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歷史上出現過的5大海洋肉食生物,誰的戰鬥力更強?

2020-12-02 騰訊網

鄧氏魚

生活在大約4億年前,它是泥盆紀最具侵略性的生物之一。由於此時地球上也出現了鯊魚,而鄧氏魚是一種骨魚,鯊魚是一種軟骨魚,科學家推測鯊魚也是鄧氏魚的獵物之一。

鄧氏魚長11米,重6噸。它們的咬合力約為5噸,這非常可怕。當時,許多生物都受到甲殼類動物的保護,所以鄧氏魚的咬合力在這個時候非常有用。

龍王鯨

也被稱為機械齒鯨,它們是最早的鯨魚。因為它還沒有完全進化,身體兩側的四肢也沒有消失,所以被考古學家誤認為是蜥蜴,也被稱為帝王蜥蜴。

龍王鯨生活在3400萬年前,平均長度為18米,最大長度為21米。科學家們在計算了它的咬合力後感到震驚,他們相信即使是1.6噸重的頭也會被它壓碎。在那個時候,具有如此巨大透露的生物,恐怕就只有鯊魚了吧!

滄龍

滄龍是恐龍時代最強大的海洋殺手,出現在恐龍時代的末期。滄龍出現後,它很快消滅了以前統治海洋的所有龍。非常彪悍。

滄龍一般超過10米長,最大可達21米,重33噸。在捕獵獵物時,滄龍會用它強大的力量撕碎獵物,然後享用美味的食物。

帝王鱷

生活在大約一億年前的帝王鱷是歷史上最大的鱷魚之一。現代最大的鱷魚最多不會超過7米,但是帝王鱷的長度可以達到13米,這在當時並沒有輸給恐龍。

像現代鱷魚一樣,帝王鱷可以來到陸地狩獵。不同之處在於,帝王鱷比現代鱷魚更強大,是一種體型極其龐大的恐龍。由此可見,帝王鱷的戰鬥力遠遠超過了現代鱷魚。

巨齒鯊

巨齒鯊可以被看作是大白鯊的放大版,但是它需要放得非常大。大白鯊只有6.5米大,而巨齒鯊可以長到14米,20米大,70噸重。

巨齒鯊的咬合力至少為20噸,科學家認為這是歷史上最大的生物。然而,鯊魚畢竟是軟骨魚,所以面對上述殺手,它們可能沒有優勢。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史上5大海洋肉食生物,鄧氏魚、龍王鯨上榜,看看誰的戰鬥力最強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如今說起海洋中的霸主,肯定首先想到的是鯨魚和鯊魚,但要說起遠古時期的海洋霸主,那麼還是有一些模糊的,下面就要介紹5大海洋肉食生物,其中鄧氏魚、龍王鯨上榜,看看誰的戰鬥力最強
  • 古獅VS劍齒虎,誰的戰鬥力更強?
    大約5000萬年之前,在潮溼的森林中,一種叫做Dormaalocyon latouri的生物出現在地球上,古生物學家經過化石分析研究後認為,Dormaalocyon latouri是地球上獅子的直系祖先,也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之一——古獅(也被稱作化石獅)。
  • 同體型的老虎和恐龍相比,誰的戰鬥力更強呢?大數據分析給出答案
    引言:不同時代的地球會出現不同的頂級狩獵者,恐龍和老虎就是這樣的存在。如果單純把它們放在一起比較,沒有太大意義,但如果把老虎的體型擴大到和霸王龍一樣,那結果有可能就不同了。那麼同體型的老虎和恐龍相比,誰的戰鬥力更強呢?
  • 在地球的歷史上,鯊魚從沒稱霸過海洋!
    實際上鯊魚雖然名面上是海洋霸主,實際上在地球那麼多年的歷史長河中,鯊魚從來沒有稱霸過海洋,甚至是別的動物的獵物。現在最兇猛的鯊魚是大白鯊,依然逃不過虎鯨的追殺!那麼歷史上的鯊魚天敵都有誰呢?第一個出現的是裂口鯊,大約3.6億年前,體長在1.8-2米。不過那時候的海洋霸主是著名的鄧氏魚。
  • 相同體型的老虎和恐龍相遇,誰的戰鬥力更強?數據分析給出了答案
    而在上一代生命中,食物鏈頂端的物種是恐龍,兩個不同時代的王者老虎與恐龍相遇,誰更勝一籌呢?,比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陸地動物大象都要大得多,不限定條件恐龍肯定碾壓老虎,不過如果是老虎遇到的是相同體型的恐龍呢?
