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017年9月23日,在伊拉克北部基爾庫克省哈維傑地區,與極端組織「伊斯蘭國」作戰的伊拉克軍方人員做出勝利手勢。新華社/法新
已經過去的2017年,世界並不平靜:歐美恐襲陰雲濃重,中東依舊戰事頻仍,朝鮮半島持續升溫,這讓人們在談論2018年的國際安全形勢時多了幾分憂慮。一些外媒稱,2018年將是「危機的一年」。人們期待,世界能否在可能面臨的多重危機之中「轉危為安」?
熱點地區持續高溫
戰爭爆發可能性小
在展望2018年國際安全形勢時,戰爭這一傳統安全威脅出現的可能性有多大,是一個繞不開的甚至最為重要的話題。如美國「國家利益」網站所稱,在沒有發生大災難和大國戰爭的情況下,世界僥倖度過了2017年。2018年,世界是否安寧?
最大的擔憂無疑來自朝鮮半島。過去一年,這一地區持續升溫的對峙局勢始終牽動國際社會的敏感神經。美韓與朝鮮強硬對強硬的對抗,最終結果是讓半島局勢陷入似乎無解的「死循環」。未來,戰火是否真的將在朝鮮半島蔓延?
德國《圖片報》稱,2018年,如果朝鮮領導人不坐到談判桌旁,可能會有戰爭的危險。美國《新聞周刊》直言,世界多數國家最擔心的正是美國和朝鮮滑入戰爭漩渦。不過,也有相對樂觀的聲音認為,美朝可能在2018年進行「和平的摸索」。
「發動戰爭對於朝鮮半島相關各方而言是共輸局面,沒有任何一方會成為贏家。在這種大趨勢下,2018年,矛盾會不斷積聚,但是戰爭爆發的可能性相對較小。」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反恐問題專家李偉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分析說。
值得關注的是,新年伊始,朝鮮半島突然頻吹暖風。朝鮮和韓國恢復了中斷兩年多的板門店熱線。美韓與朝鮮態度似乎都有鬆動。這讓人們不禁期待,你來我往的橄欖枝是否真能為朝鮮半島招來久違的和平?
令人不安的另一個「火藥桶」在中東。新的一年,在這片硝煙始終沒有散去的地區,局部衝突可能仍將持續。卡達半島電視臺預測,2018年,沙特和伊朗之間不會爆發戰爭,但葉門、敘利亞和黎巴嫩的平民仍將為戰爭付出代價。
此外,新舊交替之際,兩個新的隱患在中東悄然埋下:一是2017年底美國宣布正式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將啟動美駐以使館遷往耶路撒冷的進程,由此引發中東多國強烈反對;二是美國總統川普日前發表推文,就伊朗國內近日爆發的反政府示威高調表態。
「美國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這一舉動,將對2018年甚至更長時間內中東地區乃至整個國際社會的安全形勢帶來影響,尤其可能造成民間仇恨的不斷集聚,在未來某一時刻以某種形式爆發。」李偉指出,同樣,雖然當前伊朗整體局勢出現動蕩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美國等西方國家藉此向伊朗施壓,可能使2018年伊朗和西方國家之間的緊張局勢升溫。
不過,總體看來,一些外媒所謂的2018年可能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預測過於危言聳聽。全球範圍內,可能引爆戰爭的危機的確存在,但反對戰爭、呼籲和平的聲音仍是國際社會的主旋律。
恐襲威脅依然嚴峻
活動形式複雜多變
2017年末,國際社會打擊恐怖主義的數年努力終於獲得回報,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喪失全部控制地盤。不過,如果因此就說恐怖主義威脅已隨之減緩,恐怕為時尚早。新年伊始,西方各國紛紛增強安保的嚴陣以待以及世界多地不時敲響的恐襲「警鐘」表明,2018年,恐怖主義這一非傳統安全威脅,仍是懸在各國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2017年,雖然『伊斯蘭國』作為『準國家』的形態已被摧毀,但是其作為一個組織依然存在,而且仍舊十分活躍。」李偉認為,2018年,以「伊斯蘭國」、「基地」組織以及其他國際恐怖勢力為主的恐怖活動整體態勢不會減弱,其影響將從中東擴展到非洲、中亞、南亞、東南亞等地區。
法國《費加羅報》近日也刊文稱,2017年,「伊斯蘭國」的軍事失敗並未消除「聖戰」主義威脅。如今,這一威脅正轉向非洲和亞洲,同時也以社交網絡的形式重新在發達國家生根發芽。
2018年,全球即將面臨的恐襲形式將更為複雜多變。
