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京報
原標題:CFA培訓成創業熱土 有機構人士下海年入千萬
「有人考CFA為了進機構,卻不知道金融機構裡的CFA想出來做培訓講師。」
近日,CFA培訓圈,頻現這樣的《圍城》式調侃。當然,這僅限調侃,無論是進入金融機構任職,還是從機構中走出來,成為一名優秀的CFA講師,或創建一所能活到C輪的培訓機構,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但這卻側面印證了,CFA這一職業資格,呈現著報考、培訓兩熱的情況。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CFA考試中,也催生了部分金融機構內部人士,兼職、全職成為講師,甚至選擇在這一行業內創業。
「一位普通基金經理的年薪,可能只有六十萬至八十萬左右,而成功的CFA創業者,只要坐擁幾所高校的資源,成功創辦自己的培訓機構,年入可輕鬆超過千萬。」有CFA培訓行業人士對記者如此表示。
金融加速對外開放,CFA報名人數年漲40%
眼下,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基金經理、券商分析師,名片上出現了「CFA」這仨字母。
CFA是「特許金融分析師」(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的簡稱,是證券投資界的一種職業資格稱號,由美國「特許金融分析師學院」(Institute of CFA,ICFA)發起成立,最早設立於1959年6月。
隨著眾多國內金融機構對CFA這一資格的認可,越來越多的基金經理、券商分析師的介紹中,綴上了「CFA」這一職業資格稱號。同樣是在機構的認可下,有志進入金融行業的在校學生和希望改行、提升自己的在職人員,包括希望自我提升的股票投資人士,都越來越多地加入CFA考試大軍。
金融業加速對外開放背景下,金融行業內人才競爭加劇,CFA作為對接國際化金融體系的職業資格稱號,吸引力一直在提高。據CFA官方數據,2018年6月份,CFA考生17.9萬人,2019年6月份,CFA考生達25萬人。
高頓教育CFA/FRM研究中心副主任兼金牌特級講師牛嘉向記者表示,CFA的報考數量,每年約以40%的速度增長。報考人員結構中,在職人員和大學生,各佔一半。CFA考生的年齡結構跨度較大,「95後」也有,「70前」也有。此外,CFA考生,普遍考試積極性較高。
牛嘉表示,考生報考的主要目的分幾種,有六成考生來自金融行業內,希望自我提升。另外不到四成,希望轉行金融。還有不到10%的報考人士,可能自己就在進行財務投資,而努力進行自我提升。
CFA培訓機構不斷增加,已吸引高瓴資本等資本進駐
CFA培訓圈中,一直有北大清華課不好賣的說法。業內公認,北大清華這類頂級高校,學生素質較高,不用參加培訓班,學生也能考上。雖然考試並不一定依賴培訓機構,但CFA考試,對於大多數學生和從業者,並不簡單。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購買培訓機構的課程,成為更好的選擇。這樣每天可以保證一定的學習時間,也可以接受講師的指導。
不斷新增的考生、不斷擴張的市場需求下,誕生了多家專業CFA培訓機構。這些機構研究考題、製作有針對性的講義,或是線上銷售視頻,或是線下授課。
行業的蓬勃發展,也吸引了資本的力量,甚至傳出了有機構在做上市準備的傳聞。
頭部財經教育機構高頓集團,是CFA培訓中的頭部公司。2018年11月19日,高頓集團宣布,獲得8億元人民幣的C輪融資,本初資本擔任財務顧問,高瓴資本、摩根史坦利聯合領投。
牛嘉向記者透露,高頓教育的CFA培訓規模擴張,比上述40%的考生報名增長率更快。
據記者了解,高頓之外,金程、BT學院、中博等教育機構,都在CFA培訓行業中圈地。
金融機構人士兼職做CFA培訓講師
各企業紛紛跑馬圈地之下,培訓行業所需求的核心人才——講師需求也逐漸擴大。不少擁有CFA資格、所處行業也接近證券分析的業內人士,越來越多地擔任起了CFA講師。
而直接從事證券投資相關行業的金融機構業內人士,尤其基金、券商、期貨、投行等業內人士,在擔任CFA講師過程中,就更為近水樓臺。
培訓老師本身,有一定的門檻,但大型機構出身的老師,總是更受歡迎。
多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好的培訓老師要符合三方面的條件,首先是要有紮實的理論基礎,肯付出大量時間備課,其次是要有實操經驗,第三是講課風趣幽默。
