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那些共情能力弱的人,是很自私光明地在幸福著。——太宰治《候鳥》
什麼是共情?共情就是用你認為別人會用的那種視角去體驗生活的能力。其中分為認知共情和情緒共情。認知共情指即使在沒有任何情緒傳染的情況下,也能理解他人腦海中想法的能力。情緒共情指如果你受苦會讓我難過,會讓我也身臨其境般體驗到你的感受。共情能力是分等級的,從0到6,分成了6個級別。
如何判斷自己的共情能力是否偏高可以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然後真誠地回答自己。「對方開心,我才會感覺開心。」「當別人需要我時,我很難說不。」「我經常因別人的事情,操勞分心。」如果你的回答都是「是」的話,那也基本上擁有了比較高的共情能力。說說共情能力太強的人的日常生活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三觀非常正,而且可以無障礙地接納並理解很多價值觀,簡單地說就是包容性很強。
很輕易地就可以解讀正在和自己交流的別人的精神狀態,可以和順著別人的情感導向說下去,進而讓別人感覺和自己聊天很舒服而且三觀很合,但自己本身並沒有太多正反饋。但在別人不想和你多廢話的時候也能感受得非常明顯,當一個人並無意在與你的溝通中浪費太多時間時,他的精神是一種關閉的狀態,而對此自己並沒有什麼可以做的,相反因為過於敏感,自己會更能放大別人在聊天時的「不想聊下去」那一部分的意圖。共情而不能改變別人的情感還是一種很無力的感受。
可以敏銳地察覺出別人的交流雷區並避開,也就是和別人的交往不會經歷很糟糕的好感度滑坡事件,也不會成為網上所說的直男癌。成為很多好友的貼心樹洞一樣的存在,因為可以給人一種我與你思維一體,我在和你一起想怎麼解決你的問題的感受。我從不認為共情能力強是好事,一個人容易低落,太過敏感,很羨慕那些在陽光下明豔幸福的自私。
常常能感受到別人隱藏的難過與憤怒,哪怕與我無關,我也無法置身事外,因為這樣的心態,我常常訝異於旁人與加害者的自私冷漠,事不關己。我常常能意識到別人的情緒變化,並不意味著我能很好地幫他化解。共情能力強並不等於著情商高和圓滑,相反,我因為無能為力和對旁人的冷漠而感到一次次的難過。為了他人的幸福感到幸福、為了他人的悲傷感到悲傷,但最終又深深地意識到這些與自己無關,只是自作多情而又孤獨的活著。就像是一種與生俱來、無比惡毒的詛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