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
上個月,家住西安市高新區楓韻藍灣小區的張女士在廚房裡發現了一位「不速之客」,棕色的、小小的「蟲子」,跑得很快,想抓都抓不住,曾在農村生活過的張女士認識,這是一隻蟑螂,很快,她又在案板下、水池旁、櫥櫃裡,發現了五六隻蟑螂的身影。
姐妹家同時驚現「不速之客」
「家裡挺乾淨的呀,怎麼會有這種東西?」張女士很詫異,到超市沒有找到治蟑螂的東西,只好買了瓶滅害靈回來,在廚房裡四處噴灑,但蟑螂還是很活躍,看起來沒效果,最後在農貿市場買了一包蟑螂藥,賣藥的人說把藥放在拐角處,蟑螂吃了就死了,可放了一周多,還是能發現蟑螂。
正在為這難纏的蟑螂「小強」煩惱時,張女士住在朱雀路的妹妹家也發現了蟑螂的蹤跡,同樣在農貿市場買了藥,布置在家中的各個角落,終於收集到一堆蟑螂的屍體,但隔三差五還是能夠發現活的蟑螂蹤跡。
城市裡,還有不少市民,也有張女士及其妹妹的苦惱,不知道家裡為啥會出現蟑螂,發現蟑螂不知道在哪兒能買到正規效果好的蟑螂藥,怎麼樣能讓這害蟲滅絕?
西安市疾控中心消毒與病媒生物控制科科長龐松濤說,幾乎每天,科裡都能接到市民的諮詢和求助電話,詢問怎麼樣才能滅了蟑螂,該到哪兒買藥。他介紹說,近年來,由於人口流動、物流的快速發展,,蟑螂很容易被從南方帶到西安等內陸城市.西安夏天高溫多雨,冬季又有暖氣,,這都給蟑螂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環境。害蟲蟑螂的確越來越多見,生存、繁殖能力強,侵害範圍也不斷擴大,過去餐廳、賓館比較多,現在超市、農貿市場、住宅小區、健身房、養老院等各種場所到處都能發現蟑螂的蹤跡,火車也是蟑螂傳播的一個常見渠道,一不小心它就能鑽進行李箱裡長途遊走。在居民家的活動範圍也從廚房、洗手間四處擴散,發展到客廳、臥室到處都有,因為蟑螂體積小鑽縫能力極強,非常細小的縫隙就能鑽過去,因此只要一個房間發現,可能整個居民樓甚至整個小區都有,且繁殖期短繁殖能力極強,呈幾何狀態增長,繁殖期僅為兩個月,任何食物殘渣,蟑螂都可以作為食物,一隻蟑螂一次就能生30個小蟑螂,一對蟑螂家族一年即可能繁殖上百萬隻蟑螂。而由於市場上殺蟲劑的大量使用,導致蟑螂抗藥性也愈發強大,很多藥物起不到殺滅的作用,因此,如何徹底殺滅蟑螂成為一個難題。
6種蟑螂橫行西安
根據西安市疾控中心歷年監測,西安市最常見的蟑螂種類有6種,包括德國小蠊、美洲大蠊、黑胸大蠊、日本大蠊、褐斑大蠊、澳洲大蠊。其中德國小蠊是西安市的優勢種,即最常見種類,佔到95%以上,它也是室內蟑螂中體型最小的一種。德國小蠊生活周期最短,適應性最強,分布也最廣,因而也是最難防治的家棲衛生害蟲。
在西安活躍的6種蟑螂形態各異,市民可以對比看看見過哪種蟑螂。目前正是蟑螂活動的高峰期,由於其繁殖能力非常強,只要在家裡發現一隻,就意味著可能上百隻甚至更多的蟑螂隱藏在黑暗中窺視,一定要及時採取措施,否則可能就會變成「千軍萬馬」。
發現蟑螂一定要消滅