在這三點上,兼職老師和全職老師各有優勢。但好的老師,不管是全職的還是兼職的,在這個CFA培訓市場裡,確實是稀缺資源。
牛嘉向記者表示,CFA講師,大部分是行業內過來,再加入到教育培訓中去的。有相關從業經驗的老師,站在更高的起點,不將培訓簡單定位成應試教育。
牛嘉此前一直做一級市場投資,他認為,有投資經驗的老師,可以提供更直觀的經驗。
樂錦教育創始人樂錦,也是一位來自金融機構的CFA講師,他曾供職於多家大型券商,也曾作為兼職CFA培訓講師,最終創辦了自己的教育品牌。
由於自己出身於大型金融機構,了解從業經驗對金融教育的重要性,樂錦在招聘講師時也極為看重金融機構的從業經驗,「我們招聘老師,第一條錄取原則就是必須在大型金融機構有至少5年以上投資經驗,然後我們再來談教學質量、授課風格的事情。」
CFA培訓需求大幅度增長下,各大培訓機構,此前也出現了「講而優則創」,講得好的老師出來創業的現象。據悉,某大型CFA培訓機構,為了防止講師有一定名氣後,利用平臺培養的個人IP出來自己創業,只允許每個講師講四門課,而全部CFA課程為十門。
金融 「不好做」,金融機構人士「下海」
到底是什麼吸引了如此多的業內人士,從被認為高大上的金融機構中,或兼職,或徹底離開全職,從事CFA培訓工作呢?
樂錦向記者透露,他「入行」CFA培訓就是2008年,那年金融行業遭遇了百年一見的金融危機,目睹成批成批的同事被裁掉,他也深深感到了職業危機。他觀察到:2008和2009年金融認證的報考人數、清華校友裡赴美讀MBA的人數爆增,於是也加入了當時著名的金程教育,從中級教師一路做到高級教師、資深教師。
一位曾經是知名CFA講師的私募人士向記者表示,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人士擔任CFA講師,確實是個趨勢,他還向記者表示,「我覺得這個趨勢是會持續下去的」。該私募人士曾任職公募基金投研部門,中間曾從事CFA培訓,目前管理私募基金。
該私募人士認為,業內人士「下海」當講師,是三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是最近十年,國內通過CFA考試的人越來越多。其次是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不景氣(根據私募排排網數據統計顯示,2018年高達80%以上的私募基金出現虧損,成為近6年來虧損最慘烈的一年;而今年募資寒冬仍在持續,根據清科研究中心旗下私募通統計顯示,2019年第二季度VC市場募投均下降明顯),券商和投行的員工收入下降,靠兼職補充收入。第三是像高頓和金程這樣頭部的培訓機構拿到了風投,也給出了比較好的兼職報酬。培訓機構也不想用全職的,因為全職各項用工成本都很高。
然而,兼職收入可能沒有想像得那麼高。
部分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如果是周一至周五在機構內正常上班,周末上課的兼職教師,可以在周六日兩天中,選一天上課,上午9點到12點,下午1點到4點,合計6個小時講課時間,稅前收入3000元。
然而,這只是兼職老師的上課時間,作為CFA講師,需要提前備課、研究考題變動,進行比實際上課時間更多的準備。實際算起來,這份工作,性價比或許並不高。
「性價比真的很低的。所以你可以想像一下,去做兼職的,(其所在的金融機構)主業有多不景氣。」該私募人士對記者表示。
CFA培訓創業現「暴富」神話,做大很難也有人離開
當講師,可能只限於「補貼家用」,部分業內人士,看好CFA培訓行業的市場,準備進行創業。
一位曾供職於多家券商投行部門的業內人士,在近兩年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開設自己的品牌。該投行人士向記者表示,據業內人士估算,部分早期創業成功的培訓學校創業者,年入早已超過千萬。
上述私募人士也向記者表示,老闆年薪超過千萬,也是正常的,「高頓已經做了N輪融資。」但更多的還有失敗的老闆。
CFA培訓受眾較小。頭部培訓機構,如高頓、金程,企業很多,對於大多數機構,CFA只是錦上添花,而無法依靠它做大。
上述這位私募人士,現在已經離開了CFA培訓講壇。「我現在管了八個億,平時忙不過來,已經很久不做了。」該私募人士認為,2019年將是牛市起點,未來更看好股票投資。
新京報記者 侯小溪 陳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