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物的速度已經夠快,但是比起天體運動,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2020-08-28 夏日的風啊


這個世界上什麼東西速度最快?我們人類憑藉著智慧,已經將人造物目前的極限速度刷新到了新視野號的每小時75000米。不可否認,作為地球生命的一份子,我們真的已經夠快了,但是或許你想不到,新視野號的速度要比起咱們地球本身,那還是太慢了。

如果把地球想像成是一趟繞著太陽行駛的高鐵的,那它的軌道則是一個偏心率很小的巨大橢圓。這一圈的長度大約是9.4億千米,而走完這一圈,地球所需要的時間,你其實也並不陌生,365天6小時9分10秒。沒錯,這就是地球的公轉。而剛才提到的這個高度近似於一年的時間,其實是地球的一個恆星年的長度。

我們做一個簡單的除法,於是我們就能得到地球公轉的平均線速度,每秒29.8千米,也就是說,這相當於每1小時107218千米。作為地球號高鐵的乘客,咱們每天在太陽系的旅行距離,其實就有257.5萬千米左右,要知道這個速度已經超過新視野號了。

當然啦,根據克卜勒行星運動第二定律,地球公轉速度與日地距離是有關係的。所以呢,每年一月地球過近日點的時候,速度會更快一些,最快的時候大約是每秒30.3千米。而到了七月過遠日點的時候,則會降到每秒29.3千米。

當然啦,地球的速度在咱們太陽系內其實也沒啥了不起的。比如說金星,它的公轉平均線速度達到了每秒35.03千米。而水星更不得了,它的公轉平均線速度都可以達到每秒47.89千米。

克卜勒行星運動第三定律說,離太陽越近的天體公轉線速度越快,而且它的速度與自身無關,只與太陽質量有關。而這一定律,不僅僅適用於咱們的太陽系,宇宙中的任何地方,任何的所謂橢圓軌道都適用。所以嚴格的來說,僅僅以我們現在的技術,人類所創造的人造物,依然是可以達到比新視野快得多的速度。只要它朝著太陽飛,比如說成為水星軌道內的一顆臨時的人造行星,那它真的就會很快。

想必接下來有人又會問了,那太陽繞著銀心公轉,這個速度到底有多快?有了之前的克卜勒第三定律的底子,這個問題的答案,大家理解起來就不那麼難了。雖然太陽距離銀心及其遙遠,有2.64萬光年,但銀心質量異常的巨大,所以太陽的公轉速度可能比大部分人想像的要快,每秒250千米左右。

我們的太陽其實是處在銀河系的近郊,因此可想而知,生活在銀河系市中心的那些恆星們,它們繞銀心的公轉速度也必然是驚人的,尤其是在銀心的超大質量黑洞附近的那些恆星。有的時候,黑洞的強大引力還能擾亂離得太近的雙星系統,使得其中的一顆被甩飛出去。而這種情況下,那顆被甩飛的恆星的速度能有多快呢?幾年前啊,荷蘭的一個團隊就找到過一些這樣的恆星,其中就發現了正以每秒1000公裡的速度飛馳而去的。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天體物理學家申領導的小組,在分析了歐空局蓋亞衛星背後的協作組發布的,一個含有13億顆恆星移動信息數據集後,更是找到了每秒2400千米高速移動的白矮星。這個數字折算下來,意味著每小時864萬千米,幾乎已經是我們已知的銀河系內大天體的最高速度了。

當然相互繞轉,即將合併的中子星黑洞,也就是產生壯觀引力波事件的那種,它們在臨近合併之前,彼此的相對速度也會極其的驚人。而這一點,藉助克卜勒定律,相信大家可以輕易地推之。而在宇宙深處的那些超大質量黑洞的周圍,尤其是物質落入黑洞吸積盤的範圍內後,這種旋轉將以每小時5.36億千米的速度行進。這幾乎是光速的一半,已經遠遠地超出了咱們這等凡人可以理解的程度。

你肯定還想問,以我們人類現在掌握的技術,我們要將人造物加速到光速的幾分之幾這種檔次的速度到底有沒有可能呢?只能說理論上有吧。理智上認為太不切實際了。但是潛意識認為可以,畢竟人類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都是無限的!

