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德,1951年12月生,福建仙遊人。福建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原副院長、福建海峽文化藝術研究院院長、福建省畫院特聘畫師、國家教育部一、二屆藝術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油畫學會福州團體學會副會長。
胡振德1977年福建師大美術系畢業。1979年赴浙江美術學院進修素描一年,1985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高級油畫研修班修業兩年。1991—1995年旅居歐洲中東多國進行藝術考察和學術交流活動,並在阿聯和芬蘭講學,先後在國內外成功舉辦個展十五次。擅長人物畫,鍾愛風景藝術。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各類畫展並被藝術機構收藏。油畫作品《慶典》、《故土戀情》、《太姥神韻》分獲全國美展優秀獎,全國美展銅獎和省政府百花文藝二等獎、三等獎,出版《胡振德油畫集》、《胡振德畫集》、《中國當代最具收藏價值的畫家胡振德》。2013年26幅油畫被保利集團收藏,長期大量研習水墨山水畫技法,研究中國山水畫精神在風景油畫中的融合表現;我國著名評論家邵大箴教授在《美術觀察》2008第9期撰文《可貴的寫意性探索——讀胡振德油畫》,認為是「當今畫壇值得關注的一位畫家」。《文藝研究》、《美術觀察》、《中國油畫》、《人民網》、《藝術中國》等都專題介紹胡振德油畫研究成果。
簡論胡振德的油畫
文/範迪安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從胡振德作品的序列,可以看到他在當代油畫發展的環境裡不斷尋找自己坐標的過程。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油畫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各種藝術信息激活著油畫家們的思維,豐富的社會現實為油畫家們提供了寬廣的表達空間,胡振德的油畫創作主要在這20年間,與時代的藝術文化發展是緊密相關的,在油畫界思想十分活躍的背景下,他努力吸取各種有益的營養,充實到自己的實踐之中,使自己對油畫的感覺與認識都不斷的開闊起來。與此同時,他沒有盲目地追從變化的潮流,而是腳踏實地堅持探索,表現自己的真情實感,同時不斷研究油畫的表現力。他的藝術是在積累中發展起來的,體現出鮮明的內在一致性,因此,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屬於自己的藝術面貌。
胡振德油畫的不少作品描繪了福建沿海的風情,他多次到海邊感受生活,悉心地觀察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捕捉那些反映出人物精神活動的動態,這使它的作品首先有一種貼近真實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他將生活中樸素無華的形象提煉為具有樸素內涵和優美情調的形象,特別注意動態的表情,在構圖中經營人物與景色之間關係的意味,於是,他的作品擁有了既反映風情,又充滿詩意的魅力,讓人從中感受到來自平凡而含有永恆色澤的意境。
80年代是胡振德加強造型訓練,提高造型能力的時期,通過在中央美術學院的油畫研修,他比較深入地體悟到了具象油畫造型的技巧。90年代他有機會踏訪歐亞多國,在世界許多著名博物館中研習從古典到近代的油畫經典作品,更加感受到了油畫藝術語言的精髓,也大有博採和吸納的收穫,因此,較為牢固地發展起自己的藝術語言,達到了得心應手的藝術創造境界。
