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東北的狍子傻,只是它們還沒有學會和人類打交道,被汙名化了。
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曾經東北地區生活著無數袍子,尤其是北大荒一帶人煙稀少,經歷了闖關東後那片土地也沒能得到開發,一直是野生動物的樂園。
這裡的狍子就變得傻了吧唧的,看到人都不知道躲。
關於東北的狍子
東北的狍子又叫做東方袍,主要生活在東北亞,俄羅斯,蒙古,哈薩克斯坦等亞洲北方地區。
狍子屬於一種中小型的鹿類,體長大約1.2米,體重30公斤,有著細長的頸部和大眼睛,後肢略長於前肢。
在冬天的時候,它們毛髮會變成淺灰色,有利於在自然界中隱藏,躲避猛獸的襲擊。
狍子的飲食非常廣泛,包括600多種植物,其中雙子葉植物佔到了58%,單子葉植物佔到了16%,木本植物佔到了22%,在冬天的時候如果找不到足夠的植物補充營養,新陳代謝的效率就會降低。
狍子天敵有遠東豹、老虎等。
它們躲避天敵的方式就是快速逃跑。
狍子的奔跑速度極快,每小時可達60公裡,在奔跑中跳躍距離可以達到15米遠,大約相當於體長的12倍。所以,遠東豹和老虎在狩獵狍子的時候成功率非常低。一般情況下,它們的捕食目標都是年老體弱或者是幼年時期的狍子。
為啥給人感覺傻
狍子還是挺機靈的,要不然它們也沒有能力在自然界中生存下來。
之所以被叫做傻狍子,主要是因為這種動物吧好奇心特別重。
所以有一種說法,獵人一槍打不中狍子都沒關係,過一會兒它會自己回來看究竟發生什麼,就給了獵人第2次打它的機會。
其實,狍子好奇心這麼強,甚至到了不顧自己生命安全的程度,主要還是因為在過去和人類打交道的次數非常少,沒有感受到人類給它帶來的危險。
所以,在面對這種新物種的時候,它們的好奇心超過了警惕性。
其實,在自然界這種例子非常多。美洲地區的野馬是所有馬的祖先,在人類進入到美洲的不到1萬年的時間裡,美洲地區的野馬就絕跡了。
對野馬來說,它們唯一逃生的方式就是奔跑,可是人類的獵人有更高超的狩獵技巧,他們可以設伏,通過弓箭、長矛等狩獵野馬群。
而野馬面對這種體格不大,看上去也沒有獠牙的小動物,根本就不清楚他們到底有多大的殺傷力,以為人類也是一種食草動物,所以在被人類獵殺之前毫無防備,沒準還覺得人類在自己面前手舞足蹈看上去挺傻的。
於是,還沒等他們學習怎樣避免被人類追殺就滅絕了。
東北的狍子也是同樣道理,那些傻了吧唧的狍子大多生活在人煙稀少的地方,如果接近人類生活區,經歷了人類獵殺之後倖存的也精著呢。
小時候聽長輩講過,狍子可不好抓。
我們這邊人口密集,野生動物不多,尤其像狍子這種幾十公斤的野生動物就更少了。
能生存下來的那絕對是一個比一個精。
我當地的狍子遇見獵人之後,會迅速找一個地方藏起來,他們知道自己跑的再快也躲不過子彈。
但是,會時刻注意獵人,如果發現獵人接近,就會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迅速跑開,幾個跳躍就已經距離獵人百米之外,根本抓不住。
所以,在我們這邊抓個狍子可費勁了,別說拿棒子打,拿槍都打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