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熄燈一小時,地球會怎樣?

2021-01-11 界面新聞

撰文:蔡星卓

每年三月的最後一個周六夜晚來臨,意味著地球上的一些人們又準備迎接一小時的黑暗時光了。這個名為「地球一小時」(Earth Hour)的全球性活動,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所提出的一項全球性節能活動,提倡於每年三月最後一個星期六的當地時間晚上20:30,家庭及商界用戶關上不必要的電燈及耗電產品一小時,以此來表明他們對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支持。「地球一小時」活動首次於2007年3月31日在澳大利亞的雪梨展開。

第13次熄燈

2019年,熄燈儀式時間定為3月30日晚上8時30分,屆時個人、社區、企業和政府將通過自發熄燈一小時,來激發人們對保護地球的責任感,以及對氣候變化等環境問題的思考。2019年的「地球一小時」將是第13次熄燈活動。熄燈之後,人們可以做什麼?針對2019年的「地球一小時」活動,WWF的官網列舉了七種建議,其中包括燃燒一些卡路裡、城市徒步、在黑暗中創作藝術、和家人來頓燭光晚餐、觀賞星空等。

與往年不同,今年的「地球一小時」活動中,WWF全球所有辦公室將共享同一個主題——與自然共生(Connect to Earth)。他們希望通過這一全球活動,讓世界各地的人們理解生物多樣性面臨的考驗,以及激發人們採取行動,努力修復生物多樣性。此次活動的另一目的是為2020年由中國主辦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提前預熱。

當地時間2018年3月24日,西班牙龍達 ,當地參加「地球一小時」環保活動,地標建築熄燈一小時。然而,全球範圍內,對於「地球一小時」的爭議一直沒有停歇。這種提醒人們思考能源問題的方式,是否真的達到了它預想的效果?作為一年只維持一個小時的活動,WWF並沒有跟蹤「地球一小時」活動本身對能源消耗和排放的影響。然而事實上,在有很多人參與活動的地方,排放甚至可能會出現短暫的小幅上升——當化石燃料發電廠被迫快速增加或減少發電量時,它們也會產生更多的排放,就像汽車在快速加速和減速時比保持恆定速度時燃燒更多汽油一樣。每個人都在地球一小時結束時把燈重新打開,這意味著一些煤炭和天然氣發電廠將不得不迅速加倍努力,以滿足突然增加的需求。為了做到這一點,他們會產生比他們本來會產生的更多的排放。雖然這樣排放的短期增長也並不會對地球命運起到決定性作用,然而這樣的結果有可能導致一些人懷疑他們自身的行動是否真的可以有效改變能源使用。

另一種質疑的聲音,是一些人認為,「地球一小時」是一種對舒適、便利、安全的現代生活的拒絕,它試圖證明19世紀第一座發電廠建成之前,人們的生活是多麼美好。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地球一小時」似乎給了一些人十分簡單的暗示——似乎只要生活中他們有時關掉一些燈,一切都會得到解決。

當地時間2018年3月24日,馬來西亞吉隆坡,黑暗中的雙子塔。

關掉燈,一切就會好嗎?

「地球一小時」的活動每年持續一個小時,但是否生活中人們仿照這樣的模式關掉一些燈,或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舉動,就真的可以解決問題?也就是說,個人生活方式的選擇是否是應對能源問題的最佳方式?

麻省理工學院(MIT)2008年發表的一項研究給出了一種答案。從和尚、無家可歸者到千萬富翁、參議員,研究人員比較了美國人18種不同的生活方式。研究表明,所有的生活方式都沒有導致能量需求低於120gj(1997年),而這個數字,僅僅是美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卻幾乎是當年全球平均能源使用量(64gj)的兩倍。同時,研究指出,普通美國人在自願的基礎上無法達到這個能源需求的最低限度(120gj),而且通過自願改變支出模式,美國人民可能減少能源使用的幅度似乎有限。

在發表在赫芬頓郵報中的一篇文章中,美國科學記者瑪吉·科爾斯-貝克(Maggie Koerth-Baker)認為,導致這樣結果的原因,是如果把個人使用的能源加入共享的系統之中——公路、學校、軍隊等等,則即使生活方式最簡樸的美國人,也難以避免相對於全球平均能源的高消耗。「問題不在於個人選擇。問題是我們共享的基礎設施,這些基礎設施常常限制我們的能源選擇,鼓勵浪費能源而不是節約能源。」瑪吉認為,相比之下,歐洲人消耗更少的能源,是因為他們共享的系統允許他們做到這一點,與個人的思考和決策無關。「解決能源問題的辦法不是從個人關掉家裡的燈開始的。它們從公共政策開始——唯一能夠真正改變基礎設施和共享系統運作方式的力量。」從這一視角來看,「地球一小時」的活動越是鼓勵人們把對能源環境的改變看成是一種個人選擇,則有可能越難實現真正的改變。

面對氣候變化,藝術家在做什麼?