在歐美國家,零星發生、手段多樣的「獨狼式」襲擊已然成為最令各國「頭疼」的反恐新夢魘。2018年,這種態勢將進一步加劇。一方面,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死而不僵,其殘餘可能形成較小規模的新的恐怖組織,從伊拉克和敘利亞等中東地區轉移至其他國家;另一方面,在歐美國家社會矛盾加深、社會分歧加劇的背景下,恐襲人員「本土化」的趨勢日益加劇。
「2018年,在國際恐怖主義的影響下,滋生於本土的極端分子在自我激進化後,從事恐怖主義活動,這種可能性將在歐美國家進一步增大。」李偉說。
而在全球目光不那麼聚集的發展中國家,反恐形勢或將更為嚴峻。2017年,在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巴基斯坦、菲律賓以及索馬利亞等非洲國家,較大規模的恐怖活動十分猖獗。
美國《軍隊時報》網站刊文稱,比如在埃及的西奈半島,2017年,「伊斯蘭國」組織在當地造成的死亡人數尤其多。僅2017年11月26日,該組織武裝分子對當地一座清真寺發動襲擊,就造成300餘人死亡。「『伊斯蘭國』組織在該地區構成了嚴重威脅,而埃及還有『基地』組織的多個分支。」文章認為,2018年,埃及、菲律賓等較不引人關注的地區可能成為熱點。
瑞士日內瓦智庫ACAPS也在最新報告中預測,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南蘇丹和委內瑞拉等動蕩國家將在2018年舉行選舉,這些國家的緊張局勢可能因此加劇,並助長暴力活動。同時,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活動將造成更多人命傷亡和衝突。
非傳統安全更棘手
隱性威脅值得警惕
近年來,全球維護和平的力量日益壯大,軍事戰爭等傳統安全威脅的滋生土壤不再那麼肥沃。與此同時,非傳統安全威脅卻越來越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
「2018年,傳統安全威脅在一些較小國家和地區仍會較為突出。但對整個國際社會而言,最主要的挑戰將來自非傳統安全威脅。」李偉指出,當下,主要的全球性大國和區域性大國反對戰爭的態度較為堅決,國際安全形勢更為突出的表現將是非傳統安全威脅的上升。
相比傳統安全威脅,非傳統安全威脅的類型更加寬泛,也更不易察覺。2018年,除了恐怖主義這一顯性的「毒瘤」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非傳統安全威脅值得全球警惕。
比如經濟金融安全威脅。過去一年,全球經濟迎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的最佳表現,也迎來全球最大經濟體的絕然轉身。2017年底的一系列信號已經預示,2018年美國經濟和金融政策將出現變化,隨之而來的外溢影響將給全球帶來新的風險。新的一年,美聯儲加息和「縮表」的力度與節奏存在不確定性,川普政府最大規模減稅政策即將落地,這些都將對全球跨境資本流動、匯率穩定等產生影響。2018年,貿易保護主義這股全球化浪潮中的逆流又將掀起怎樣風波,美國金融市場蘊含的諸多風險是否將會點燃新一輪金融危機的導火索?國際社會對此充滿擔憂。
此外,2018年,網絡安全威脅和跨國有組織犯罪也將成為擺在全球面前的兩道「燙手」難題。
2017年,網絡犯罪更為複雜棘手,成為國際社會不容忽視的嚴峻現實。研究顯示,由網絡犯罪所造成的全球經濟損失呈現逐年遞增態勢,預計2021年損失將達6萬億美元。美國網絡安全技術公司賽門鐵克大中華區營運長羅少輝近日在接受採訪時認為,2018年,由於攻擊者可能使用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技術發動更有力的攻擊,全球網絡安全面臨挑戰的趨勢將愈發明顯。美國「安全信息觀察」網站也做出相似預測,認為2018年網絡安全形勢會更加嚴峻,個人信息和財產安全將進一步受到威脅。
「跨國有組織犯罪表現形態較為隱性,平時被關注程度不高,但實際上,這一問題對國際安全形勢構成的威脅也一直處於上升態勢,同樣需要引起注意。」李偉指出,環境安全、能源資源安全等問題也可能以多種形式表現出來,在2018年對國際社會的整體安全帶來持續影響。
在德國新聞電視臺看來,2018年的世界潛伏著各種不可預知的危機,幾乎覆蓋整個世界。而在多重威脅之下,世界能否尋求更多和平與穩定,獲得更多「安全感」?國際社會還需攜手合作,逐一破題。(記者 嚴 瑜)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8年01月06日 第 06 版)
責編:朱簫、總編室
31227935,.外媒稱2018年或爆發世界大戰 如何找到"安全感",.2018-01-06 04:39:26,.204232,.朱簫、總編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