍鰭-21」續航時間為20小時,其中16小時可進行搜索工作,如果黑匣子電量耗盡而無法發射脈衝信號,聲納和攝像設備將是找到黑匣子的最重要工具。
不過,即便進入到海底搜索階段,搜索工作仍將持續較長時間。休斯頓表示,「這將是一個極為漫長且艱難的過程,尤其是當海底搜索展開後。」此外,休斯頓還介紹說,「藍鰭-21」正常工作的極限深度是4500米,「它無法下潛到更深的海水中,因此,如何平衡各項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
4月8日, 根據澳大利亞聯合協調中心統一安排,共有11架軍用飛機和3架民用飛機參與到對馬航MH370客機殘骸的搜索工作中。中國駐澳使館赴珀斯工作小組新聞發言人苗苗告訴本報記者,當天我空軍1架伊爾-76運輸機於北京時間6點左右第一架出發,前往目標海域執行搜尋任務。我飛機當天飛行約8小時20分鐘,其中搜索時間約2小時零5分鐘,實際航程約5400公裡,搜索範圍覆蓋約3620平方公裡,當天並無重大發現。
此外,海面搜索方面,14艘艦船在目標海域展開了水面漂浮物搜索以及水下探測。其中,澳大利亞皇家海軍「海洋之盾」號軍艦繼續在此前發現脈衝信號的北部海域展開搜索;而中國「海巡01」輪也在其探測到可疑脈衝信號的南部海域進行探測搜索,英國皇家海軍「回聲」號軍艦也在該海域,協助我「海巡01」輪繼續搜索探測相關可疑脈衝信號。
澳大利亞海事安全局劃定的當日搜索區域位於珀斯西北2268公裡處呈弧形,覆蓋面積約為7.758萬平方公裡,是一片長約600公裡的弧形海域。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參考消息》官方網站首頁。網址:www.cankaoxiaoxi.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