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共頒發110次,見證了醫學發展的方向和趨勢

2020-10-11 薄世寧醫生

本文首發於「得到APP 」《薄世寧醫學通識50講》

我喜歡用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項目說明問題。

首先,它權威。其次,它代表了醫學研究的風向標。

在我看來,雖然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一直是為別人的研究頒獎的,但是它本身也是一座醫學的豐碑。

從1901年第一次頒獎到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一共頒發110次,中間因為戰爭暫停過9次。

我們可以通過百年的獲獎項目,梳理一下醫學的發展方向和趨勢。

自然科學都在為生命服務

先從一個人說起,他叫桑卡,是一名美國遺傳學科學家。

人體有一種「基因修復機制」,也就是人體基因會突變,為了自我保護,人體就會自動修復突變。這個機制在研究衰老、癌症和遺傳病方面都有巨大的價值。

桑卡就是發現這個機制的關鍵人物之一。

有這麼突出的貢獻,所有人都覺得他肯定能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15年10月5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隆重公布,把獎頒發給中國科學家屠呦呦,以及另外兩名外國的科學家,表彰他們在寄生蟲治療領域做出的貢獻。根本沒提名桑卡。

兩天後,也就是10月7日凌晨5點,桑卡的妻子接到一個電話,然後對桑卡說,這個電話非常重要,要他親自接。

接到這個電話,桑卡說話都變得語無倫次了。原來是諾貝爾化學獎委員會打來的電話:「桑卡教授,祝賀你,得了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為什麼要講這個故事呢?

所有人都認為,DNA修復肯定是醫學,怎麼得了化學獎呢?是不是發錯了?

沒有發錯。在我看來,桑卡同時也獲得了醫學獎。

因為發展到今天,這些頂級研究已經很難完全區分到底算化學、物理,還是醫學了。

最開始為了研究的效率,人為地把自然科學分成了不同學科。研究到最後才發現,大家都是在為生命服務。

不論是什麼學科,只要是真的技術、科學的理論,都被醫學借鑑了。100多年來,有近一半的醫學獎都涉及到多個學科。

比如,2018年的物理獎頒給了雷射鑷子和雷射刀。

乍一看屬於物理領域,但其實,雷射鑷子就是用雷射「捏住」病毒、細菌、細胞、分子、原子這樣的小東西,而且不損傷它們。這個技術給醫學研究甚至治療,打開了無限的空間。

雷射鑷子(紅)「捏住」原子示意圖

雷射刀就是通過改變雷射的脈衝和強度,讓雷射變成刀。

這個技術已經被醫學廣泛利用,每年有無數次的眼科手術是由最鋒利的雷射刀完成的,不僅精細,而且創傷小。

物理技術也是為醫學所用,難道不能得醫學獎嗎?

再比如,2018年的化學獎頒給利用生物遺傳變異和選擇的原理,讓微生物製造對人體有益的蛋白質的技術。它的成果用在哪裡呢?

還是在醫學上。

你可能知道牛皮癬、類風溼關節炎,還有其他自身免疫病,這些病非常難治。現在,有一種抗體藥物可以治療這種病,藥的治療原理就是這個獲獎的化學技術。這個技術給無數在痛苦中掙扎的患者,帶來了福音。

這到底該算化學,還是醫學呢?

很多化學家抱怨,得諾貝爾化學獎的研究都是跟醫學相關的,乾脆把化學和醫學合併算了。

雖然這是句玩笑話,但是毫無疑問,再好的研究必須解決人類的實際問題。

這就是醫學發展的第一大特點:醫學借鑑了所有科學的精華,所有自然科學的進步,都終將為醫學所用。

基礎研究推動臨床技術

我統計了100多年來的醫學獎,又發現了另一個特點。

也就是大部分獲獎項目都是基礎研究,很少有臨床項目獲獎。只有在早期,有些臨床項目還能獲獎,但是越到後來越難。

雖然諾獎委員會承諾,以後會增加臨床項目的獲獎比例,但是我認為不太可能。

這就是醫學發展的第二個特點:以病因和機制研究為主的基礎醫學,始終是醫學研究的熱點。

具體到諾貝爾獎項,能夠獲獎的臨床項目鳳毛麟角,獲獎項目大多數都是基礎研究。

講到這裡你可能會有疑問:臨床技術是能直接用在病人身上的,是直接讓病人獲益的,為什麼不多給這些項目發獎呢?

