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兵「揪」出釘螺。 通訊員蔣湧 攝
日前,全國十大「健康衛士」候選人出爐,湖北省疾控中心血防所副所長、堅守24年的「血防老兵」劉建兵榜上有名,是我省公共衛生的唯一候選人。
昨天,記者從「劉建兵事跡報告會」上獲悉,湖北曾是全國血吸蟲疫情最嚴重的省份之一,歷史累計釘螺面積43億平方米,居全國之首。但在劉建兵和全省2000多名專業血防人的奮戰下,近五年來,湖北沒有新發血吸蟲病例,截至2013年底,全省釘螺面積縮至7.65億平方米,人畜血吸蟲感染率低於1%,連續兩年沒有查到感染性釘螺,達到血吸蟲病傳播控制標準。
湖北近五年無新發血吸蟲病例
每年4月-10月是劉建兵最忙的時候,他要帶隊到荊州、鹹寧、黃岡、嘉魚、赤壁等易感地帶去查螺、滅螺。
「釘螺本身並沒有血吸蟲,但它是血吸蟲的唯一中間宿主,消滅血吸蟲首先要消滅釘螺。」劉建兵解釋道,血吸蟲的蟲卵會通過糞便鑽進釘螺肝臟內,人如果觸碰到被感染的釘螺(俗稱陽性釘螺)就會染上血吸蟲病,有「千湖之省」之稱的湖北曾是血吸蟲疫情最嚴重的省份之一。
劉建兵說,沼澤、溝渠、草地、溼地都是釘螺喜歡待的地方,一到4月,藏在水底下的釘螺就開始活躍了,隨著氣溫逐漸升高,釘螺開始冒出水面。他和其他血防人拿著鑷子、戴上手套、蹲著身子,將只有1釐米左右長的釘螺一個個「揪」出來,再撒藥滅螺,一直持續到10月。24年前,劉建兵十分鐘就能撿300隻,如今,半小時也就撿個兩三隻。
小白鼠可以測出釘螺是否為陽性。每年查螺季,劉建兵將數十上百隻小白鼠放在籠子裡,讓它們漂浮在溝渠上,「上岸」一個月後,小白鼠如果感染了血吸蟲,就證明這個地方的釘螺已被感染,不過,已經連續兩年全省都沒查到感染性釘螺。
一旦查到有陽性釘螺,除滅螺外,血防衛士們還要排查當地村民有無被感染。劉建兵說,血吸蟲病如今已是可防、可治的病,只要發現得早,及時服藥就不會有事。
可喜的是,從2010年起,近五年來,湖北沒有一例新發血吸蟲病。
24年來撿了10萬隻釘螺
不過2005年,劉建兵被「嚇」到了。當年春天,陽新、仙桃、江陵、蘄春、公安5個地方同時突發疫情。尤其是仙桃,20多個村民感染上急性血吸蟲病。
接到報告後,劉建兵和血防戰士們奔赴五地,藥物滅螺、治療牲畜、救治病人、排查村民……每天從天亮幹到天黑,晚上還要走訪病人。
「他把血防工作當成天大的事。」在省疾控中心血防所副所長蔡順詳眼裡,年近半百的劉建兵24年如一日,一年365天,恨不得有100多天都弓著身子在田間地頭查螺,一查就是兩小時,足跡踏遍全省疫區63個縣(市、區)的518個鄉鎮、5449個村,哪裡釘螺多、哪裡是易感地帶他都瞭然於心。
蔡順詳粗略算了下,24年,劉建兵共撿了10萬隻釘螺,「老劉是同濟醫科大公衛85級的高材生,120多名學生只有3人畢業後從事血防工作,最後堅持下來的,只有他一個。」
長江一些江段仍有感染風險
釘螺喜水,那麼長江和漢江安全嗎?劉建兵說,漢江不是血吸蟲疫區,是安全的。長江曾經是,但是近年來,長江武漢段沒有發現陽性釘螺。
不過,在武漢的長江邊上,有些地方仍然豎起了血吸蟲的警示牌。對此,劉建兵解釋道:「沒有發現,不代表沒有。」他說,受排查技術的限制,目前的查螺方式仍然是抽樣調查,5米一查,會在這個範圍內選取33釐米×33釐米大小的區域,這部分沒有釘螺,不代表其他地方沒有,感染血吸蟲的機率仍然存在。
「長江武漢段的白沙洲、天興洲、長江二橋漢口段、洪山區外灘、諶家磯等地還是有危險因素,市民夏天最好不要下水。」劉建兵提醒道,如果下水遊泳了,最好在28天左右時在醫生指導下服藥(吡喹酮片),因為目前的藥只對成蟲有效。另外,疫區水域的魚只要經高溫煮熟,人吃了不會被感染,儘量少吃生魚片、醉蝦。記者王愷凝 通訊員龔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