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人工智慧專家Michael Jordan 眼中...

2020-12-04 機器之心Pro

作者:高靜宜

2017 年 6 月 21 日,在 2017 騰訊雲+未來峰會上,騰訊雲發布了戰略新品「智能雲」,希望藉此推動「人工智慧即服務」成為現實。騰訊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在《雲時代的新趨勢》的主題演講中,明確定義了雲是產業革新的源動、新型社會管理的主平臺和人工智慧的強載體。馬化騰提出趨勢觀點,認為像電力時代誕生計算機一樣,雲將興盛人工智慧,並帶來更多創新。

近些年,由於在大規模標註數據基礎上的性能表現優良,深度學習算法持續升溫,特別是在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等領域,部分業界巨頭企業以及初創公司已經開始加速從傳統的機器學習逐步邁向深度學習的布局。此次峰會邀請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教授 Michael Jordan,他發表了《機器學習:創新視角直面挑戰》的主題演講,分享他在人工智慧領域最前沿的探索和心得。而在隨後的採訪中,Michael Jordan 向機器之心談到「我們應該更理性地看待深度學習」。

Michael Jordan 認為,雖然深度神經網絡是目前比較常用的一種方法,但是在標註數據不足或解決某些特定問題的情況下,決策樹等機器學習算法的能力也不能忽視。以決策樹為例,它利用概率和樹對決策中的不同方案進行比較從而尋求最優解,決策樹方法也可以在數據條件完備的條件下,通過多個決策樹組合的方式形成隨機森林,在某些情況下也可以實現較為理想的結果。而且,這種方法相較於深度神經網絡可解釋性較強,而而不可解釋性正是神經網絡的一大難題。神經網絡在現代神經科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而神經科學非常複雜,人們目前還沒有完全揭開其中的奧秘,「人們需要認識到神經科學的局限性,而且我認為將神經網絡與其他算法進行優化結合也是非常必要的」。

另一方面,對於當下大熱的聊天機器人,Michael Jordan 也有一些不同看法。他說:「我並不認為聊天機器人會發展具備和接近人的功能,人們可以理解對話中語義、背後已隱藏的含義,可這對機器來說並不簡單,人們對此期待過高;還有一點期待過高的就是希望機器比人聰明,比如機器就不可能幫助 CEO 或是 CTO 做決策。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相信無論是數據採集方式、優化算法或是模擬器的研究都會有長足進步甚至是突破性進展,正如三十年裡計算機視覺和語音識別方面質的飛躍一樣。」

以下為 Michael Jordan 演講內容:

Michael Jordan:我是一個研究者,我做關於統計學以及人工智慧方面的研究,今天我非常高興來到這裡。

首先我們要非常清晰地了解,什麼是可能出現的技術,哪些是不可能存在的,而哪些是我們現在所存在的問題,以及未來我們會看到什麼樣的技術發展,這就是我今天這個演講的主要所在,以及包括我們未來的洞見和挑戰。

首先我們簡單了解一下到底目前人工智慧行業發展是什麼樣的。在 60 年代剛剛出現了「智能」這個詞,也是剛剛出現了人工智慧這個說法,那時候我們說要建立一個機器人,讓它可以和人一樣具有思維能力,加入到人的世界當中來,那個時候大部分人工智慧的電影向大家展示的是機器人最終進入到人的世界中,以及包括我們的雲系統、視覺系統,還有我們的自然語言系統,能夠讓機器人越來越像一個人。

但是在 80 年代、90 年代出現了另外一個趨勢,這個趨勢對我們來說也是非常重要,我們叫做 IA,也就是智能增強技術,那時候我們提到搜尋引擎,這也是我們的智能方面的應用,通過智能引擎,我們可以非常快的找到我們所要問的任何問題的答案,這些東西不需要存儲在人的大腦中,所以人的智能得到了引擎的支持,幫助我們能夠更好地用自然語言來進行增強,電腦可以幫助我通過自然語言的處理,增強我的自然語言的表現,所以我可以通過自然和科技的技術,以及智能技術說多種語言。我們可以看到目前這個技術正在發展,而機器幫助我們有了更好的存儲能力,更好的溝通、交流的能力。

還有一個部分是 IaaS,也就是智能基礎設施,這對我們來說是最重要的。我們的交通和金融行業,在我們身邊的每一個行業、每一個模塊,現在都出現了智能化的趨勢,我們也發現世界更了解我們了,能夠根據我們的需求提供服務,所以在我們前方是有一個系統的,如果你要說雲的話,這個系統就是雲,這個雲變得更加智能,所以它並不是機器人和我們溝通,而是這個雲的架構和雲的基礎設施在和我們溝通。