風景畫在胡振德的作品中佔有很大的比重,這類作品或自南方鄉村、漁港的所見,或記錄著他遠行的遊蹤,呈現一幅幅人在旅途、面向自然的會心之作,帶有鵬的視覺感受,浸染著蓬勃的生命氣息,從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胡振德的勤奮和興奮,也可以看到他用心靈與自然的對話的過程。一方面,作品是感性的,是他敏感於自然風光的獨特面貌而興發的結果,是一次次「感興」的創造:另一方面,他的油畫語言在這些作品中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致。面對自然風景,他調動了多種技法去表達物象的形與質,憑藉創作上的經驗,把結構處理得有張有弛,重點刻畫與概括提煉相輔相成,在每幅作品中形成不同的節奏韻律。有時候,他在對樹木的刻畫或近景的表達中,採用了活躍的筆觸,製造出光影閃爍的效果,讓人聯想到法國印象派繪畫的優點;有時候,他用平整的色層和整體的色調表現寬闊的雲天,用塊麵塑造畫中的山石、建築,則讓人看到來自俄羅斯油畫的影響,他的畫風雖然是寫實的,但在寫實的框架中已經將多種借鑑融匯在一起,滲透著抒情寫意的性質。
我甚至認為,也正是在這些風景油畫中,更多顯露出胡振德的性情與氣質,他對畫面色調的把握表現出他對單純事物的嚮往,他將細節統攝於整體之中的語言方式也表現出他對生命價值的追求。他的筆觸取方正多於委婉、施強勁多於輕柔,作品富有大方、明朗的品格總有中國國畫的筆法和意境,這種品格是難能可貴的,它是胡振德藝術上追求真誠和擁有自信的一種體現。
作品欣賞
胡振德的風景油畫
文/林公翔
在胡振德的油畫作品中,數量最多的是風景油畫,可以說,風景油畫最能代表胡振德的個人特質和藝術心性。他畫名山大川,也畫山野小院;他畫春江水暖,也畫荷塘秋色;他畫繁華古鎮,也畫浪漫水鄉……。在胡振德看來,風景油畫能夠讓人的內心平靜下來,暫時放下身旁的俗事,暫時放下內心的負累。他覺得寫生是一種享受,有時甚至會讓人上癮。從日常的慣性生活裡跑出去,從畫室的積習中跑出去,跑到大自然裡,忘掉平庸瑣事,眼前的每根枝條,每座山峰,每片水潭,每條河流,都令人神往,令人著迷。
《太姥山神韻》300x125cm
《煙雨旗山》400x200cm
胡振德對藝術有一種特殊的執著,作為一所具有七十年悠久歷史的美術學院的副院長,在繁重的行政工作之外,他幾乎把所有時間都投入到他鍾愛的油畫創作中,畫畫成了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現實生活中,他將物慾降到了最低限。在我看來,在一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裡,能夠心平氣和地直面藝術,一定是為一種更加強大的力量所吸引,那便是在藝術創造中所獲得的樂趣。正是這種創造活動,使他能夠超然於物慾之上,更純粹地轉向精神。在這個過程中,他成功地營造了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他忘我地自由馳騁。
《夢中九曲》120x60cm
《閩山兩岸》120x60cm
中國的風景油畫源自西方油畫,就表現內容來說和中國山水畫基本類似,但也不能簡單地認為就是拿起油畫顏料畫山水。中國風景油畫無論在製作範圍的技術、手段方面,還是在精神內容方面,比起西方來說,都還有一定的距離,只有揚長避短,努力借鑑西方油畫的觀察方法和表現手段,才能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藝術之路。前輩畫家徐悲鴻、林風眠、劉海粟、吳作人、吳冠中等大師的試驗、探索和研究,充分顯示了中國風景油畫的獨特魅力,近幾年中國風景油畫的發展更證明了在現階段探索東西方繪畫的結合的必要性。
《青山新雨後》120x60cm
《青山遠處天水來》120x60cm