在諸多為氣候變化問題所努力的人之中,有些人則相信藝術可以帶來真正的改變。

B&B《Kebnekaise的救援毯》(Rescue Blanket for Kebnekaise),2015(圖片來源:藝術家個人網站)面對氣候變化與人類生存環境的議題,藝術家們也積極地做出了反應。瑞典藝術家組合馬慈·貝格特(Mats Bigert)和拉瑟·貝格斯特姆(Lars Bergstrm)(簡稱B&B)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一直以氣候問題為藝術創作的關注點,將創作的重點放在人類、自然和技術之間的交界處。諸如二人的作品《冰凍》,即是二人用藝術調查科學的範例。作品是圍繞瑞典最高山峰Kebnekaise進行的地質工程。在近十幾年的時間裡,瑞典最高峰Kebnekaise山頂上40米厚的冰川在以每年一米的速度融化著。由冰川組成的南部山峰由於氣候變暖已經融化超過25米,這樣的全球變暖的趨勢,威脅著這座瑞典的最高山峰的峰值。為挽救這種負面的發展,B&B製作了一個500平方米的救護毯,在2015年夏天遮蓋在峰頂。這是一個為了能阻止冰川融化的嘗試行為。

大衛·巴克蘭《Discounting The Future》(圖片來源:藝術家個人網站)大衛·巴克蘭(David Buckland)的作品系列《冰語》(Ice Texts)則鼓勵人們的影響和氣候之間的對話。關於氣候變化影響的引人注目的信息被投射到冰山和冰川壁上,然後被拍攝下來。「氣候變化是現實。這是一個由我們所有人引起的文化、社會和經濟問題,必須超越科學爭論……北極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地方。這是一個可以激勵我們的地方,一個促使我們直面我們將要失去的東西的地方。」

米高·孔德的3D地圖……《黑色光》( 3D-mapping … Black Light) 米高·孔德(Michel Comte)則通過大型雕塑、攝影、視頻裝置和投影研究自然景觀,強調了其變化的快速過程、海平面上升以及對我們生存至關重要的剩餘冰原的減少。這位藝術家以其肖像作品聞名,十多年前,他停止了大部分商業創作,專注於與環境和社會事業相關的藝術實踐。作為一名登山愛好者,孔德在過去30年裡一直在描繪世界各地的冰川。

如這些藝術家一樣,還有數不清的攝影師和藝術從業者紛紛將自己的創作領域轉向關注人為造成的自然變化。他們所相信的,正如孔德所說:「我們正處在一個轉折點,我們有可能利用新的技術和知識做出真正的改善。」

那麼,回到最初的問題:今年的地球一小時,你準備如何度過?

當地時間2018年3月24日,法國巴黎,熄燈後的艾菲爾鐵塔。

2018年3月24日,西安,為參與「地球一小時」, 西安地標鐘樓熄燈。

當地時間2018年3月24日,澳大利亞雪梨,當地參加「地球一小時」環保活動,雪梨港灣大橋、雪梨歌劇院熄燈一小時。

2017年3月25日傍晚,合肥市西園新村小學校園,為參與「地球一小時」活動,100多名五年級和六年級的同學點燃一個個蠟燭,在廣場上擺出了一個「60+」的字樣。

2018年3月24日,青島,當天是「地球一小時」日,小學生在青島觀象山上觀測美麗星空。

2015年03月28日,山東省煙臺市「地球一小時」活動,山東煙臺大學環境與材料工程學院的環保志願者們在宿舍樓燈光熄滅後進行夜跑。

當地時間2015年3月28日,菲律賓奎松,老年人身穿螢光裝備跳尊巴舞,慶祝「地球一小時」。

當地時間2017年3月25日,菲律賓帕塞市,當地慶祝「地球一小時」,商場上空綻放焰火。

當地時間2017年3月25日,斯裡蘭卡科倫坡,一名兒童舉著蠟燭慶祝「地球一小時」。

2017年3月25日,遼寧省瀋陽市,地球一小時,瀋陽一商場舉行發呆大賽。

2015年03月28日,遼寧瀋陽農業大學農學院舉行「能見蔚藍」地球熄燈一小時活動。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視覺中國、東方IC