之前我們大部分的研發都是與機器人,以及包括智能領域的發展,它主要是制約與我們的技術發展,它和人的發展是非常相似的,但是智能是完全不同的。現在我們在這種所謂的智能設施的建立的時候,我們遇到了很多問題,在騰訊也是如此。比如說我們要對相關的大型的設施做出相應的決定,比如說我們要做一個金融、交通,以及包括對人類做出一些醫療決定的時候,作為一個單獨的機器,如果要能夠僅僅跟周圍的信息做決策,這是很不好的,有時候機器了解的信息是不夠的,一個機器做出的決策往往是不對的,它沒辦法意識到我們周圍環境的變化。特別是這樣的決策如果要影響到大部分人,它更是危險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應該如何分享數據呢?我們可以看到機器人的發展,會幫助我們更好地促進業務的發展,我們能夠幫助到公司,能夠幫助他們進行數據的傳輸,能夠幫助他們得到更多的競爭優勢,但是這並不是最好的說法。如果能把信息進行分享,比如說詐騙信息,每個公司都能看到這方面的危險,它們會不斷地集合,然後我們把問題進行更好的解決,同時大家也不會失去競爭力,每個人都可以從中獲益。我們從技術和思維的角度來說還沒有辦法完全解決,到底我們的知識在哪裡?知識是在每個地方不同重複的,在每個地方會出現不重疊性,以及在發展中不同的問題會得到不同的答案,所以我們如何通過數據在多重的維度當中,既包括在雲端,也包括在雲邊緣得到相應的解答,這是很難做到的。同時我們如何做到公正和多樣性,現在還很難做到,我們現在只能用一組系統處理一個數據,但是我們還沒辦法在多種情景下進行部署。還有一個問題是大多數的機器人出現了安全問題,在我們處理了之後,會出現一些系統的攻擊,這是比較大的問題,這是我們要重視的,我們不可能說這是小問題,這些都是大問題,這就是我對智能的一個想法。

下面回到機器人、智能發展,包括從人工智慧的角度來看,我們看看哪些是可能的,哪些是不可能的

我們看到機器視覺,在過去幾年,我們通過攝像機對場景中的物體進行標識,但是它還是沒有辦法能夠像我們清晰的了解到所有的情況,就像我在這裡站在臺上,大家在臺下,我沒辦法了解到所有人的注意力在哪裡,通過人工智慧可以幫我們更好地了解語義,但是現在也沒辦法做到,語音識別也是如此,我們現在可以把語音轉化成文字,文字也可以轉換成語音,在各種語言上都可以實現,但是我們的機器人還沒辦法幫我們了解聽覺、視覺之後的真正的意義。

還有一點就是自然語言的處理,我們可以看到到目前為止,自然語言的處理得結果還沒有達到我們需要的發展,我們現在有大量的語言的翻譯,但是大部分的語言和語句因為沒有辦法得到有效的語義的闡述,沒辦法讓我們的受眾了解到這個語義的意思,有時候我們問問題僅僅能了解部分的答案,而不能了解全部的答案,對機器人學來說也是如此,我們看到世界上有很多工業可編程的機器人,他們也在和我們溝通,但是它們沒辦法了解到我們的環境、處境以及我們的情緒,我相信這對我們大家來說,如果我們都覺得機器智能將會無處不在的話,這是不太可能的。

對於我們來說,在過去幾年的發展,特別是在機器人的發展上,我們的機器人還只是一個雛形,之後可能會出現一些有效的對話,特別是像這樣一個自我導識的機器也會出現,但是智能方面它目前還是比較有限的。

我相信在未來,短期內不會出現太多的像人這樣的靈活性和可變化性。也許機器可以了解一些事實,它們看上去非常有知識,但是它們沒法真正得到人這樣一種高級智能,甚至像小孩一樣的高級智能,它沒有辦法了解抽象思維,沒有辦法進行抽象的處理,機器人還不能實現這方面的能力。這些機器人就像小孩一樣,他們知道一些非常棒的現實,他們知道每條河流、每個國家,但是它們仍然沒有很高的智能進行人的抗衡,所以在這方面,我們還是很難看到一個超人類的發展,我們相信這個技術可能要很多年的發展才能夠出現。我相信我們真正要關注的不僅僅只是這樣一種技術的發展,到目前為止,在我們這代人身上還看不到這種高水平的人工智慧的出現。

