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
全球變暖這個詞相信現在已經是婦孺皆知了,在人類工業化的影響下,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在過去的100年裡連年激增,這被認為是造成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然而,相關研究人員卻發現,全球平均氣溫在近年來趨於平穩,不再有上升的趨勢。這一現象受到了大多數科學家的關注:是否意味著全球變暖已經停止?
這種現象被稱為「大氣變暖減緩」或「全球變暖間歇期」,由於該現象看起來和人為引發全球變暖的理論相互矛盾而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數據顯示,21世紀的前10年記錄得到的全球平均大氣溫度有逐漸趨於平穩的趨勢,與20世紀末全球的快速變暖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那地球已接近平衡狀態了嗎?
對此,蘭州大學大氣科學學院半乾旱氣候變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在《大氣科學進展》(Advances of Atmospheric Sciences)上發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海洋熱含量的變化可能與大氣變暖減緩的趨勢有著密切的關係。
科學家利用觀測數據和大氣-海洋耦合模型的模擬,探索了在不同緯度和深度下大氣和海洋之間能量的重新分配。在模型中,把氣候中能量的輸送想像成我們熟悉的水流,當打開系統頂部的水龍頭時,其能量供給來源於溫室效應引起的頂層大氣輻射的不平衡;在水龍頭下面用一個水桶來模擬地球的大氣,水桶的水位就相當於大氣變暖的程度。
在水桶的底部,始終存在一個下沉的水流,它們將流入一個更大的桶裡——廣闊的海洋。關鍵問題來了,一般來說,全球變暖會導致大氣水桶的水位上升,但如果大氣水桶的排水率近似地等於水龍頭的進水量,此時大氣水桶就相當於一個能量傳輸通道,水位並不會明顯地增加或減少。但是,一個災難性的後果來臨了!
既然大氣水桶的水位沒有明顯改變,那麼頂層大氣的全部能量只有一個去向——海洋。全球海洋熱量的快速爆發正發生在全球變暖減緩時期,其熱量吸收速率約為9.8×10^21焦耳/年!換句話說,如果從能源的角度來考慮海洋,那麼全球變暖減緩的說法根本是無稽之談、不可靠的。
更嚴重的是,海洋熱量的快速增加可能會導致海洋生態系統的嚴重退化,甚至崩潰!最終很可能會成為海洋生物多樣性的巨大威脅。毫無疑問的是,無論是海平面上升還是極端氣候加劇,這些變化最終都會毫無保留地回饋到人類身上,直至末日的降臨…
早在數月前,澳大利亞就有研究結果作出警告,人類文明將在2050年前後因氣候變化而出現停滯,甚至走向崩潰。未來,對我們而言依據任重道遠…
作者/朱張航宇
參考文獻:Changyu Li et al, Atmospheric Warming Slowdown during 1998–2013 Associated with Increasing Ocean Heat Content,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9). DOI: 10.1007/s00376-019-8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