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連現螢光海灘奇景 盤點10種會發光的神奇生物
近日,大連大黑石浴場附近出現螢光海灘奇景,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去觀看,專家表示,「螢光海」的成因可能是海水中聚集了發光微生物,持續發光。
螢光海的美景在波多黎各、澳大利亞和馬爾地夫等地都曾經出現過,吸引了不少遊客。而對於「螢光海」的成因,眾說紛紜。大連海洋大學海洋科技與環境學院教師王斌認為,海水發光一般是因為海水中聚集了鞭毛藻等發光微生物,大連地區出現螢光海的奇景很是罕見。這可能是因為海水中出現了某種特殊的營養成分,這才使得發光微生物在這種適宜的環境中持續發光。
相關閱讀:英國驚現60釐米長老鼠 圖揭罕見的基因突變動物
自然界中最怪的18種動物
大連螢光海灘奇景
大連螢光海灘奇景
盤點10種會發光的神奇生物
1、夜光蟲
夜光蟲(Noctiluca)是一類生活在海水中的原生動物,顧名思義,它們在夜間由於海水波動的刺激能發光。別看它們個頭不起眼,繁殖能力卻很強,聚集在一起的景觀也是十分壯觀的。有些夜光蟲會發出藍色的螢光,將整個海岸都染成一片幽藍。不過夜光蟲過度繁殖甚至會造成赤潮災害。
2、螢火蟲
在夏夜裡,我們時常能在草叢河畔發現這些帶著閃爍螢光的小傢伙,他們為單調的夜晚增添了幾多趣味。在螢火蟲體內有一種磷化物——發光質,經發光酵素作用,會引起一連串化學反應,它發出的能量只有約一成多轉為熱能,其餘多變作光能,其光稱為冷光。常見螢火蟲的光色有黃色,紅色及綠色。雄螢腹部有兩節發光,雌性只有一節。亮燈是耗能活動,不會整晚發亮,一般只維持2至3小時。成蟲壽命一般只有5天至2星期,這段時間主要為交尾繁殖下一代。
3、螢光烏賊
螢光烏賊的體型不大,通常只有7釐米長,然而它發出的光可以照亮30釐米之遠,其腹面有3個發光器,有的眼睛周圍還有一個眼部附近,靠自身合成放射性的複合物在氧氣、鎂離子和螢光酶的參與下發出冷光。當它遇到天敵時,便射出強烈的光,把天敵嚇得倉皇而逃。
4、鮟鱇
鮟鱇是一種生活在海地附近的怪魚,主要以各種小型魚類或幼魚為食,也吃各種無脊椎動物和海鳥,有著一張巨口和同樣驚人的胃口。鮟鱇頭部上方有個肉狀突出,形似小燈籠,是由鮟鱇魚的第一背鰭逐漸向上延伸形成的。前段好象釣竿一樣,末端膨大形成「誘餌」。小燈籠之所以會發光,是因為在燈籠內具有腺細胞,能夠分泌光素,光素在光素酶的催化下,與氧作用進行緩慢的化學氧化而發光的。深海中有很多魚都有趨光性,於是小燈籠就成了鮟鱇魚引誘食物的有利武器。
5、發光蚯蚓
當你看到發光的土地,千萬不要驚訝,這是土裡的蚯蚓搞的鬼。全世界有十數種蚯蚓能產生發光粘液,用來迷惑和恐嚇捕食者。上圖的這種雙心長蚯蚓發現於美國喬治亞州南部,它最長可以長到半米。
6、櫛水母
櫛水母是一種奇異的會發光的水母。多數櫛水母無色,但瓜水粉紅色,愛神帶水母呈柔和的紫羅蘭色。無色的種類漂浮在水中時透明,只有幾列櫛板顯出美麗的虹彩光澤。多數櫛水母能發光,在夜間顯示淺藍或淺綠色的光,這是動物所能發出的最鮮豔、最美麗的光之一。
7、發光蠕蟲
發光蠕蟲被科學家們稱作「發光的轟炸機」,它們之所以被稱為轟炸機是因為它們能夠釋放微型「炸彈」來吸引捕食者的注意力。發光蠕蟲主要生活在海岸附近,它們的種類有許多,能發出綠色、橙色等不同的螢光。
8、發光蟲
一些食肉性發光蟲幼蟲可以分泌螢光粘液,粘在它們從洞穴丁部垂下的「釣線」上,藉此引誘趨光性的小蟲。當它們聚集在黑暗的洞穴中,猶如漫天冷藍色的星鬥顯現在人們面前。
9、光瞼鯛
光瞼鯛是生活在溫帶、熱帶的小型發光魚類,體長不到10釐米。它的發光本領極強,夜間發出的光在15米遠的地方都能看到。光瞼鯛的發光器生在眼下,由寄生在眼下數億個發光細菌造成的。能永遠發光。因為光瞼鯛沒有真正的眼瞼,只有一層類似眼瞼的黑色皮膚褶膜,這層膜升起來把發光器遮住,「燈」就熄滅了;這層膜翻下去,發光器出來,「燈」又亮起來。
10、海蝸牛
海蝸牛的體內雖然只有少量的發光細胞,但是它的外殼可以多次散射光線,造成整個殼都發出綠光的效果,它們是群居動物,通常生活在海岸的巖石中,受到驚嚇時便縮入殼中,並產生一種閃光,其脈動頻率為100毫秒一次,用以嚇退敵人。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