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甘南人家免費關注!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您的關注是我們不斷前進的動力,讓我們一起為大美甘南而努力!
有的人見它心驚膽戰
在甘南,有種動物俗稱「蛤蛤(haha)」,真名叫鼢鼠。
鼢鼠(學名:Myospalax fontanieri),別稱瞎老鼠、地老鼠、原鼢鼠。中華鼢鼠體型與東北鼢鼠相似,但前足及前指爪較細短。頭寬扁,鼻端平鈍,背部帶有明顯的鏽紅色,毛基灰褐色。
中華鼢鼠終年營地下生活,不冬眠,晝夜活動,以植物地下莖和塊根等為食,喜棲於土層深厚、土質鬆軟的荒山緩坡、階地及喬木林下緣的疏林灌叢、草原地、高山灌叢,一年繁殖1~2次,每胎1~5隻,分布於中國、俄羅斯、蒙古等地。
鼢鼠生話習性五大特點:一是棲息在土壤潮溼、疏鬆的洞中。二是雌、雄單獨生活,但繁殖期時在一起生活。三是喜黑暗、怕陽光,視力差,聽覺靈敏,喜安靜,怕驚嚇。四是吃土豆及草根,一般挖洞採食。五是抗病力較強,不冬眠。
在甘南,鼢鼠是破壞草原和農作物的罪魁禍首。每到春季,就開始在地面無限打洞,四處覓食謀取生路。在甘南、定西、隴南等部分地區農民,每到清明節前後,總是想法打鼢鼠,除了為保護農作物的成長,還可以打來做美餐享用!
鼢鼠打動後留下的痕跡
給鼢鼠支弓
已捉到鼢鼠
收穫真不少
有的人卻把它當美餐
在甘南
有的人特別恨它
因為它是農田的「殺手」
有人卻很喜歡它
因為它是一道獨一無二的美餐。
清明節前後
抓來當美餐
爆炒、清蒸
香味濃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