除此之外,我們即使沒有辦法進行抽象、識別語義,我們也是非常難接近人的發展,但是我們仍然要進行等待,讓我們了解到通過大量的數據的處理,比如說機器人以及人工智慧可以幫助我們大批次的處理數據,能夠通過數據了解未來一些事件的走向,同時能夠保證我們的數據結果不斷地提高,同時我們還可以用這個機器人做一些簡單的人工工作的處理,但是機器人永遠不可能像人這樣聰明,同時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的人工智慧的系統也會有很多的智能,它們知道這個現實,但它們不知道哪些現實是真的,哪些是有可能出現未來的一些顛覆式的發展,所以這個機器人並沒有辦法實現像人一樣的能力,它沒有辦法引領一個公司的發展,在我們這代人身上,在機器上沒法做出這樣一個前景化的決定。

我們到底應該關注什麼,應該擔心什麼呢?

如果我們擔心這種高度類人化的人工智慧的發現,我們應該關注,我們所謂的人工智慧看上去很智能,但是它並非如此。比如說在醫療行業中,我們讓機器做很多的醫學診斷,這是不太可能的,有很多人會因為這種不暢的診斷,可能會劑量出現問題,特別是某種競爭的情況下,如果出現任何問題,這個機器沒有辦法做出有效的診斷,我們的病人都有可能去世。與此同時,我們真正要關注的是機器人可能會造成大量的工作的流失,以及大多數人因為丟了工作沒有辦法得到收入。在過去我們可以看到工業的發展,在七八十年代都是如此,但是在過去 50 年中,人們在不斷地調整,現在我們可以看到未來 10 到 20 年,人們沒有機會更多的調整,機器人會取代更多的人,獲得更多的工作。同時它還可以幫助現有的智能設備的發展,在世界上也有很多人會惡意使用人工智慧的系統,如果出現人工智慧系統的誤用,我相信也會有問題。機器人本身是沒有任何惡意要傷害人類的,只是使用這些及其人的人本身含有惡意。

在這裡我特別要和大家談到我們近期對於機器學習的一些比較大的挑戰,我相信這些挑戰都是我們大家已經意識到的,但是現在還沒有解決,如果我們能夠確保未來要建立起一個人工智慧的系統,我們必須要解決這些問題,否則沒有辦法保證未來人工智慧的發展。

首先是我們必須要設計一個系統,這個系統可以帶來有意義的經過校準以後的信息,能夠應對一些不確定性,比如說在醫療行業,還有在策略規劃的角度,如果你是公司的 CEO,你必須要清楚地了解到,一種做法和另外一種做法之間的差別,你不可能只有一個做法。與此同時,我們還要保證我們的系統能夠真正地解釋它們自己所做出的決策,如果機器做出了一個決定,我們必須要讓機器向我們闡釋為什麼做這樣的決定,是否還有其它的潛在方法。還有我們要找到問題發生的原因。

另外我們要找到一個系統,這個系統可以實現長期目標的追溯,同時可以主動的收集在實現目標相關的數據。

還有一點是實時,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數據和機器需要花幾天、幾個小時來學習這些數據,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們的機器學習方面還沒有辦法能夠達到真正的實時操作。還有在意外情況下怎麼辦,還有在外部事件上的連接,包括數據和其他的要求,需要和政府的合作,和法律部門、和社會科學家的合作。

這是我們所面臨的技術挑戰,是需要我們關注的,我們只是做 AI,讓這個機器人能夠跨過去,或者做計算機視覺,我們需要像工程師一樣解決一些問題。

在更廣範圍的挑戰,我相信對我們來講是更難的,比如說在語義方面,在世界上未來會發生什麼,我需要了解什麼樣的概念,我們在機器學習上,我們講的更多的是表面的東西,我們需要了解真正的世界上需要什麼,了解我們所處的情景,但是它們並不知道我們之前發生了什麼,它們是了解我們的一些事實,但是它們並不真正知道我們,我們到底什麼時候覺得厭煩,我們不想要這樣的互動或者交互。

當然還有雲端的互動,這也是挑戰非常大的,如果把這個數據放到雲上,你需要關注隱私的問題,要看一下實施的問題,同時你還要考慮現實的情況,有時候它可能離我們太遠,它不一定是和事實一樣的,我們有可能會做出錯誤的決定,所以我們現在要有更好的方案。當然還有一個不確定性,這也是人類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圍棋的比賽其實並不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為你知道棋盤上的東西,但是人的生活有很多不確定性,比如說我不知道今天會發生什麼事情,我不知道將來會發生什麼,這就是所謂人的一生,這和圍棋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需要解決更深層次的人工智慧方面的問題。

