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21 14:30:24 | 來源:中國法院網 | 作者:羅麗勤
賓陽法官巧搭連心橋 八旬老嫗與十子大團圓
12月19日,是黃阿婆5年來最高興的一天,腿腳不便利的她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賓陽縣人民法院執行法官們的精心安排下,終於與4年未見面的子女們圍桌而坐,吃上了團圓飯。至此,黃阿婆與10個子女的贍養糾紛案,經過執行法官用情理法巧妙搭建的連心橋,終於冰封釋凍,圓滿化解。
拆遷補償 引發母子感情危機
現年80歲的黃阿婆一共生育了十個子女,辛苦了一輩子,兒女也已長大成材,本想著可以卸下重擔安享晚年了,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事情的發展並不如想像的那麼順利。
2006年,政府進行城市規劃建設,黃阿婆居住的小民房被納入了規劃範圍,要進行拆遷改建,根據拆遷辦法,黃阿婆可以選擇實物補償或是金錢補償。黃阿婆選擇了實物補償,想著老有所居。但子女們堅決反對,要求要補償款,然後大家平分。這下可把黃阿婆給氣壞了,直怨兒女們不孝順,逢年過節兒女們過來看望時黃阿婆都沒給好臉色。子女也因此疏遠了與母親的感情,開始拒絕給母親生活費。這樣一來,黃阿婆生活陷入了困境,只有小兒子和二女兒還時不時照顧她,但小兒子和二女兒生活境況不好,對黃阿婆的照顧也是斷斷續續。
無奈之下,黃阿婆訴至法院,將其他8名子女推上了被告席,法院依法判決該8名子女每個月向黃阿婆支付贍養費60元。
判決書合理合法,卻難以挽回已經破裂的親情,8名子女在判決書生效後均不依法支付贍養費,黃阿婆拿不到贍養費,生活沒有著落,只好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執行階段 細心法官搭起母子連心橋
案件來到了賓陽法院執行法官的手裡,法官們召集了這8名被子女來到法院,對他們這種不贍養老人的行為進行了嚴肅批評,並耐心地做他們的思想工作,終於他們都答應補齊未付的贍養費。可過不了幾個月,黃阿婆又再次致信法院反映子女不按時支付贍養費問題。原來這8個子女迫於法律威信支付了前期的贍養費,可心裡還是憋著一股氣,聲稱「再也不想見到母親」,並陸續拒絕支付贍養費。黃阿婆也搬到別處租住,不願跟這8個子女來往,事情發展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執行方式有很多種,但主辦該的法官意識到,使用強制的執行手段也許能夠快速解決眼前的問題,但並不能徹底化解雙方的矛盾,涉及親情的糾紛,關鍵還得從雙方當事人身上找到突破口。正是抱著案結、事了、人和的理念,執行法官開始了長達兩年的母子親情修復工程。
最初,雙方當事人對法院的工作人員都有牴觸情緒,但執行法官們並沒有因此放棄,一直以電話、家訪等方式與雙方進行溝通,挨家挨戶的給他們說道理、做工作。時間長了,法官變成了當事人的知心人,並漸漸地從交談中發現了促和雙方的希望。在與黃阿婆的交談過程中,法官發現老人家埋怨子女的話少了,詢問其他子女生活近況的話多了。其他子女也是如此,並且每每在談話中提到從前一家和睦的時光都會流露出嚮往的神情。看到時機已經成熟,執行法官提出了給他們置辦一場團圓宴的想法,得到了雙方的一致贊同。2011年12月19日,在賓陽法院執行法官們的精心安排下,長達4年未見面的母子雙方終於再度歡歡喜喜地圍坐在一起,吃上了團圓飯。10名子女在飯席上協商約定了今後輪流贍養母親辦法,結束了母子感情冰封之路。
法官心語 案結、事了、人和是我們最大的心願
也許有的人認為,這個案子標的並不大,不值得法官花費三年心血,大費周章地進行矛盾化解。對此,我們的法官們是這樣回答的:我們的祖國大家庭是由千千萬萬個小家庭組成的,小家的和諧是大家的安定團結的有力保障。依法辦案是我們的職責所在,但將情理融匯於辦案過程之中卻是我們心之所向。隨著法制的不斷完善,人民法院工作的思想在原來「案結事了」的基礎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和」。
在賓陽法院「清理執行積案」的工作中,賓陽執行法官們用自己的耐心、細心、真心,不斷化解矛盾,修復雙方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破裂的情感、喚回缺失的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