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對木衛的發現

2021-01-19 科學世界

↑↑點上面藍色小字 | 關注↑↑

我們是中科院主管、科學出版社主辦,與日本知名科普雜誌Newton版權合作的一本綜合性科普月刊。

在太陽系的8大行星中,木星擁有最多的衛星,有69顆。其中最大的4顆與近代天文學革命和伽利略密切相關。令人驚奇的是,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的天文學史家席澤宗院士曾於1981年指出,早在戰國時期我國天文學家甘德就發現了木衛。要知道,根據席院士的推算,甘德發現木衛的時間是在公元前364年,或者說甘德要比伽利略早近2000年發現木衛!那麼,伽利略和甘德各自發現木衛之事實究竟如何,其意義又在哪裡?


席澤宗院士(1927~2008),天文史學家


歷史上,就科學發現的優先權之爭,並不少見。按照科學社會學的解釋,這是科學事業的內在屬性,無可厚非。其實,他們幾乎是在同一時間發現木衛中最大的4顆。席澤宗引用了一則史料,聲稱德國天文學家馬裡烏斯比伽利略早10天發現木衛。但事實是,當時馬裡烏斯與伽利略採用的曆法不同,前者用的是儒略曆,後者採用的是格里高利曆(即現行公曆),當把前者轉換後,你會發現馬裡烏斯的首次記載晚伽利略1天。無論如何,天文學界並未虧待他們,還真的讓他們共同分享了這一盛譽。這是怎麼回事呢?


1610年1月7日,伽利略用自製的一架放大倍率為20的單筒望遠鏡觀測了木星,首次發現木星旁邊的3顆小星。開始他以為是新發現的恆星,後來又發現1顆,觀測一直持續到當年3月2日,他逐漸認識到這4顆小星一起在圍繞木星運轉。這是一項驚天發現,因為它直接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體系。現在我們知道,這4顆「小星」其實是木星衛星系統中最大的4顆,更通常稱它們為「伽利略衛星」。


1610年1月伽利略發現木衛時的筆記


馬裡烏斯(Simon Marius,1573~1625)早年受過良好的科班訓練,跟隨著名的丹麥天文學家第谷學習。1610年,他獨立於伽利略發現了木星的4顆衛星,隨後接受了德國天文學家克卜勒的建議,按照希臘神話宙斯(羅馬神話中的朱庇特Jupiter)4個情人的名字,依次將它們命名為伊娥(Io)、歐羅巴(Europa)、加尼米德(Ganymede)、卡裡斯託(Callisto)。該命名方式很長時間遭受冷落,不過現在已經被認可,並在新發現的木衛中得到沿承。


從「伽利略衛星」和伊娥等名字並用的事實可看出,這兩位木衛的發現者均得到應有的尊重與紀念。


1981年,席澤宗在《天體物理學報》發表了一篇論文《伽利略前二千年甘德對木衛的發現》。該文根據唐代《開元佔經》幾句話,論證並推測了戰國時期的甘德在公元前364年已經發現木衛。學界很快對此進行了實驗檢驗,無論模擬驗證抑或實測驗證,均確證了這項新發現。


戰國時,我國出現了多位姓名可考的天文學家,其中齊國的石申和魏國的甘德名聲最大,可惜他們的著作無一流傳。幸運的是,在唐代《開元佔經》中保留了部分內容,其中記載甘德在講木星時的一段話,有一句是「若有小赤星附於其側,是謂同盟」,引起了席澤宗的注意。結合甘德所言的語境,應該是指「小赤星」依附於木星,並與木星組合了一個系統。此外「赤」即淺紅色,這也與4顆木衛的顏色相符。正是基於這樣的分析,席澤宗認為這裡記載的可能是甘德發現了木衛,那麼接下來有兩個問題需要解決:首先是人類憑肉眼是否可以直接發現木衛;其次,甘德何時發現了木衛。


木星和4顆衛星(軟體模擬位置)


