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趙秀紅 通訊員 梁生)11月22日,由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主辦、北京交通大學承辦的第十三屆北京市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在該校物理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成功舉行。來自35所北京和華北地區高校以及四川師範大學的178支隊伍、500餘名同學參加。其中大部分參賽學校組織了校內選拔賽,累計參與學生5000餘名,有力激發了學有餘力、學有所長學生在物理實驗實踐和創新學習的積極性,推動了高水平本科生的創新培養。
11月22日上午8:30開始,不同題目參賽選手分時段在北京交通大學理學院物理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進行了精彩紛呈的題目展示與答辯。選手們通過PPT匯報與物理實驗儀器裝置展示,介紹參賽作品背景、研究過程及成果,突出展現了作品的物理學內涵與創新之處。競賽評委專家針對作品物理思想、設計理念、實驗研究過程以及創新之處等方面進行交流與提問,提出了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大量參賽成果將通過科技論文、發明專利以及物理實驗項目和儀器裝置等不同形式固化和推廣應用。
經評委專家的評審決議,大賽本著「公平、公正、公開」原則擬推薦一等獎36項、二等獎47項、三等獎59項以及優秀組織獎13項。競賽最終結果將由北京市教育委員會評議決定後公布。
賽場上學生們與評委專家熱烈交流
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大學物理實驗專項委員會副主任、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華北地區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徐平教授對競賽舉辦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認為該項競賽有力推動了大學物理實驗教學建設與高水平本科生的創新培養,已成為北京乃至華北地區大學物理實驗教學研討的重要交流平臺。
年逾八旬的北京大學呂斯驊教授自2008年首屆競賽至今,已經連續13年擔任競賽評委專家。為了致敬呂斯驊教授為競賽工作的長期付出,競賽組委會授予呂斯驊教授北京市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特別貢獻獎」。
為了在疫情期間圓滿完成本屆賽事,賽事組委會精心設計了有效應對疫情的競賽流程,疫情防範制度完備、應急預案充分。廣泛利用網絡多媒體平臺,嚴守「非必要、不到場;非安全、不聚集」原則,論文類參賽項目以及天津市地區參賽隊伍通過線上進行比賽,不同參賽題目線上、線下賽場同時進行。
據悉,北京市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始於2008年,是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主辦的大學生學科競賽,至今已由北京交通大學連續承辦十三屆。競賽宗旨在於激發大學生對物理學的興趣與潛能,培養、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團隊協作意識,促進物理實驗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該項賽事,既是學生展示物理實驗學習實踐的創新展示平臺,也是教師交流物理實驗教學建設與人才培養的交流研討平臺。至今決賽參賽隊累計近2000支,參賽學生6000餘名,指導教師超過22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