  • 地球歷史上發生過多少次生物大滅絕?
    寒武紀大爆炸以來,也就是顯生宙時期,地球共發生過五次大滅絕事件。而顯生宙之前的生命歷史細節已難以考證,像24億年前的大氧化事件,導致了大量厭氧的古細菌和真細菌消亡,但由於化石證據稀缺,滅絕程度到底有多慘烈已經無法證實。下面說一下顯生宙的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
  • 2.5億年前,是誰「謀殺」了海洋中的八成生物?
    二疊紀末,海洋生命遭受有史以來最慘烈打擊,超過80%的海洋生物和大部分陸地生物滅亡。天體撞擊、氣候變暖、火山噴發……回溯地質歷史,地球曾經發生過5次重大生物滅絕事件,這些事件造成當時海洋中至少75%的物種在短時間內滅絕。
  • 2.5億年前 是誰「謀殺」了海洋中的八成生物
    天體撞擊、氣候變暖、火山噴發……回溯地質歷史,地球曾經發生過5次重大生物滅絕事件,這些事件造成當時海洋中至少75%的物種在短時間內滅絕。直到今天,各國科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雖然提出過多種假說,但對生物大滅絕的原因存有爭議。科技日報記者近日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科研團隊與美國學者合作,對地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海洋生物滅絕展開了研究。
  • 2.5億年前 是誰「謀殺」了海洋中的八成生物
    二疊紀末,海洋生命遭受有史以來最慘烈打擊,超過80%的海洋生物和大部分陸地生物滅亡。天體撞擊、氣候變暖、火山噴發……回溯地質歷史,地球曾經發生過5次重大生物滅絕事件,這些事件造成當時海洋中至少75%的物種在短時間內滅絕。直到今天,各國科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雖然提出過多種假說,但對生物大滅絕的原因存有爭議。
  • 海洋霸主鄧氏魚和滄龍到底誰更強?大數據分析告訴你答案
    每每說到遠古時期的兇猛生物,可能人們想到的就是恐龍,尤其是霸王龍,更被冠以恐龍中的王者稱號,雖然,霸王龍的體積很大,咬合力也很強,在地球的歷史上,佔據動物排行榜第二名,但是,如果說到兇猛,可不僅僅只有它這一種生物,因為,在海洋中,也存在著一些不可忽視的怪物。
  • 若老虎穿越回恐龍時代,並擁有與恐龍相近體形,誰的戰鬥力更強?
    引言:若老虎擁有恐龍體形,當它們面對面打鬥時,誰更可能取得勝利?從多角度進行分析便能得出答案通過查看古生物資料,我們可以看到,古生物的體形似普遍大於現代生物的體形,巨型蜻蜓、史前馬陸等便是典型代表。為什麼古生物的體形普遍大於現代生物的體形呢?古生物研究學家認為,古生物體形龐大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第一,當時地球含氧量高,第二,食物充足。據史書記載,體形龐大的生物多生活在距今約2億年前,當時地球內應出現了一次規模巨大的火山爆發。火山爆發之後,地球內二氧化碳濃度急速上升,由此引發了強烈的溫室效應,整個地球被籠罩到溼潤溫熱的環境中。
  • 地球歷史上5次大滅絕徹底改變地球生態(組圖)
    ,地球上的生物遭遇了一次大滅絕,幾乎95%的物種種類從地球上從此消失,這一次的滅絕比我們所熟知的6500萬年前恐龍遭遇的那次大滅絕嚴重得多。通常很多物種都會在大滅絕中出現整個種類或種族的消失,而僅僅有一個種類殘存下來。在1979年,芝加哥的古生物學者戴夫·勞普運用這個邏輯估計出在二疊紀末期的那次大滅絕中有95%的物種都滅絕了。」  很多種類的生物都在二疊紀的沉積物中留下了化石。而同樣在三疊紀的沉積物中也有很多生物化石,它們完全不一樣,在三疊紀的化石中再也沒有發現過二疊紀的生物種群。
  • 戰鬥力爆表,被稱作地球歷史上最強悍生物