人類通過肉眼發現星體,需要滿足三個條件。第一,該星體具有一定亮度,在人類肉眼觀測極限之內,也即視星等不大於6。這點4顆木衛均滿足,其中木衛三的平均視星等最小(最亮),可達4.6。第二,兩鄰近星體應該有一定距離,否則肉眼無法區分。人類肉眼分辨的極限角為1′(角分),如果木衛距離木星太近,對人眼視線的張角小於1′的話,人眼將無法區分兩者。幸運的是,4顆木衛也均滿足,間隔最小的木星與木衛一有2′多。第三,兩鄰近天體亮度的對比度不能相差太大,否則暗的一顆會被亮的一顆所遮蔽。木星最亮時,視星等可以達到-2.7,所以對周邊衛星的「殺傷力」很大。不過,席澤宗認為當兩個或更多木衛運轉到木星同一側時,彼此疊加的光亮會更有利於觀測。他同時援引了德國地理學家洪堡(1769~1859)記載的一個肉眼可以識別木衛的例子:德國布勒斯勞城(Breslau,現波蘭弗羅茨瓦夫市)有位叫舍恩的裁縫,可以在無月的晴朗夜晚,相當準確地指出主要木衛的位置。但據1898年《大眾天文學》一篇文章,在布勒斯勞天文臺的嚴格測試中,舍恩並不能指出4顆木衛的位置,而是說他很容易看到木衛三,木衛一最亮時也能輕易看到,但從沒發現過木衛二和木衛四。無論如何,舍恩的確憑藉肉眼可以觀測到木衛。席澤宗在論文中提到,他已經委託北京天文館進行了模擬觀測,認為甘德當年看到的應該是木衛三或木衛四,而木衛三最有可能。最後他推算了甘德發現木衛的時間,最滿足條件的時間是公元前364年的夏天。


1981年3月,席澤宗的同事、自然科學史所的劉金沂在河北興隆山區進行了肉眼觀測驗證。結果是,參加實驗的8位人員全部看到了木衛三,其中1人能同時看到木衛一、木衛二和木衛三,另有3人可同時看到木衛二和木衛三。這次實驗,完美驗證了席澤宗的推斷,甘德最有可能看到的是木衛三。


同年12月,北京天文臺楊正宗和兩位同事利用興隆觀測站的雙筒天體照相儀,對肉眼觀測木衛進行了實驗檢驗,表明人類肉眼可以直接觀測到木衛,而且最有可能看到的也是木衛三。


綜合以上分析,可以認定公元前364年夏天甘德觀測到了木衛,極有可能是木衛三。


甘德早於伽利略和馬裡烏斯近兩千年發現了木衛,的確令人稱道,因為這是世界上首次觀測到木衛,並對木星與木衛系統做了比較準確的描述。但是對科學發展的歷史長河而言,兩者並不能同語。

 

自從1543年哥白尼發表《天體運行論》、提出日心說,到1609年伽利略首先把望遠鏡投向星空,新學說一直面臨著舊學說的責難與四面圍剿。伽利略在1609~1610年通過望遠鏡的一系列發現,包括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太陽黑子、4顆木衛以及金星的相位等,極大佐證、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說體系,為該學說的發展和傳播鋪就了一條康莊大道。

 

即便對當時一些傾向日心說的人,木衛的發現也是一針強心劑,因為他們極度困惑於月球繞地球運轉的同時地球還在繞太陽作周年運轉的體系。4顆木衛發現之後,不但可以親眼觀測到它們在繞木星運動,就像月球繞地球運動一樣,而且它們還與木星一起,以12年的周期繞太陽運動。木星及木衛系統就像一個小型的哥白尼模型,顯然要比地月系統更具說服力,用著名科學史家伯納德·科恩(Bernard Cohen)的話說,「如此便消解了反對哥白尼體系的一個主要理由」 。這也正是伽利略發現木衛的意義所在。在近代天文學革命的洪流中,木衛的發現雖不複雜,卻力重千鈞。


反觀甘德的發現,儘管時間上早了近兩千年,但並未對我國和世界的天文學發展產生影響。原因可能與我國古代天文學的特點以及傳統思維方式有關。我國古代的確留下了世所罕見、浩如煙海的天象記錄,其中絕大多數天象記錄用於軍國星佔,與代數式的曆法計算體系相距較遠。而在西方,很早就建立了較精細的幾何式宇宙模型,天象記錄能夠較充分地與之互動。傳統思維方面,我國古代重視經驗積累、輕視理論總結,從歷史上看,未能把這些零散的資料形成具有內在聯繫的邏輯體系。比如著名的哈雷彗星,我國早在公元前613年便有對它的記載,此後歷次不輟,但是始終未能認識到它們是同一顆彗星;而英國的哈雷,在萬有引力理論的指導下利用3次記錄數據便計算出了其軌跡,並預言了下一次的回歸時間。