相關焦點

  • 百度輸入法加盟「地球一小時」發起線上「熄燈儀式」 邀您一起助力...
    3月28日,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起的「地球一小時」活動再次到來,百度輸入法作為「2020地球一小時」的推廣合作夥伴,將與WWF一道呼籲人們關注節能減排、保護生物多樣性,在熄燈一小時的時間裡聆聽自然的聲音,為地球發聲。作為一款「有溫度的輸入法」,百度輸入法始終踐行於公益事業,不斷發揮自身特點和優勢,激發更大的公益感染力。
  • 為什麼會有地球熄燈一小時的活動?
    為什麼會有地球熄燈一小時的活動呢?有人會問了,就算熄燈一個小時又能能怎麼樣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們先了解一下「地球一小時」的由來!「地球一小時」的由來:「地球一小時」也稱「關燈一小時」,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在2007年向全球發出的一項倡議:呼籲個人、社區、企業和政府在每年三月最後一個星期六的當地時間晚上20:30期間熄燈一小時,家庭及商界用戶關上不必要的電燈及耗電產品一小時,以此來表明他們對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支持。
  • 地球一小時,「熄燈」只是開始
    正如聯合創始人Andy大叔所說:「地球一小時不再是象徵性的熄燈一小時,更是一種從地方到全球的行動力量,推動各地的人們為環境做出積極的改變。」   2007年3月31日,「地球一小時」活動首次在澳大利亞雪梨展開,便吸引了超過220萬雪梨家庭和企業參加。據事後的統計顯示,當時熄燈一小時節省下來的電足夠20萬臺電視機用1小時,5萬輛車跑1小時。參與的市民反映,當天晚上能看到的星星比平時多了幾倍。   隨後,該活動迅速在全球範圍內展開。
  • 助力環保行動,地球「熄燈一小時」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地球一小時」活動?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近日,由世界自然基金會發起的「地球一小時」活動啟動儀式正式在北京鳥巢體育中心舉行,當時,北京鳥巢還有水立方以及深圳等各地地標性建築在20:30統一熄燈。那麼地球「熄燈一小時」的真正意義又是什麼呢?
  • 熄燈一小時,有你嗎?
    熄燈一小時,世界因你而改變。今天是地球一小時活動日。時間就在3月28日,也就是今晚的8:30開始至9:30分結束。我們剛好都在公司加班,於是約好今晚全熄照明,放一首舒緩的排簫曲,大家默坐休息一個小時。熄燈日熄燈靜坐,為世界祈福,為人類環境更美好祈福,難得靜謐,這種感覺應該超級好。
  • 2018地球一小時主題是什麼?第10個地球一小時熄燈時間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日前對外正式發布,2018年地球一小時(中國)主題為「開啟我的60+生活」,熄燈儀式時間為3月24日20:30。  今年是「地球一小時」進入中國的第10年。60+的概念由WWF提出,60+生活方式,是指任何對自然環境友善,對節能減排有益,有助於推動環境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生活行為方式。
  • 各地熄燈響應「地球一小時」活動
    【來源:央視網】  2020年3月28日,上海,當晚8:30分,陸家嘴上海中心大廈、東方明珠廣播電視臺等地標建築關閉景觀燈光相應「地球一小時」。(圖為景觀燈光關閉前後對比圖)【來源:央視網】  2020年3月28日,杭州西湖景區及周邊多處地標建築熄燈露「素顏」,以此響應「地球一小時」活動號召,圖為位於西湖文化廣場的環球中心。【來源:央視網】2020年3月28日,南京玄武湖畔樓宇熄燈前(上)與熄燈後(下)的景象。
  • 地球熄燈一小時 全球各地標誌性建築物準時熄滅景觀燈
    全世界許多城市的標誌性建築、大型購物中心和娛樂中心以及成千上萬的家庭在當地時間30日晚8時30分至9時30分熄滅燈光,參加「地球一小時」環保活動,以此行動倡導低碳生活,推進低碳城市建設,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北京時間3月30日20時30分至21時30分,2019年「地球一小時」活動分別在北京、上海、武漢、深圳、成都等地同時舉行熄燈儀式。
  • 中國多地同時熄燈 參與全球「地球一小時」活動
    世界自然基金會官方宣傳片新華社北京3月31日電(記者欒翔)北京時間3月30日20時30分至21時30分,2019年「地球一小時」活動分別在北京、上海、武漢、深圳、成都等地同時舉行熄燈儀式。北京奧林匹克塔、上海東方明珠、武漢黃鶴樓、深圳印力廣場等地標建築準時熄滅景觀燈。「地球一小時」是由世界自然基金會發起、全球規模最大的環保公益運動。
