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的形成是一個從遷徙到定居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同文明中心及其相互間的碰撞創造了人類文明的全部篇章,河流也因此成為人類文明的起點。在歐亞非大陸上,中華文明、古印度文明、兩河文明和尼羅河文明沿著北緯30度線自東向西依次排列,與他們並存的是八條聞名世界的江河。
一、黃河與長江
在東亞,發源於世界之巔東側的黃河(5464公裡)和長江(6300公裡),在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的共同簇擁下,在太平洋西海岸的衝積平原上,一起營造了中華文明的搖籃。黃河中下遊的仰韶、龍山、大汶口和馬家窯等文化遺址,長江中下遊地區的大溪、屈家嶺、石家河、崧澤和良渚等文化遺址共同構成了中華文明的雛形。
黃河文明在很長時間裡曾是中華文明的代稱,但隨著近年來大量人類早期文明遺址在南面的長江流域和北面的遼河流域被發現,人們對中華文明有了更全面的認識,所以人們現在更多的是用中華文明來概括我們文明的多數部分,而中華文明也在對更多周邊文化的吸收和融合中變得多姿多彩,成為中華民族永遠的自豪。
二、恆河與印度河
在南亞,發源於世界之巔西南的恆河(2510公裡)和印度河(2900公裡),沿喜馬拉雅山脈分別向西南和東南奔流形成兩大衝積平原。豐沛的雪水和充足的陽光使那裡成為世界上最富庶的地方之一,也造就了光輝燦爛的古印度文明。1992年,人們在印度河岸邊考古發現了約產生於公元前2300年的哈拉巴文化遺址。這使古印度文明在時間上能夠實至名歸地與其他三大文明並駕齊驅。
由於恆河在後期承載了更多古印度文明的特質,現在人們描述古印度文明時常常將恆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混用。古印度文明的驕傲現在由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斯裡蘭卡四國共享了。
三、幼發拉底河與底格裡斯河
在西亞,發源於土耳其高原的幼發拉底河(2800公裡)和底格裡斯河(1950公裡),相互依傍著向東南奔流,並最終匯聚成阿拉伯河,流入波斯灣,聯手灌溉了被稱作「新月沃土」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共同孕育了兩河文明,以至於《聖經》把他們稱作從伊甸園裡流出的河流。兩河文明有著蘇爾美文明、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和古巴比倫文明等眾多別稱。
但由於古巴比倫王國並不是文明的開端,新老巴比倫王國只是這一文明的很小組成部分,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也只是一個有限的地理概念,因此只有兩河文明才能夠最大限度地包涵那裡的文明。現在的伊拉克是兩河文明的核心地區,但東邊伊朗高原的波斯人和西北土耳其高原的西臺人等也都為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而無休無盡的戰爭和碎片化的文明使那裡長期成為世界的焦點。
四、青尼羅河與白尼羅河
在北非,發源於埃塞爾比亞高原的青尼羅河和發源於東非高原的白尼羅河,在喀土穆共同匯聚成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尼羅河(6670公裡),向北奔流進入地中海。尼羅河周期性泛濫帶來的肥沃土壤不但在撒哈拉沙漠東北面形成了一條「綠色走廊」,更在其下遊的三角洲地區孕育出驚豔的古埃及文明。雖然現在只剩下沙海間迷一樣的金字塔,但它是埃及人永遠獨享的瑰寶。至於尼羅河與古埃及文明,就像古老埃及諺語中說的那樣「埃及就是尼羅河」,兩者沒有任何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