相關焦點

  • 地球小如一粒沙子,人類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地球小如一粒沙子,人類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宇宙到底有多大?我們常常用浩瀚形容它,這只是一個概括的形容詞。其實真正的宇宙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人類擁有的知識根本無法知曉。其實人類與其他動物不同,擁有智慧和意識,通過強大的思維創造出高科技,隨著科技水平的提升,人類在它的力量幫助下,實現多年來的夙願,擺脫地球的桎梏,進入浩瀚的宇宙。
  • 吳尊友:吃冷鏈物品感染疫情的風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活病毒、死病毒以及病毒碎片都可以檢測出核酸陽性,但其中只有活病毒具有傳染性。從298萬份中檢測出22件核酸陽性,而且沒有分離出活病毒,這表明吃冷鏈物品感染疫情的風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界面)
  • 科學的探索者:光的速度這麼快,為何對人類造不成傷害?
    光子的確是一種物質,但是它的質量太小了,無限接近於零,可以忽略不計的存在。所以即便它的速度再高,質量卻是無限小,所以造成的勢能也就很小。即便它以光速的速度行進,撞擊到人體之上也無法造成任何傷害,所以我們每天才能坦然的面對光線的照射,以及將光線變為我們生產、生活的能量來源。
  • 速度最快的人造物是什麼?不是太空探測器,一塊井蓋登上榜首
    說到速度最快的人造物,一般人想到的可能就是太空探測器,畢竟是能逃離地球引力的傢伙,比如旅行者1號已經進入了星際空間。軍迷們可能還會想到高超音速武器,比如俄羅斯的「先鋒」飛彈,速度超過了20馬赫,也十分驚人。可它們在這塊井蓋面前,都是個「弟弟」。
  • 它是宇宙中速度最快的天體,後面還拖著長達13光年的尾巴
    它們都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能夠高速自轉,而且還能夠向外發出非常有規律的脈衝信號,很容易讓人們誤解這是外星文明發出的信號。中子星的直徑一般不會超過30公裡,雖然它的體積不大,但是密度可以達到每立方釐米8000萬到兩億噸之間,幾乎約等於一個巨大的原子核。這就意味著,一顆中子星的質量高起來可相當於太陽的三倍。
  • 為什麼用都卜勒效應可以測得天體的運動速度
    1842年,奧地利物理學家都卜勒發現,運動物體發出的聲音在靜止的觀測者聽起來會發生變化。當發聲物體遠離觀測者運動時,觀測者聽到的聲波波長就會比靜止波長更長,而聲源朝向觀測者運動時,聽到的聲波波長就會比靜止波長更短。速度越高,波長變化越大。
  • 為什麼用都卜勒效應可以測得天體的運動速度?
    現在,我們就來聊一下,為什麼用都卜勒效應能測得天體的運行速度!&nbsp&nbsp&nbsp&nbsp1842年,奧地利物理學家都卜勒發現,運動物體發出的聲音在靜止的觀測者聽起來會發生變化。當發聲物體遠離觀測者運動時,觀測者聽到的聲波波長就會比靜止波長更長,而聲源朝向觀測者運動時,聽到的聲波波長就會比靜止波長更短。速度越高,波長變化越大。
  • 為啥民航飛機的速度一直不提升?已經夠快了嗎?專家:不是不想提
    為啥民航飛機的速度一直不提升?已經夠快了嗎?不過細心觀察過民航飛機發展史的朋友都知道,民航飛機自服役以來,飛行速度始終沒有多大的提升,一直保持在一個特定的飛行速度,那麼這麼長的時間為什麼飛機一直不提升速度呢?速度越快不是效率越高嗎?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
  • OPPO 張加亮:快充給鋰電池帶來的損耗幾乎可以忽略
    經過產業進步技術升級和產品觀念更新後,現在有機會做到更大的功率,有了技術積累的支撐,OPPO 才可以突破 125W。並且現在電子產品所需要的充電功率都在增大,這就是需求的驅動。」 此次 OPPO 發布的充電技術相較之前的 VOOC 閃充在兼容性上更全面,張加亮表示兼容是大趨勢,會給予消費者更多的方便,有助於節能減排,同時也是 OPPO 的訴求。
  • 奇怪矮星系NGC 1052-DF2和NGC 1052-DF4的暗物質含量幾可忽略不計
    但是最近幾年,天文學家發現了兩個令人頗為費解的例外 —— 其暗物質含量幾可忽略不計。不過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CR)的一支研究團隊,已經對這種謎題給出了一個解釋 —— 其正在被附近一個更大的星系所剝離。宇宙包含大量不可見物質的設想,最早可追溯到1930年代。當時的天文學家發現,遙遠星系的運動速度,較其可見質量要快得多。
  • 史上速度最快的人造物 竟是塊被核彈炸飛的窨井蓋
    史上速度最快的人造物可能不是太空探測器,而是一個窨[yìn]井蓋。近日,網友雨亦奇在專欄中介紹了這個喪心病狂的窨井蓋,是如何被核彈的能量掀飛的... 全文如下: 你猜歷史上速度最快的人造宏觀物體是什麼?子彈?火箭?像剛掠過冥王星的新視野號這樣的深空探測器?你錯了。答案是一個窨井蓋,核動力窨井蓋。