  • 百度輸入法公益行在繼續 相約「地球一小時」活動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地球一小時"環保公益活動於昨晚(3月28日)舉行。作為WWF世界自然基金會2020「地球一小時」活動年度推廣合作夥伴,百度輸入法今年號召大家參與加入"地球一小時"線上熄燈活動,呼籲大家節能減排。
  • 2019地球一小時是哪一天幾月幾日 地球熄燈一小時幾點熄燈
    地球一小時(Earth Hour)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所提出的一項全球性節能活動,提倡於每年三月最後一個星期六的當地時間晚上20:30(2019年地球一小時時間為3月30日晚上20:30),家庭及商界用戶關上不必要的電燈及耗電產品一小時,以此來表明他們對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支持。
  • 香河開展「地球一小時」熄燈活動(圖)
    3月24日,「地球一小時」活動中,香河文化藝術中心建築亮燈、熄燈對比照。 王曉桐攝河北新聞網3月24日訊(王曉桐)今天是2018年「地球一小時」活動日。今晚8:30至9:30,河北香河文化藝術中心開展「地球一小時」熄燈活動,倡導節約行為,弘揚環保理念。
  • 每天熄燈一小時讓我們一起暴走吧
    每天熄燈一小時,快來和我們一起暴走吧!」河大暴走族向您發出邀請。    河大暴走族,甩掉肥膘,攆走疾病    排成隊,放著音樂,圍著體育場轉圈走,這不只是一支上千人的隊伍,更像是雄赳赳氣昂昂的集團軍,天剛擦黑就自動集合,一氣走夠一小時才解散,這就是現在最流行的「暴走團」——在河南大學老校區的東操場,這項全民健身運動已堅持多年。
  • 前夜,你為地球「熄燈一小時」了嗎?告訴你熄燈的那些內幕……
    那一晚,84個國家,2400多個城市全球接力,在黑暗中,傳遞著光明。2009年3月28日,北京「地球熄燈一小時」的活動。熄掉景觀燈的水立方。那一晚,「地球一小時」活動首次走進社區,百步亭現代城的1000多戶家庭燈光逐一熄滅,每一家人,熄一小時燈,是對地球最直接的善意。那一晚,武漢少用近3萬度電。2011年3月26日,熄燈後,百步亭社區小朋友手捧蠟燭合唱《蟲兒飛》。
  • 2018地球一小時熄燈時間定為3月24日20:30 附2018地球一小時活動主題
    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起的「地球一小時」活動,今年將熄燈儀式時間定為3月24日20:30,屆時個人、社區、企業和政府將通過自發熄燈一小時,來激發人們對保護地球的責任感,以及對氣候變化等環境問題的思考。
  • 為地球熄燈一小時開啟我的60+生活 地球一小時今年是第幾年
    3月24日20:30,國家會議中心和國家會議中心大酒店準時參與「地球一小時」活動,熄滅建築外景觀燈及部分室內區域照明一小時,積極踐行企業對環保、節約能源的態度和決心。作為國家會議中心2018年「趕碳號---低碳生活」綠色公益月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地球一小時」對推動社會大眾從生活的衣食住行參與到環保當中起著積極地促進作用。
  • 響應「地球一小時」 杭州多處地標熄燈
    2020年3月28日,浙江杭州,雷峰塔熄燈前後對比。2020年3月28日,浙江杭州,西湖邊的斷橋、寶石山和保俶塔熄燈前後對比。2020年3月28日,浙江杭州,西湖景區及周邊多處地標建築熄燈露「素顏」,以此響應「地球一小時」活動號召,圖為位於西湖邊的雷峰塔。
  • 江蘇一大學倡環保創意展現「地球熄燈一小時」
    江蘇一大學倡環保創意展現「地球熄燈一小時」     圖為學生創意倡環保。利用兩幢樓的部分燈光,通過開、關燈形式形成了「E.1h」的字樣,以示對「地球熄燈一小時」活動的支持。
  • 地球一小時:除了熄燈,我們還能怎樣給地球減負?
    「地球一小時」活動是世界自然基金會於2007年發起的一個全球活動,號召個人、社區、企業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後一個星期六的晚上8時30分至9時30分關閉不必要的電源,來表明他們對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支持。除了熄燈一小時,日常生活中,我們還能做些什麼來給地球減負呢?
  • 地球一小時:標誌性建築熄燈素顏西安依然美麗
    昨晚8時30分,伴隨市民們整齊的倒數聲,鐘樓、鼓樓如約熄燈,與此同時,城牆、大雁塔、長安塔等標誌性建築也準時「卸妝」,商場、企業等也紛紛通過燭光派對、環保微音樂會等,邀請市民一起熄燈一小時。現場褪去華衣後的鐘樓靜謐美麗3月25日晚上19時30分,西安市環保局蓮湖分局、蓮湖區科技局等在鼓樓廣場,向過往的市民發放宣傳頁,呼籲大家積極參與「地球一小時」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