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唯一沒有被汙染的愛,那便是母愛,所以從《詩經》的「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到國外的高爾基的《母親》,再到現代無以計數的小說、詩歌裡都可以看到歌頌母親,歌頌母愛的文字。
愛戴母親,歌頌母愛是人類歷史上永遠流淌的一條大河,從不乾涸,也永不乾涸,只要人類存在一天,那麼這條愛的河流,就會一直在流淌……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母親卻會離開我們,讓我們在一個又一個沒有母親的母親節裡感傷、痛哭流淚,如果有時光機,那麼你會對你的母親說些什麼呢?
一個兒女想對已逝的母親說話,我想一定是多如牛毛,無法計量,但我也相信,其實它們也會有一定的規律的,你信嗎?
01 也許對很多子女來說,第一句話,會是「對不起」
在我們和父母長達幾十年的相處過程中,我們一定惹父母生氣很多很多次,尤其是母親,更是個「受氣包」。
因為年紀小,因為不懂事,我們總是會不斷惹禍,甚至招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這時候我們「擦屁股」,收拾爛攤子的一定是母親,而鮮有父親。
父親,在很多孩子的記憶中往往只有一個「詞」,那就是忙,父親忙著賺錢,忙著打拼,而把家,照顧孩子的重任全部壓在母親柔弱的肩膀上。
所以,我們闖禍了,我們捅簍子了,替善後的一定看似弱小的母親,而非高大的父親,所以我們長多大,母親就要為我們擔驚受怕多少年,有句話是這麼說的「自從孩子出生後,母親就不曾睡過一個整覺」。
因為是母親,所以她要日夜24小時不下班地照顧孩子;因為是母親,所以她總是擔心孩子是否吃飽穿暖;因為是母親,所以她總是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在學校受委屈等等,直到孩子長大成年後,母親依然操心孩子的工作,孩子的婚姻,甚至是孩子的下一代……
總之,一旦孩子出生,母親的任命就是無限期,直至母親生命的盡頭。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家庭極度貧困,為了能讓自己的孩子活下去,兒子終於決定背著自己的老母親去深山老林給扔了,故事有點兒像最近很熱的「四川埋母」事情的原型,不同的是這個母親。
孩子一路背著母親,母親卻一路扔隨身攜帶的豆子,兒子不解:「媽媽,你為什麼一直要扔豆子呢?」
兒子背上的母親說:「兒子啊,媽媽知道自己就要去見閻王爺了,但是我卻不能讓你回家迷路了呀,等下你把我扔了,沿著這些豆子,你就可以找到回家的路了。」
看到這裡,我的淚水洶湧而下:是的,這就是母親,這就是母愛,明明知道兒子因為家窮揭不開鍋要活埋自己了,可她擔心的不是自己,而是擔心回不了家的兒子!
這例子也很好地詮釋了畢淑敏曾經說過的一段話:母親愛孩子,就像是大河裡的水,只要河裡有水,這愛就會一直流淌;而子女愛父母,就像是風吹過樹葉,風過,樹葉就動幾下,沒有風,樹葉也不動。
所以,在我們和母親相處的那些歲月裡,我們一定會對辛勞付出的母親虧欠太多太多,如果有時光機,我一定會對時光那頭的母親說一句:「媽媽,對不起!媽媽,當年都是我的不懂事,才導致了您過早衰老,才導致您過早離開人世!」
02 也許對很多人來說,第二句是「媽媽,我愛你」
因為中國人大多數內斂含蓄,我們從來不肯輕易將愛說出口,越是親近的人,越是如此,尤其是面對自己的父母,否則也沒有「色難」這個詞。
大家一定還記得今年春晚上的那個小品「你就不能對我說句『我愛你』嗎?」
其實,那不是小品,它就生動地刻畫了我們現代人雖然會在網絡上寫盡各種卿卿我我,甜言蜜語,但真正面對自己最親近的人,往往就是色難,就是無法把愛說出口。
所以,那個小品,到了最後,男主人公才對女主人說出遲到了20多年的「我愛你」。
但對很多人來說,「我愛你」這仨字,在自己長大後,就不再對自己的父母,尤其是母親說過,因為覺得說不出口,因為覺得沒必要,有的人甚至覺得那是矯情的表現,所以做不到。