這麼理解就想簡單了。

基礎研究是人類智慧不斷累積和迭代的結果。只要研究透徹,必將帶來臨床技術的飛躍。

臨床項目只是對基礎研究的運用,沒有一個臨床項目會永垂不朽。甚至,臨床獎項還有可能發錯。

比如,1949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用腦葉白質切除術治療重度精神病的項目。後來發現它的副作用太大,病人太痛苦,療效也不好,這個獎發錯了。

但是,只要基礎研究越來越深入,對生命的認識就會越來越透徹,醫學的地基就會打得越來越牢,醫學這座大廈也就能越建越高。

比如,1946年的獲獎項目是,發現用X射線輻射的方法,能夠讓細胞突變、死亡,這就是基礎研究。在它的基礎上,發展出了癌症的放射性治療,簡稱放療。放療就是一項治療腫瘤的臨床項目。

再比如,1971年的獲獎項目是,發現激素的作用原理,這也是基礎研究。在它的基礎上不斷深入發展,才有了今天乳腺癌的內分泌治療、更年期雌激素補充、前列腺癌的激素治療等等這些臨床項目。

還有2008年的獲獎項目是,愛滋病病毒的發現,這也是基礎研究。找到了病毒,人類才有了後來的逆轉錄酶抑制劑(NRTI),以及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的方法。今天的愛滋病病人在強效的抗病毒藥物作用下,預期壽命已經接近正常人了。

這就是醫學發展的第二大特點:基礎研究始終是醫學研究的熱點。

越微觀,越治本

縱觀100年的諾貝爾獎獲獎項目,我認為1962年是個時間節點。

在這一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給了發現DNA雙螺旋結構的科學家。雖然,當時獲獎人之一詹姆斯·沃森後來因為發表種族歧視言論,受到了嚴厲批判,但他的獲獎研究還是很靠譜的。

DNA結構的發現,給醫學研究從宏觀到微觀帶來了可能。

近20年,75%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基因和分子層面的微觀研究。

比如,人體生物鐘的分子機制,證實只有順應生物節律,別熬夜,才能保持健康的體魄。

再比如,染色體和端粒的研究,證實人類的壽命極限是「寫」在染色體上的。

所有這些微觀的研究,都為宏觀的認知生命和疾病帶來了基礎。

講到這裡,我和你分享一個令人激動的病例。

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是兒童白血病的一種常見類型。在以前,治療主要靠化療。

儘管化療很痛苦,但是仍然有15%-20%的病例效果不好,會復發。

美國女孩兒艾米麗·懷特海德,就是這樣一個反覆化療失敗的例子。到了疾病後期,她已經走投無路了。

這個時候,一種叫做CAR-T的免疫療法出現了。

CAR-T的原理就是把病人殺腫瘤的T細胞抽出來,在體外進行修飾,加上一個專門尋找癌細胞的「GPS」,然後,把這些加了「導航」的細胞擴增,再回輸到艾米麗體內,讓它們攻擊癌症細胞。

生命垂危的艾米麗,在賓夕法尼亞大學醫院接受了試驗性CAR-T治療。這是全球第一例接受試驗性CAR-T療法的兒童患者。

治療一周後,艾米麗從昏迷中醒來。奇蹟出現了,她的白血病細胞消失了,至今沒有復發。

艾米麗接受CAR-T治療前、治療後1年、2年、3年、4年的照片

為什麼要講這個病例呢?

