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照明需要綜合考慮亮、遠、穩、長,挑選一款合適的戶外手電、頭燈,一定要學會讀懂快捷、易用的燈具技術參數。
戶外頭燈、手電或者營地燈是戶外的必備用品。
如果登山時頭燈發生故障、光亮不足,只能與山友共擠一點光源下山,隨時面臨滑落步道的危險,一路戰戰兢兢、疲憊不堪。
除了可靠性外,有時候你會要求頭亮度。
搜救時常常需要很亮的頭燈,圖為Fenix HP25頭燈
除了亮度,有時你會要求在嚴寒下的續航能力。
登雪山需要凌晨三點從大本營出發衝頂,高寒氣候對頭燈是一種考驗。攝影:毛驢驢驢驢驢
除了亮度,有時候你會要求射程,即「照的遠」。
頭燈的照射距離越遠,可以排出很好的照片,供圖:Fenix
而有時候要求發出「暖光」。
山區寂靜的夜晚,暖光的燈能給人帶來溫馨舒適
紛繁多樣的需求也讓產品變得複雜,要想挑好並不容易。
挑選合適的戶外燈具,不是越貴越好,而應該從參數角度出發,選購自己的「光束眼睛」,才能做一個理性採購裝備的「明白人」。
選購燈具到底有哪幾個核心參數?先從「亮」這個基本需求說起。
更亮:流明越高,燈光越亮
在戶外,很多時候「亮」是很重要的。比如夜晚行山或者是探洞,亮度不夠就有可能被絆倒、摔傷,或錯過重要路標; 「燈具」將使你陷入「悲劇」。如果你需要亮,那就應該關注流明這個參數。
徒步夜行時,亮很重要。攝影:Tommy天宇
從流明來衡量亮度——生活中,我們常說的光「亮不亮」,其實指的是光通量。光通量的單位是流明,其反映了一個光源的發光能力。如果你想買一個亮的照明器具,就要關注流明這個參數。
高亮度能夠讓你清晰看清楚眼前的環境,圖為Fenix HL30頭燈
流明值越大亮度越大——對於戶外頭燈和手電來說,流明與亮度存在正比例關係:流明值越大,說明光通量越大,光源的發光能力也就越強。比如,一個1000流明的頭燈就比300流明的頭燈亮。
流明越高亮度就越大,圖為不同流明檔位的Fenix手電照明效果
亮度的選擇——亮度越高的產品價格也越高,購買時需結合自身的使用場景。100流明大概相當於8根蠟燭的光,初級的戶外露營行山活動選擇100~200流明的產品足夠;迷你應急照明產品大多在50流明左右,也能滿足照明需求。
圖為6款燈珠價格和亮度的變化圖,可見亮度越高,價格也越高,亮度和價格成反比,供圖:Fenix
如果你參加戶外運動對照明有更高要求,可以考慮200~500流明的產品。如果再有更高要求,比如行走速度很快(夜間越野跑),或者是需要照亮一大片,可以考慮500~1000流明的產品。專業的需求,如救援搜索,可以考慮1000流明以上。
救援需要高亮度的頭燈,圖為Fenix HP25頭燈
亮不代表照的遠,有時候需要搜索觀察時,你肯定希望燈光再照的遠一些,那就需要下面說到的另外一個參數。
有時候需要亮,有時候需要遠,有時候需要又亮又遠,圖為不同流明檔位的Fenix斯手電照明效果
照的遠:坎德拉越高,照的越遠
戶外有時候需要「照的遠」,比如到達營地需要觀察周圍環境時,往往需要「遠光燈」。燈光越遠,視野就越好,你也越放心。可以說,多一寸光照,就多一份安全。
在營地周圍,有時只需要照明(亮),有時需要搜索(遠),圖為不同流明檔位的Fenix手電照明效果
坎德拉反應照的遠——燈具燈光照的很遠,光速很刺眼,專業術語就叫光強很大,衡量光強的單位是坎德拉(Cd)。流明確定後,燈具照射角度越小,坎德拉就越大,光的射程越遠。
直觀的講,如果將光比作水,流明就是水流量,坎德拉就是水壓,水壓越大,水流噴射的越遠。所以說,坎德拉越高,光照的越遠。
探洞需要又亮又照的遠的頭燈,圖為Fenix HP25頭燈
坎德拉和射程——坎德拉與燈光照射距離成正比,想要購買一個照的遠的戶外燈具,就要買坎德拉高的產品。
射程也能反映照明遠近,但看這個參數時一定注意,是否是ANSI標準(美國標準協會ANSI:手電射出的光衰減到滿月月光亮度時的距離,射程=√(光強×4))。
有些產品並非ANSI標準,而是根據「可見」標準,光線「可見」的概念是很廣泛的:比如條件足夠好是可以看到幾公裡外的燭光的。但這種特定條件下的,「可見」和「照明」關係很弱,所以選購時一定要注意坎德拉低但是射程高的產品。
建議將坎德拉作為照的遠的主要參數,射程輔助證明。
戶外手電不只可以照明還能增彩,圖為Fenix TK75手電
坎德拉的標準——200坎德拉大約有28米射程,1000坎德拉63米射程,4000坎德拉即有126米射程。
初級短途戶外活動200~1000坎德拉的產品足夠,中級長距離徒步、山行、騎行等可考慮1000~4000左右坎德拉產品。高海拔登山、探洞等活動可考慮3000~10000坎德拉產品,對軍警、搜救、大規模團隊出行等特殊活動,可考慮1萬坎德拉以上的高強度燈具。
燈具的光源和光強確定以後,發光時長就至關重要,如果燈具突然沒電,一切都等於零。
續航:有好電池,才能持久發光