曾經看過文章,裡面描寫了這樣一個細節,一天,一個女兒把自己要發給男朋友的簡訊一不小心給群發了:親愛的,我愛你。
結果她的母親非常驚訝,第一時間打來電話,問她怎麼了,是不是生病了?因為女兒長大後,再也不曾對母親說過我愛你。看到這麼「肉麻」的表白後,母親首先想到的就是女兒出事了,所以才會說我愛你,而不是因為女兒發錯簡訊了。因為只有母親才最最在意女兒的那個人,畢竟女兒是她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
看過無數群發簡訊的笑話,但看到這個笑話我卻笑不起來:因為這世上,只有父母,只有母親,才會無條件,無所求地盡她所能地愛著你,不管你是否成功,不管你是否飛黃騰達。
但在現實生活中,尤其是在我們還未成為父母之前,往往會忽視了父母對我們的愛,覺得那是嘮叨,那是討厭。
一個女孩,因為受不了母親的「管束」,她深夜離家出逃。
因為走得急女孩身上根本沒有錢,餓得頭暈眼花的她,顧不得臉面走進一家小吃店,要口吃的,看她凍得瑟瑟發抖,店主給她做了一碗麵,她感激涕零,店主對她說:「孩子,我這一碗麵真不算什麼,你媽媽已經為了做飯10多年了,她才是你要真正感謝的人。」
原來,女孩的母親早已找過這家店,所以店主留意了。
等女孩回家才發現,原來這世上最愛自己的人是母親,而不是別人:「媽媽,我錯了,媽媽,我愛你!以後我再也不離開你了!」
年幼的我們,未必離家出走過,但我們一定都惹母親生氣過,甚至讓母親深深失望過,可是你都說了「對不起」,你都說了「我愛你」嗎?
03 媽媽,我天天、頓頓都請您吃大米飯
我是70後,在我的求學時代,沒有手機,沒有電腦,更沒有網絡,所以我不知道母親節為何物,更不知道它在哪一天。
最重要的是,我們的母親,在1990年的那個春天就走了。
在1990年以前的農村,我們依然閉塞,依然貧窮,無法和大城市相比,所以,我們的母親,辛苦了60歲的母親,從來不曾過過母親節,甚至連自己的生日都不曾好好過過。因為母親節約,因為母親非常會持家。
我們家有給每個人過生日的傳統,每到那一天,奶奶都會告訴我們,今天是誰生日,然後在那個晚上會煮一大鍋面吃,當然壽星的長壽麵下面會有兩個雞蛋。
只是,母親從來不肯吃這雞蛋,她不要這份「優待」,她的理由也非常充分:雞蛋,這麼好的東西,就是要給家裡的老人和孩子吃,她不老不小的,怎麼可以吃雞蛋呢?
所以,每年壽星的福利,兩個雞蛋,不是我一個奶奶一個,就是奶奶一個父親一個,總之,母親就是不肯吃雞蛋。
最最讓我們愧疚不已的是,母親直到去世,也不曾吃過一碗大米飯,這是我們全家人最為難以接受的一件事,不是因為我們家家窮,而是因為母親捨不得。
那時候,我們家年年都有20穀子,所以每年都要吃陳年的穀子,也就是說今年吃去年的穀子,明年吃今年的穀子,對此,母親卻振振有詞:「現在我們的日子好過了,但我們不能不備點糧食,這麼多人天天都吃大米飯,那要吃掉多少大米飯啊,不行,我們應該把更多的穀子留起來,慢慢吃。」
雖然,沒文化的母親說不出「未雨綢繆」這樣的大道理,但她始終是這樣做的,所以我們家一直都是吃地瓜絲拌大米飯,全家人只有奶奶一個人才吃獨食,全白的大米飯,其他人,包括年幼的侄子也吃地瓜絲拌大米飯。
我們總以為來日方長,我們總以為吃一碗大米飯是非常簡單的一件事,但誰也不曾料到,母親,勤勞一生,節約一生的母親,竟然連一碗大米飯也不曾吃上就走了,而把無邊的悔恨留給我們全家人!
又是一年母親節,這是我們第30個沒有母親的母親節,如果有時光機,我一定會告訴母親這三句話:「媽媽,對不起!媽媽,我愛你!媽媽,我天天、頓頓都請你吃大米飯!」
但是,這世上沒有時光機,一如我無法給我們的母親過母親節!
所以,為人子女者的你,千萬別學我,而是要趁著父母健在的時候,常回家看看,看看他們需要啥,給買上;看看他們想吃啥,給做上,讓他們度過一個快樂無憾的晚年!
因為孝敬父母不能等,孝敬要趁當下,因為「子欲養而親不待」是這世上最痛苦的事情!
作者簡介:西瓜甜甜啦,習慣用文字取暖,一生甘當孩子王,希望用手中的筆,和你一起邂逅人世間的真、善、美。關注我,溫暖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