本文節選自《科學世界》2018年第5期



回復「0」,獲取微信目錄

回復「訂閱」,了解雜誌訂閱方式

《科學世界》2018年08期 霍金的宇宙學 

相關焦點

  • 新木衛: 被你們發現純屬意外
    近日,天文界掀起了一陣不小的風浪,因為在木星的周圍,又發現了12顆新衛星,已知的木衛總數增加到了驚人的79顆!如果按照衛星數量的多少對太陽系的行星進行排名,木星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 其實,發現這幾顆衛星純屬是一場意外。
  • 新木衛:被你們發現純屬意外
    近日,天文界掀起了一陣不小的風浪,因為在木星的周圍,又發現了12顆新衛星,已知的木衛總數增加到了驚人的79顆!如果按照衛星數量的多少對太陽系的行星進行排名,木星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其實,發現這幾顆衛星純屬是一場意外。
  • 美國科學家觀察到木衛三極光擺動,發現地下海洋存在
    伽利略"號探測器曾近距離掠過木衛三,其搭載的紫外光譜儀發現木衛三表面不斷釋放出氫,木衛三表層尤其是接近兩極的地方存在臭氧,另一臺探測器則在木衛三附近發現了帶電氫離子。兩位美國科學家在研究"伽利略"號木星探測器發回的數據後認為,木衛三表面可能存在厚厚的液態氧,或是木衛三的冰層內"鎖住"了大量的氧。
  • 研究發現:木衛三附近波強是平均水平的100倍
    由GFZ的Yuri Shprits和波茨坦大學領導的科學家們報告表明:在木星衛星木衛三(Ganymede)附近,合唱波的強度是這些行星周圍平均水平的100倍,而在靠近木衛二的地方,這種強度是它們的100倍。這是伽利略號飛船對木星波動環境系統研究得出的新結果。
  • 木衛三門戶
    摘要位於木星最大衛星上的木衛三門戶是我們太陽系中最重要的位置
  • 新發現!木衛二冰層裂縫,外星生命很可能存在
    這是因為很早以前不少科學家就已經發現相關證據,認為木衛二的冰殼下面很可能存在液態海洋,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木衛二上具備生命存活的條件。埋在木衛二冰殼下面的液態海裡會什麼樣子的外星生命?達斯瓦尼率領的研究人員在木衛二的冰層裂縫中到底發現了什麼東西?
  • 旅行者1號曾在木衛5上發現活火山,噴出的物質似羽毛?
    旅行者1號曾在木衛5上發現活火山,噴出的物質似羽毛?由於木星是一顆非常巨大的氣態行星,所以科學家從來都不認為木星上會有生命的存在,不過呢,對於環繞木星所運行的那些衛星,不少科學家還是對此抱有期待的,在1979年的3月8號,NASA發射了旅行者1號飛船,這艘飛船在經過木星的那些衛星時,竟然在木衛5上發現了活火山的存在,要知道在旅行者1號沒有近距離觀察木衛5之前,科學家們一直認為這顆星球是一個死氣沉沉的世界,就如同地球的衛星月亮一般
  • 美研究找到木衛三和木衛四地質差異原因
    (圖片提供:NASA/JPL/DLR)與木星的兩顆主要衛星木衛三和木衛四相比,恐怕再沒有什麼搭檔比它們更古怪了。儘管這兩顆衛星的大小和構成很相近,但木衛三卻是一個擁有自身磁場的嚴格意義上的衛星,而木衛四則是一顆由冰和巖石構成的冷冰冰的天體。科學家如今相信,他們已經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 地外生命探索的最大熱門——歐羅巴(木衛2)
    地外生命探索的最大熱門--歐羅巴(木衛2)在距離地球6億千米的地方,有一顆大小與月球相仿的衛星圍繞著木星公轉,它有著數千米厚的冰蓋,冰蓋下是數百千深的海洋,那裡洋流奔洶湧,在這個伸手不見五指的海洋世界中,可能孕育著無數複雜的有機生命,這顆星球就是木星的其中一顆衛星,我們稱之為——木衛2,或者——歐羅巴。
  • 為什麼木衛二可能存在著生命?
    它是有伽利略在1610年發現的。圖:伽利略衛星,由左至右,與木星的距離由近至遠排列:埃歐(木衛一)、歐羅巴(木衛二)、佳利美德(木衛三)、卡利斯多(木衛四)由於木衛二離太陽太遠,遠在太陽系的雪線之外,所以它的溫度十分的低,赤道的溫度也只有-163℃。它的表面有一層厚厚的冰,據估計,厚度達到了10~30千米。
  • 木衛二可能有魚類生存?
    1610年義大利人伽利略發現了木衛二,從此這顆衛星就與人類結下了不解之緣那麼研究人員是如何得到該發現的?木衛二已經是一顆冷卻的星球,它內部為何還可能存在液態海洋?木衛二的冰層裂縫使NASA研究人員有新發現在該研究之前,科學家們大多認為木衛二的冰層下可能存在液態海洋