儘管中西方在以自然景色為內容的繪畫作品中,幾乎都同樣抒發對自然的一種熱愛之情,但中國特有的老莊哲學卻使中國藝術家們往渾樸自然的境界追求,嚮往既豐富又平淡的效果。藝術家們對簡淡、玄遠的美感的追求和藝術觀,奠定了一千五百年來中國山水畫的基本趨向,使中國繪畫在世界上形成自己獨立的體系。而西方風景畫從作宗教畫的陪襯開始,經歷了在普通的生活場景中發現美,用自然景色表現不平凡的自然美的荷蘭畫派時期。如十七世紀荷蘭畫家霍貝瑪的《林間小道》作品如同一首鄉村牧歌,優美寧靜,令人陶醉,散發出淡淡的泥土芬芳的氣息,洋溢出一種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歡快情調。經歷了表現一種田園詩一般恬靜優雅的境界,給欣賞者以難以忘懷的深刻印象的巴比松畫派時期。如十九世紀法國畫家柯羅的《蒙特楓丹的回憶》,大自然優美的景色意境清幽,具有夢幻般的美感。經歷了表現畫家主觀感覺的印象派時期,如凡高的《星月夜》,莫內的《印象,日出》,充分發揮藝術家主體在創作過程中的作用,自由地抒發內心的感情,意識到並把握住藝術形式的獨立價值,開始從東方藝術中吸取營養。進人二十世紀後,西方的風景油畫在西方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巨大變化下,充滿了前衛特色,與傳統文藝分道揚鑣的各種現代主義藝術思潮和風格流派紛紛出現,成為當代西方藝術的主要潮流。西方風景油畫在幾個世紀的畫家的探索和創新過程中,繪畫的語言更加豐富。但無庸置疑,十九世紀後期法國的印象主義藝術是西方傳統的追求客觀再現的藝術的發展頂點,同時這一時期也孕育著追求主觀表現的現代藝術的萌芽,這種局面的形成原因應歸之於東西文化的交融,尤其是日本浮世繪及中國書法等東方藝術對西方繪畫的影響。
《閱水成川》300x120cm
《準東新貌》300x200cm
作為典型的學院派畫家,胡振德對此有深刻的理解,他對東西方文化有廣泛的涉獵。1982年,胡振德赴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進修素描半年,積澱了良好的造型功力。1985年,胡振德入中央美術學院第二屆油畫高級研修班學習,中央美院有一個「148教室」,這裡是中國油畫界頂尖人物成長的搖籃,詹建俊、靳尚誼等都從148走出,胡振德幸運地成為走進148教室深造的14名幸運兒之一。當時他的同學中有吳雲華、朝戈、洪凌、蘇笑柏等,如今許多人已經聲名在外,如班長吳雲華,曾畫過《毛主席視察撫順》,現在是遼寧畫院院長,有的獲過全國美展銀獎等等。與這些人成為同學,胡振德感到壓力很大,他開始埋頭拼命地畫,去縮短與同學之間的距離。在北京兩年,他什麼地方都沒有去,甚至連長城也顧不得去。當時,中國油畫界的幾乎所有德高望重的前輩名家都給他們上過課,靳尚誼、朱乃正、趙友萍、鍾涵等等,鍾涵先生是他們的班主任。在這些名家的悉心指導下,胡振德進步很快,他對油畫的藝術感悟力突飛猛進。
《濤聲依舊》60x80cm
《潺潺流水》60x80cm
胡振德又是很早就走出國門的油畫家。從北京回來後,1991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從福州到了北京,孤身一人坐上了開往莫斯科的國際列車,他要到歐洲去,尋找心中的藝術之夢,因為油畫的故鄉在歐洲。此後三年,他流連於布達佩斯、維也納、漢堡、法蘭克福……,飽覽當地各大博物館、美術館的珍藏,通過對西洋油畫藝術語言的博採和吸納,胡振德牢固樹立起了自己的藝術語言風格。一次偶然的機緣,他在奧中友協舉辦一個小型個展,一位臺灣老闆看到他的畫很是喜歡,這位做文具生意的臺灣老闆在中東生意做得很大,他告知胡振德阿聯杜拜藝術中心急需老師,如果有興趣可以幫胡振德辦理籤證,抱著試試看的心理,胡振德來到了杜拜。杜拜是一個融合了阿拉伯文化、西方文化和南亞文化的中東商業中心,其阿拉伯神話般的富有、奢華和神秘讓胡振德怦然心動。又是一個很偶然的機緣,在杜拜,胡振德與一位皇室攝影師不期而遇,經過他的牽線搭橋,胡振德在杜拜舉辦了多場個人展,畫展很轟動,價錢賣得非常高。之後,胡振德還前往阿布達比,進入皇宮為皇室成員畫肖像,一位中國畫家進入阿聯皇宮為皇室成員畫肖像,這是前所未有的。