    為何科學家們將其稱之為地球歷史上最強悍的生物呢?巨齒鯊這個名字來源於希臘語,是「大牙齒」的意思,根據考古化石分析,巨齒鯊的身長可達14米,重量在40噸左右,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的巨齒鯊化石體型已經超過20米,重量則最少在70噸以上。
  • 地球歷史上出現過超級巨大的生物
    利茲魚(Leedsichthys problematicus)是一種已經滅絕巨大的厚莖魚目魚類,生活在1億6500萬至1億5500萬年前的侏羅紀中期,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巨大的硬骨魚類,同時也是地球上最大的魚
  • 犀牛VS河馬,誰得戰鬥力更強
    河馬和犀牛都是非洲草原上的大傢伙,如果他們打一架,誰的戰鬥力更強呢?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兩者的基本數據。河馬,河馬科,成年體重1.5-3噸,身長3.5-4米,肩高1.4-1.6米,咬合力1100公斤。犀牛,犀科,體重2.8-3噸,身長3.3-4.5米,肩高1.5-1.8米,咬合力100公斤。從體型上來說,犀牛佔優勢,犀牛是食草動物,攻擊手段主要靠衝撞和頭上的犀牛角。皮糙肉厚,抗打擊能力強非常強,但智商略低。河馬是雜食動物,在陸地上的手段有限,最具威脅是在於其驚人的咬合力,而且其皮膚的粗糙程度與犀牛相當,甚至可以擋住、彈開普通子彈。
  • 盤點地球史上出現過的5大恐怖海洋生物,它們都是各個時期的霸主
    說的恐龍,很多人的印象裡,他們是龐大的殘暴的,但是在地球上幾十億年裡,出現了比很多食肉恐龍更可怕的海洋生物,他們統治著自己生存的年代,成為了每個時代中最頂級的海洋掠食者。這次我們將為您盤點地球歷史上最龐大,最恐怖的五大海洋生物。他們曾經站在食物鏈的頂端,主宰著自己的時代。
  • 阿古茹與蓋亞誰更強?同形態之下阿古茹更強
    雙V2蓋亞與阿古茹同為地球之光所誕生的巨人,與其他奧最大的不同就是在地球作戰時無三分鐘限制,前期二者都只有一個初始形態,到了後期則皆擁有了V2形態。獻上水文一篇,說一下兩種V2的由來以及為什麼會有戰力差距。
  • 白堊紀時期的兩大海洋霸主,白堊刺甲鯊VS滄龍,誰更厲害?
    在白堊紀時期,地球的海洋中存在著一種最大的頂級海洋掠食者,它就是令無數海洋生物聞風喪膽的滄龍,如果不是第五次生物大滅絕中滄龍滅絕了,如今地球的海洋中,或許將一直上演著堪比大片的腥風血雨。那麼,在白堊紀時期,有沒有哪種海洋生物可以與它抗衡呢?答案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白堊刺甲鯊。
  • 地球46億年歷史,發生了5次生物大滅絕,人類怎麼能主宰地球?
    人類歷史才500萬年,地球歷史都已經46億年了。和地球歷史相比,人類歷史真的太短了。更為重要的是,在地球歷史上,各類物種已經滅絕了多次,這就告訴我們一個最為深刻的道理——我們要保護環境,人類主宰地球是不可能做到的。下面,我就來說說地球歷史上發生的5次生物大滅絕。
  • 獅子老虎很難數量暴增,戰鬥力越強繁殖力卻越弱?
    戰鬥力強和繁殖力強的動物有不同繁殖策略,基本上戰鬥力強不可能有強繁殖力,如果獅子老虎那樣的物種泛濫,生態系統會崩潰,生物之間的生存競爭使這種情況無法發生。生存競爭促成了生物界「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魚蟲,魚蟲吃泥巴」的食物鏈,限於自然界光能和化能自養生物可以固定都能量有限,能量在沿著食物鏈傳播的時候又會不斷地衰減,每升一個層級能量就只剩下上一層級的15%左右,能夠供養的物種數量越來越少,所以自然界的動物依據能量傳遞,種類和數量呈金字塔式排列,排在最上邊的是實力強大的物種,它們是主要以現成的動物為主的食肉動物,而接近金字塔底部的則是初級消費者或者刺激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