  • 關於東西方的「地理決定論」
    此後,李約瑟的這個提問,逐漸成為東西方比較研究的焦點,並被稱為「李約瑟難題」。到現代,「李約瑟難題"在科技領域外已有多種變體」。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變體——有關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爆發,即為什麼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最終在西方爆發,而並不是在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東西方的比較研究,當然並不以李約瑟為發端。
  • 地外生命探索的最大熱門——歐羅巴(木衛2)
    地外生命探索的最大熱門--歐羅巴(木衛2)在距離地球6億千米的地方,有一顆大小與月球相仿的衛星圍繞著木星公轉,它有著數千米厚的冰蓋,冰蓋下是數百千深的海洋,那裡洋流奔洶湧,在這個伸手不見五指的海洋世界中,可能孕育著無數複雜的有機生命,這顆星球就是木星的其中一顆衛星,我們稱之為——木衛2,或者——歐羅巴。
  • 木衛二可能存在生命再添證據—新聞—科學網
  • NASA證實太陽系最大衛星木衛三確有海洋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12日宣布,太陽系最大衛星木衛三的冰蓋下有一片鹹水海洋。這一發現再次為科學家拓寬視野,使探尋太陽系宜居星球的努力更進一步。  木衛三名為「蓋尼米得」,是圍繞木星運轉的最大一顆衛星,公轉周期約為7天。它的直徑大於水星,質量約為水星的一半,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衛星。
  • 伽利略號探測器發現:木衛二可以將水,從其地下噴射到太空中!
    在飛越木星的衛星木衛二時,美國宇航局太空探測器伽利略號可能目睹了一縷水。包括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MPS)研究人員在內的一組科學家,現在已經發現了關於這一事件的新證據。在計算機模擬中,努力再現由機載粒子探測器收集的數據,這隻有在假設涉及到水柱的情況下才能成功。
  • 木衛三上面有水有氧氣,為啥沒有生命?它的巨大海洋才是生命溫床
    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個頭比我們的地球大1300倍,而作為木星最大的衛星木衛三,當然也不能給主人丟臉了,它的個頭是太陽系所有衛星中最大的,也是太陽系中除了太陽和八大行星之外最大的單一天體,而且它比八大行星中的水星個頭還大,更是比我們的月亮大了好幾倍,其直徑達到了5262公裡,軌道距離木星約
  • 木衛1告訴你,什麼是可怕的衛星,探測器都難以靠近
    2在旅行者號,伽利略號,先驅者號多次觀測過木衛一之後,我們發現這顆衛星簡直就是一個熔巖的世界3自從400年前伽利略發現了木衛1的存在之後,對於這顆星球的研究從來就沒有停止過,環境之所以會如此的惡劣,可能是由於受到了木星的影響。
  • 研究顯示木衛二鹽水海洋可以製造氧氣和氫氣
    木衛二冰殼之下可能隱藏著一個鹽水海洋,美國宇航局最新研究顯示,木衛二鹽水海洋可能具有類似地球海洋的化學均衡性同時,在研究中他們計算了木衛二鹽水海洋和巖石發生反應將潛在製造出多少氫氣。在這一過程中,水滲入礦物顆粒之間的空隙,與巖石發生反應形成新的礦物質,釋放出氫氣。  研究人員認為,木衛二數十億年前形成之後其巖石內部持續冷卻,因此木衛二海底可能存在著裂隙,新的裂隙將暴露巖石與海水發生反應,製造出更多的氫氣。在地球海洋地殼,這樣的裂隙位於海底5-6公裡深處。
  • 木衛二海洋可能適合生命生存
    研究人員對「伽利略」號探測木星時所獲得的數據進行研究,假設木衛二上的海洋源自潮汐力或放射性衰變導致含水礦物的分解,並模擬了木衛二核心、矽酸鹽層和海洋的物理性質,發現不同礦物會在不同深度和溫度下流失水分並揮發。研究人員將這些揮發的物質相加,其質量之和與當前木衛二海洋預計質量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