《陽光明媚》60x80cm
《山路》 80x60cm
正是對東西方的深刻理解,才使胡振德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我以為,在藝術表現上,胡振德的風景油畫作品有四個最明顯的特徵:一是他對色彩的高度敏感。面對眼前的表現物件,他能迅速地把握色彩的基本傾向,在特定時間內,充分調動點、線、面的不同組合,筆法形式變化多樣,具有很強的冷暖色彩表現力,收放自如,精煉到位,而且能夠在有限的畫面上表現出巨大的情感空間來,把物象表現得詩意盎然,獨具風格,自成一派,或大刀闊斧,以單純強烈色彩對比構成畫面,或表現得非常深入,豐富和細膩,特別是他的一些近作,對畫面色調的把握更是顯出一種修養,給人一種超然的感動,瞬間內把觀者徵服;二是他對水和樹的精妙處理,讓人回味無窮。在他的作品中,水充滿了靈性和詩意的魅力,或嫵媚,或婉轉,或透明,或輕快,或多情,或韻致,或流暢,絕無千篇一律的感覺,運筆大膽乾脆,變化多端。在他的作品中,樹同樣別出心裁,該厚重時厚重,該輕薄時輕薄,該點染時點染,該刮擦時刮擦,每一棵樹都有新意,顯示了他獨特的創造;三是他的作品充分體現出畫面的整體感和豐富性。為了避免結構上得瑣碎和散亂,他總是選擇飽滿而富於張力的構圖,尤其對於全景式的大風景,這樣的處理可以將眾多的局部和細節統一在整體結構中,使畫面額總體效果看起來更加簡明有力。同時,又能充實局部細節,使之富於變化。四是他的作品能自由地發揮油畫的材質特性。眾所周知,油畫與其他媒介的不同之處,在於表現手段的豐富性和表現力所達到的強度。現代油畫追求油畫本體語言的獨立性,非常注重油畫材質的特點,常常能將油畫材質的特性發揮至極。在胡振德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對油畫材質的多方面的探索。
《汀江陽光》60X80cm
《武夷之春》100x80cm
繪畫不僅僅是畫家自身的自我涵養與身心放鬆,更是作為一種生活狀態為觀者提供了不同以往的視覺樣式與精神訴求。無論是《西塘古鎮》《宏村印象》《浪漫水鄉》《皖南雨霽》,還是《兩岸青山》《九曲小溪》《綠染山野》《下梅春早》;也無論是《春榭戲臺》《煙雨旗山》《古碟斜陽》,還是《崇武印象》《晨霧漸消》《晨》等等,胡振德的風景油畫作品都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他的作品熔印象主義的自然風光與表現主義的秩序節奏於一爐,形與色的聚散與對比無不充滿著構成的變化與節奏,從而使一般意義上的風景被賦予了視覺圖式的內涵。
《吟臺秋韻》60X60cm
《光祿吟臺》 100x100cm
胡振德風景油畫創作的意義在於,他的作品基本都建立在單純的唯美追求上,為我們的視覺提供了一種新的觀賞方式。正如中國美術館館長著名美術評論家範迪安所指出的那樣,胡振德的風景油畫,「他對畫面色調的把握表現出他對單純事物的嚮往,他將細節統攝於整體之中的語言方式也表現出他對生命價值的追求。他的筆觸取方正多於委婉,施強勁多於輕柔,作品富有大方明朗的藝術品格,這種品格是難能可貴的,它是胡振德藝術上追求真誠和擁有自信的一種體現」。
《港灣》 60x80cm
《煙雨旗山》400x200cm
《遠山的呼喚》 100x80cm
《日照初溪》80X80cm
《方圓之間》60X80cm
《歲月》60X80cm
《浪漫水鄉》 60×80cm
《城南故事》 60x80cm
《水鎮》60X80cm
《雨濛濛》60x80cm
《紅房子》 80x60cm
人 物 系 列
《慶典》 180×180cm
《肖像之一》
《肖像之二》
《藝展中國》展出全國一線藝術大家最新力作,是一線大咖與全國藝術同仁、藏家、藝術愛好者最直接最美的窗口,帶最美的藝術展遍全國、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