CAR-T治療是由一系列微觀研究促成的。包括癌症基因的研究、免疫細胞的研究、細胞表面受體的研究,以及免疫細胞如何識別癌細胞,這些都是微觀研究。

在今天,宏觀的可以救命的CAR-T治療,正是百年來無數微觀研究的成果。


文 | 薄世寧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重症監護科副主任醫師

相關焦點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以來的一些歷史數據
    110次自1901年以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總共頒發了110次。期間有1915年、1916年、1917年、1918年、1921年、1925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9年沒有頒發。在這110次頒獎中,39次授予了單個獲獎者,33次由兩人分享,38次由三人共享。219人到目前為止,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共有219位獲獎者,至今無人二度獲得該獎項。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由美國、英國的3名科學家分享,表彰他們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領域的貢獻。,包括:物理學獎、化學獎、和平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和文學獎,旨在表彰在物理學、化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以及文學上「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以及瑞典中央銀行1968年設立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用於表彰在經濟學領域傑出貢獻的人。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化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以及文學上「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以及瑞典中央銀行1968年設立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用於表彰在經濟學領域傑出貢獻的人。隨著諾貝爾基金的收益變化,諾貝爾獎的獎金有所浮動。近年來諾貝爾基金會為改善財務狀況所做的努力使增加獎金成為可能。關於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五個諾貝爾獎之一,該獎旨在表彰在生理學或醫學領域作出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百年獎項,記錄對抗傳染病的「戰鬥...
    據介紹,三位獲獎者取得了開創性發現,鑑定出一種新型病毒——C型肝炎病毒,使血液檢測和新藥物研發成為可能,拯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由此,2020年「諾獎周」正式開跑。作為最具權威的醫學獎項之一,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研究成果,深刻影響著社會發展,也一次次見證了人類對各類疾病的不懈戰鬥,對生命奧秘的不息探索。
  • 解讀: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北京時間10月5日17時33分,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Charles M. Rice三人共同獲獎,獲獎理由是:發現C型肝炎病毒。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當地時間10月5日11:30,北京時間10月5日17:30,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哈維·阿爾特 (Harvey J.第二種類型是通過血液和體液傳播,它代表了一種更嚴重的威脅,因為隨著肝硬化和肝癌的發展,它會導致一種慢性病。這種形式的肝炎非常狡猾,健康的人可以默默地感染多年,然後出現嚴重的併發症。血源性肝炎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很高,每年在世界範圍內造成100多萬人死亡,從而使之成為與愛滋病毒感染和結核病相當的全球健康問題。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百年獎項,記錄對抗傳染病的「戰鬥史」
    據介紹,三位獲獎者取得了開創性發現,鑑定出一種新型病毒——C型肝炎病毒,使血液檢測和新藥物研發成為可能,拯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由此,2020年「諾獎周」正式開跑。作為最具權威的醫學獎項之一,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研究成果,深刻影響著社會發展,也一次次見證了人類對各類疾病的不懈戰鬥,對生命奧秘的不息探索。
  • 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截至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共頒發110次,其中有39次是授予單個科學家。曾獲此殊榮的女科學家共計12位。2015年,憑藉在青蒿素方面所做的貢獻,藥學家屠呦呦成為第一位摘得該獎的中國科學家。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以來的一些歷史數據(1901-2018):109次自1901年以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總共頒發了109次。期間有1915年、1916年、1917年、1918年、1921年、1925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9年沒有頒發。
  • 一文讀懂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本世紀尚無人能單獨獲獎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於瑞典時間10月5日11時30分(北京時間17:30)公布。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由諾貝爾基金會管理,該獎項每年頒發一次,用於表彰在生理學或醫學領域作出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據諾貝爾獎項官方網站數據顯示,自獎項設立的1901年至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共頒發110次,總計219人次獲獎。