據西安市疾控中心主任陳保忠介紹,蟑螂攜帶80多種細菌,傳播消化道疾病,引發哮喘和皮膚過敏,一旦發現蟑螂,一定要消滅可,踩它不一定會死,有時會把它的卵踩出來,卵又會進行繁殖,需要將它們燒掉。由於蟑螂藥屬於農藥類別,一般超市均不銷售,需要到專業的農藥店或消殺公司購買,如果市民在市場上難以尋找,可致電疾控部門諮詢。目前效果最好的首推殺蟑膠餌,無氣味,使用起來非常簡便,將膠餌打開盒蓋,撕掉背面的雙面膠帶的隔離紙,將其粘貼於蟑螂喜好出沒的旮旯拐角,一旦某隻蟑螂吃了膠餌,其屍體也產生了毒性,而蟑螂有吃同類屍體的習性,毒性就會迅速擴散,屍體越來越多,在用藥幾天後要注意打掃蟑螂屍體,需要將其屍體燒掉,
針對網上傳言的用水淹、用滅害靈噴等辦法,陳表示,由於蟑螂奔跑極快,這些辦法都沒用處,噴滅害靈不可能就直接能夠噴到蟑螂身上,氣味並不能置其於死地,而水淹了一處蟑螂可以快速鑽縫隙鑽洞換個地方,因此還是使用膠餌更有效一些。此外,現在小區經常會碰到有人上門「送」蟑螂藥,提醒大家也不要輕易購買,這些藥物不一定正規,而且也沒有長期的效果,一旦家中發現蟑螂,最好聯合鄰居整棟樓或者整個小區邀請專業消殺公司進行集體的殺滅,這樣才能更徹底地消滅蟑螂「小強」家族。
精心「豢養」上萬隻蟑螂 還給它們搭「房子」
為了比對市場上殺蟲藥對蟑螂的殺滅效果,尋找出相對抗藥性小、殺滅效果好的殺蟲藥類別,從而對市民、單位殺滅蟑螂提供指導,從2010年開始,西安市疾控中心開始飼養蟑螂。開始在野外抓了二三百隻蟑螂,帶回實驗室,放在大玻璃缸內飼養,經過這幾年的精心照顧,蟑螂已經發展為上萬隻,密密麻麻放了十幾個大玻璃缸。
在疾控中心位於白廟村的病媒生物實驗室內,華商報記者在現場看到,一間總是掛著窗簾的10平米左右的房子內,放置了一排排十幾個大玻璃缸,乍眼看去,蟑螂數都數不清。據工作人員介紹,這些「寶貝」總共有1萬多隻,按照不同種類分缸居住,其中西安最常見的品種德國小蠊最多,就有1萬多隻,分了好幾大缸,還有褐斑大蠊五六百隻,美洲大蠊三四百隻、澳洲大蠊三四十隻。為配合蟑螂們喜好鑽風鑽洞的生活習性,工作人員特別在缸內放置了用木板搭建起來的多層「房子」, 還用衛生紙的內筒當「管道」,供它們鑽來鑽去。但為了不讓它們從實驗室逃走,工作人員還對這間實驗室進行了很好的防護,所有的管道都進行了、縫隙都進行了處理,不讓它從小小的縫隙中逃走。
由於蟑螂們喜好溫暖潮溼的環境,實驗室需要恆定的溫度和溼度,溫度要保持在26度左右,溼度控制在60度左右,冬天需要給加熱,夏天需要降溫,所以經常要有人照顧,查看溫溼度是否合適。還要給添水添食物,蟑螂不挑食,飼料、麵包都愛吃。這些實驗室裡的蟑螂算是敏感種類,經過多年繁殖,始終生活在實驗環境下,沒有接觸過外界環境,也沒有接觸過殺蟲劑。
為對比得出實驗結果,工作人員還需要在野外捕捉蟑螂,將野外蟑螂和實驗室蟑螂分組,輪換使用不同的藥物,來對比分析其抗藥性的高低。由於實驗對數量、性別要求嚴格,而且野外抓回來的還需要繁殖後再進行實驗,並且需要不斷重複進行,因此目前完整的實驗尚未最終完成。
華商記者 李琳/文 張杰/圖
編輯:華商報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