  • 宇宙天體都在不斷移動,但天上的星星位置卻幾乎不變,為什麼?
    在宇宙中,每一個天體,無論大小、無論形式、無論年齡,它們都處於不斷運動之中,而且宇宙天體的運動是非常高速的。在這些高速運動的宇宙天體之中,自然也包括我們的太陽以及整個太陽系。太陽系中所有的天體都是圍繞太陽運動的,但我們很容易誤以為太陽是恆定不動的。
  • 克卜勒在牛頓提出萬有引力之前,已經歸納出成熟的天體運動規律
    你相不相信,在牛頓提出萬有引力之前,就有人進行觀測和猜測,歸納出了至今仍然適用的天體運行的規律。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之前小編為大家介紹了彗星這種看上去很不起眼的小天體,其實卻給咱們人類文明社會行為帶來很大的影響。那從科學上來講,這背後其實隱藏著太陽系的起源以及生命起源的奧秘。
  • 一個天體的引力對自身有什麼影響,會推動自己運行嗎?
    可以肯定的而回答,天體本身就是引力的結果。首先,所有天體都是由小物質漸漸聚集起來的。恆星是這樣,行星也是這樣,小行星也是這樣。可以說沒有引力,就沒有天體。其次,天體的自轉主要是由於天體形成過程中,自身在吸積過程中,引力不均衡而導致的。
  • 宇宙中的天體為何會做「圓周運動」?它們的作用力又是哪裡來的?
    宇宙中的天體為何會做「圓周運動」?它們的作用力又是哪裡來的?在宇宙當中有大大小小無數個星系,幾乎每個星系當中都會存在行星圍繞著恆星,衛星圍繞著行星的運動。就比如說我們生存的地球,就基本上在圍繞著太陽做「圓周運動」,同時地球的衛星月球,也在圍繞著地球做圓周運動——當然這些星體運行的軌道並不是完美的圓,而通常是橢圓。但是這些橢圓的離心率通常都非常小,和圓形差不多,姑且不論「克卜勒定律」,只當做這些天體在做勻速圓周運動。那麼宇宙當中的這些天體,為何會做「圓周運動」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分析一下這些天體受到的「力」,探究一下它們運動的原因。
  • 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它奔跑的速度有多快?有個太空飛行器已經超過了它
    地球每24小時左右就自轉一圈,體現在不同緯度上,地球的自轉線速度也是不一樣的,其中以赤道的速度最快,達到了每秒465米,這個速度比聲音的速度(每秒340米)還快不少。那麼地球的公轉速度有多快呢?月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為38萬公裡,直到這個半徑可以得出月球的軌道長度,將其除以一個月(月球公轉時間)的時間,就能得出月球的運行速度了,大致為每秒鐘1.02公裡,這個速度和炮彈的出膛速度差不多。但是月球是圍繞地球運行的,就是說它是在跟隨著地球公轉的同時圍繞地球運行的,因此如果將地球的公轉速度也算上的話,月球運動是比地球還快的。
  • 一個天體的引力對自身有什麼影響,會推動自己運行嗎?
    因為引力是已知四種基本力最小的一種力,小到在小物體上可以忽略不計。科學發現這個世界上有四種基本力。這四種基本力就是強力、弱力、電磁力、萬有引力,主導著我們所知的一切物質和能量的運行。電磁力和引力雖然在微觀上也起作用,但更多作用於宏觀領域。我們生活中所經歷的一切事物,幾乎都是在電磁力作用下,比如說話、走路、坐車、打電話、看星星、以至於宇宙飛船、億萬光年探測等等;而引力則更多的表現在天體運行上。
  • 和這顆恆星相比它可以忽略不計
    審核:小文引言:在公共場所照明設備還不那麼完善的年代,手電筒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必備的照明設備。手電筒經過不斷的發展,已經從最初笨重的大塊頭變成便攜的小玩意了,連我們的手機也能充當手電筒。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一般只有在黑暗的地方才會用到手電筒。而且當把手電筒打開之後射向黑暗的遠方,我們會發現它的光似乎被黑暗吞噬了。因此有人想要知道在地球上這樣的現象,反觀在宇宙中,手電筒的光會一直沿直線傳播下去嗎?有人認為是可以的,因為宇宙幾乎是真空的,只要沒有物體擋住光線的傳播,它就能無限傳播下去。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來了解一下光的性質。
  • NASA發現宇宙速度最快天體 突破理論極限
    NASA發現宇宙速度最快天體 突破理論極限  【科技訊】12月9日消息,藉助「錢德拉」X射線軌道探測器,美國天文學家日前發現了一顆迄今為止運行速度最快的中子星--其飛行速度不但超過了此前發現的所有天體,而且還突破了理論極值。
  • 什麼力量在維持天體的運動?
    宇宙中的每個天體都在太空中不斷運動,例如,地球自從45億年前誕生以來,它一直在環繞太陽運動,並且自身還一直在自轉;就像地球一樣,太陽本身也會繞軸自轉,並且它還會環繞銀河系中心旋轉。那麼,宇宙中的天體是永動機嗎?為什麼它們一直在運動而不會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