有些時候,續航能力至關重要。比如是在雪山上,選擇續航時間長的燈具,不僅可以減少攜帶備用電源的重量,也可以保障燈具使用的穩定性。如果對續航有要求,可以關注:續航時間、電量、電池材質甚至是電路設計。
續航時間——可以通過產品標註的續航時間來初步判斷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但也需要注意其是否採用ANSI標準(ANSI規定:續航時間是指亮度從額定下降到10%的時間),如果標準不明確也會出現參數虛高的情況。
探洞等活動就對續航也有較高要求
除了照明產品本身外,亮度還和電池密切相關。
電池密度和耐低溫性——這兩項都能提升續航能力。同等規格下,鋰電池比鹼性、鎘鎳電池能量密度更大、因而續航能力更強。
大部分的電池都會在低溫條件下電量大減,而一次性的低溫鋰電池(如松下CR123A,勁量、耐時的鋰鐵電池)則能適應-40℃的低溫環境、續航持久。
電池容量——單位為毫安時(mAh),毫安時數字越大,能提供的電力就越多,續航時間也就越長。判斷容量是否足夠有個粗略計算方法:
對於絕大部分戶外照明產品(採用LED燈珠的),300mAh電量可供100流明亮度維持1小時,即如果你的頭燈是100流明,用了3000mAh的鋰電池,那麼大概率可以亮10小時。
續航還和產品的電路設計相關。
恆流電路和非恆流電路——恆流電路光線始終如一,光亮恆定,更為先進,技術含高,主流大廠很多都採用此設計;非恆流電路亮度隨電量減少而降低,可以直觀感受到電量的降低。
恆流電路和非恆流電路電量消耗的對比,一個是穩定消耗然後驟然停止,一個是逐步消耗。供圖:Fenix
對燈具而言,「照的久」很重要,「摔不壞」同樣重要。
結實耐用:越抗摔,越靠譜
在戶外,跌跌撞撞、磕磕碰碰在所難免,燈具滑落後外殼開裂、電路故障、電池飛出都是常有的事情,只有在夜間手持一件抗摔的燈具,才能迎來一場靠譜的旅行。
防跌落高度——燈具產品上會用米數來標明跌落等級,表示物體六個面分別自由落體到混凝土表面後不壞,不漏水(如果零件散開必須要不藉助工具能裝上)。
一般而言,好產品一般有1米的防跌落高度,如果跌落高度是2米,那就代表耐用性不錯(跌落參數不允許有小數位,即便1.9米也只能標稱1米)。
防跌落高度一般和亮度等參數一起標註。供圖:Fenix
也可以從產品的外殼來輔助判斷。
好外殼——好燈具通常選擇輕便堅固的PC/ABS塑料外殼,如果是鋁合金外殼,優質產品一般會經過三級硬質陽極氧化,以提升其硬度和耐剮性。
測試是否經過三級硬質氧化處理,可用鑰匙或小刀刮蹭來判斷,如果小刀刮不傷就是真的,否則就需要打個問號。
作為燈具的耐用性能之一,與防摔同等重要的是防水。
防水:看IPXX
戶外行山,遇雨天、涉河、過冰川都很經常,如果燈具不慎進水,就容易燈熄或忽明忽暗,帶來很多安全隱患。好的燈具,一定有好的防水性能做保障。
防護等級——根據燈具性質、功能要求和結構特點,一般用IP—xx指標來衡量防護等級,第一個x表示防塵等級,第二個x表示防水等級,x數越高,防護性能就越好。
防水等級一覽表。供圖:Fenix
指標選取——防水等級也可以形象的理解為:IPX4為生活級、IPX5為暴雨級、IPX6為海浪級,IPX7泡水級,IPX8為遊泳級。如果對防水有要求,可以考慮IPX6~IPX8級別的產品。
光強、光距、光穩等基本性能確定以後,對貌似「錦上添花」的光色要求,也決不能馬虎。
溫馨舒適:光色不僅為了美觀,更是為了安全
不同的燈光顏色會對人的心情產生影響。在帳中、路上選擇不同的燈具光色,會讓你的雙眼更舒暢的適應環境,這看似無用,卻對你的安全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溫暖的燈光在漆黑的山野中能夠讓人感覺溫馨舒適。供圖:Fenix
色溫圖譜——光色指不同溫度的光發出的不同顏色,以K來表示,即將一標準黑體加熱,雖溫度升高而呈現的不同色彩 。光色越藍,色溫越高,光色越紅,色溫越低。正午太陽光6500k左右,基本為白色,也是大多數燈具製造商選用的LED光色。
光色一覽表。供圖:Fenix
選擇特殊光色——除白光以外,有經驗的山友會選擇3300K以下的紅光燈,宿營起床,不容易刺激眼睛,可有有效開啟「護眼模式」。
3000—6000K的黃色燈光,在所有光中折射、散射最少,穿透力強,可在雲霧、水氣的地方,做指示燈、探照燈用。
超過6000K的藍光燈,那幽藍深邃的色澤可使夜晚景物更加神秘動人,更可以照射出不易發現的水面、動物血跡等,值得山友們備用收藏。
看懂參數,選好頭燈
懂得利用參數,再結合自己的使用實際,就很容易挑選到一件稱心如意的戶外照明產品。
攝影:Tommy天宇
最後總結:
頭燈手電兩樣寶,戶外旅行少不了。
先看流明定亮度,再據射程選燈泡。
續航電池要挑好,比對參照不能少。
防摔防水很重要,莫等光滅空嫋嫋。
光色雖小不能輕,紅黃藍白齊相照。
指標參數記心中,但願山友全知曉。
物美價廉選大牌,山野歸來開口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