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霞
何海霞(1908年—1998年8月5日),名瀛,字海霞,以字行。1908年9月生於北京,其父母酷愛文藝,對少年時代的何海霞影響頗深。何海霞幼時即喜愛書畫,青年時期曾參加中國畫學研究會,1924年拜韓公典為師,為「長安畫派」代表畫家之一。
德風堂考藏何海霞山水作品欣賞
1935年,何海霞始入「大風堂」師從張大千,從摹古入手,臨摹了大量宋元名跡,涉獵深邃廣博,漸有所成,進而樹立了自家畫風,成為大風堂弟子中成就卓著的名家。50年代以後,與趙望雲、石魯等共創了「長安畫派」,他的繪畫也注入了新內容,形成了新格調,在當時的國畫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70年代末,他從西安回到北京,為釣魚臺等處創作巨幅山水畫,作為廳堂裝飾。這些畫作,氣勢恢弘,主題明確,抒發了畫家對如畫江山的純真情感。
德風堂考藏何海霞山水作品欣賞
何海霞的作品一向以立意雄奇,骨體堅凝,筆力雄健,墨色渾厚而引人注目,他長於將青綠、淺絳、水墨相互融會貫通,形成強烈的對比與和諧的統一。能成就與此,源於他對傳統的潛心研究,與對大自然和生活極度熱愛,從他的畫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何海霞先生對生活的深入體會,他筆下的每一個細節,都是刻畫的絲絲入扣,十分生動。
德風堂考藏何海霞山水作品欣賞
何海霞所繪山水無論是雄奇之景,亦或是詩意小景無疑不令人稱奇。骨體堅凝,意象雄奇,無論是繪畫語言亦或是思想境界、美學風格上都表現出何海霞吞吐山川、擁抱時代的力量和氣魄,折射出一種積極向上,氣勢磅礴,無所畏懼的精神氣象,著實令人讚嘆和欽佩。
德風堂考藏何海霞山水作品欣賞
何海霞山水功力深厚,以至賈平凹稱其為「中國山水畫最後一位大家」。何海霞用傳統紮實的功力和新穎的生活感受相結合,畫出秦嶺新的表現手法,這在中國歷代山水畫的描繪中從來還沒有人如此來表現秦嶺的氣勢磅礴、蔚為壯觀以及時代特徵,何海霞先生創造出的表現技法,無疑證明傳統也是變化前進的,中國山水畫也在傳統中順應著新時代發展而創新,不是一成不變的理論事實。
德風堂考藏何海霞山水作品欣賞
原中國國家畫院院長龍瑞也曾對何海霞予以高度評價:「何海霞先生以濃厚的傳統功力和獨特的觀察角度,深深體悟出北方山水特別是西嶽華山的精神氣象,其所畫山水蒼茫渾厚、樸茂雄秀,有長槍大戟、錯彩鏤金之美,充分體現出了北方山水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