  • 諾貝爾「開獎周」來了!因發現C肝病毒 3科學家獲生理學或醫學獎
    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由分別來自美國、英國和美國的科學家哈維·阿爾特(Harvey J。Alter),美國病毒學家,1935年出生於美國紐約,1956年在羅徹斯特大學獲得文學學士學位,1960年在該校得到醫學學位。1964年與後來的諾貝爾獎得主巴魯克·塞繆爾·布隆伯格發現了澳大利亞抗原,後來被認為是B肝病毒的一部分。他還以動物模型來研究人體免疫缺陷病毒,並確定了C型肝炎病毒。2000年獲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2013年獲蓋爾德納國際獎。
  • 諾貝爾「開獎周」來了!因發現C肝病毒,3科學家獲生理學或醫學獎
    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由分別來自美國、英國和美國的科學家哈維·阿爾特(Harvey J. Alter)、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和查爾斯·M·賴斯(Charles M. Rice)共同獲得,獲獎理由是發現C型肝炎病毒。
  • 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今天,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揭曉,也正式拉開了2018年諾貝爾獎「開獎周」的帷幕。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最具威望的醫學研究獎項之一,其不少研究成果對於普通人來說也都是「如雷貫耳」:青黴素、試管嬰兒、生物鐘……從獲獎的研究成果中,不難一窺逾百年來醫學發展的軌跡。
  • 趣說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諾貝爾獎的創辦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願是,將其財富的一部分,給予那些「在生理學或醫學領域做出最傑出貢獻的科學家。」該獎項是對科學家科研成果的極大肯定。自1901年首次頒發以來,醫學獎憑藉其出色的篩選能力樹立了其在醫學界學術圈的權威地位。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以來的部分歷史數據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以來的部分歷史數據 澎湃新聞 2019-10-07 17:32 來源:澎湃新聞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歷史趣聞
    1968年,瑞典銀行(瑞典中央銀行)為了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設立了瑞典銀行經濟學獎,即後來的諾貝爾經濟學獎。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0月7日新鮮「出爐」,所謂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在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百年歷史中,有人過世3天獲殊榮,有人陪跑32載終成空。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弗洛伊德32次提名未獲獎
    日電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5日揭曉,該獎項至今已頒發了一個多世紀。110次:自1901年首次頒獎至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已頒發110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一獎項很少頒發。未頒獎的9個年份分別是1915年、1916年、1917年、1918年、1921年、1925年、1940年、1941年、1942年。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給三位科學家,科研傳奇是如何造就的?
    諾貝爾生理學獎或醫學獎 諾貝爾生理學獎或醫學獎獎章 來源:THE NOBEL PRIZE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英語: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瑞典語:Nobelpriset i fysiologi eller medicin)是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六個諾貝爾獎之一,該獎旨在表彰在生理學或醫學領域作出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
  • 3位科學家分享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當地時間10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卡羅琳醫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總秘書長託馬斯·佩爾曼宣布,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哈維·阿爾特(Harvey J. Alter)、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和查爾斯·M·賴斯(Charles M.
  • 數說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新華社北京10月5日電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5日揭曉,該獎項至今已頒發了一個多世紀。那麼你了解這一獎項背後多少有趣的數字呢?110次:自1901年首次頒獎至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已頒發110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一獎項很少頒發。未頒獎的9個年份分別是1915年、1916年、1917年、1918年、1921年、1925年、1940年、1941年、1942年。
  • 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今日揭曉:弗洛伊德「陪跑」該獎32次
    中新網10月1日電(卞磊) 北京時間10月1日傍晚,2018年諾貝爾獎「打頭陣」的獎項——生理學或醫學獎將揭曉獲獎人選,由此正式拉開諾貝爾獎「開獎周」的帷幕。這一獎項是最具威望的醫學研究獎項之一,其不少研究成果對於普通人來說也都是「如雷貫耳」:青黴素、試管嬰兒、生物鐘……從獲獎的研究成果中,不難一窺逾百年來醫學發展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