最後總結一下。我很高興來到這裡和大家講人工智慧,我也期待著看大家在 AI 方面會做什麼,看看其它企業會做什麼,我們需要一起合作,我覺得這相當於 3000 年以前,兩個人一起來建立合作,大家去建大橋、建房子,我們覺得很興奮,我們要帶來新的發展,同時也會面臨一些災難,大樓可能會倒閉等等,因為他們當時沒有什麼科學性。我們一起創建了土建工程,我們一起在世界上進行分享,我們看看周邊的建築物,世界上大家的想法是一樣的,因為這是可信任的,它不會再垮塌。但是人工智慧還沒有,這需要花幾十年努力,所以我們需要一起合作,我們要認真考慮怎麼解決這些挑戰。

相關焦點

  •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波爾馬特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波爾馬特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3/6)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
  •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什麼專業比較強勢?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研究教學中心之一,其物理、化學、計算機、工程學、經濟學等諸多領域均位列世界前十,與舊金山南灣的史丹福大學共同構成美國西部的學術中心。長期以來,該校的研究生院在全美高校中保持最大規模,其研究生與博士後人數佔全校學生總數的1/3。
  •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楊祖佑|導師|華裔|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
    然而他卻用自己的硬核實力,在種族隔離嚴重,華人地位遠低於現在的年代,改寫了華裔在美國高校的地位,成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122年歷史上,也是美國有史以來的首位華裔及亞裔大學校長。美聯社稱他是「一個臉上總是掛著微笑的小個子」。前總統柯林頓稱他「是一名當之無愧的領袖與導師」,他就是田長霖,改寫美國華人歷史新頁的翹楚。
  •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獎學金介紹
    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簡稱UC Berkeley、Berkeley或Cal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伯克利加州大學)是美國頂尖公立研究型大學,也是世界上最富盛名且最頂尖的公立大學。
  •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Dr. Richard Carl Dehmel教授來訪
    伯克利是廣泛的科學計算資源的理想選擇, 包括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lbnl)、國家能源研究科學計算中心(nersc, 位於lbnl) 和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個人簡介】他於1975 年獲得加州理工大學數學學士學位,1983 年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
  •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對本周兩次諾貝爾獎獲獎的反應
    在短短兩天內,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就獲得了兩項諾貝爾獎。近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美國科學家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Doudna)因與法國科學家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開發了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而獲得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
  • 懷著名校情結逛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是加州大學的創始校區,也是美國最自由、最包容的大學之一,位於美國舊金山灣區伯克利市,與舊金山、金門大橋等隔灣相對,依山傍海,景色宜人,氣候也宜人。伯克利是世界著名公立研究型大學,擁有極高的世界排名和頂級的世界聲譽。
  • 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分校校區介紹
    我們平時所說的加州大學其實是一個由10所公立大學組成的大學系統。下面就和選校帝了解一下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分校校區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加州系統(UC系)是美國加州的一個公立大學系統,包括加州大學十所分校,被譽為「公立高等教育的典範」。
  • 今晚AAAI線上分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Hessian矩陣下的神經網絡
    最新一期機器之心 AAAI 2020 線上分享,我們邀請到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Zhewei Yao 博士為我們介紹將二階方法用於訓練深度神經網絡的最新成果。這是一期硬核的線上分享。今年春節後不久,人工智慧學術頂會 AAAI 2020 就將於美國紐約開幕。為向讀者們介紹更多 AAAI 2020 優質論文,機器之心組織策劃了 AAAI 2020 線上論文分享。
  • 饒舜專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校長:直抵全球化教育的真相
    ---饒舜英語訪談(Allentalk)本期導讀本期做客《饒舜英語訪談》的嘉賓是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第10任校長、薈同學校全球副主席、總校長杜寧凱博士。他將和主持人饒舜分享其作為頂級學校校長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專業設置及申請條件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是全球最為頂尖的大學之一,受到了很多學生的瘋狂追捧。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生一共有14個院系設置,對國際學生而言,加州伯克利研究生的申請大多只接受秋季入學,其它學期的申請,學生需與相應系或項目聯繫,一般申請截止時間均集中在12月份。接下來就和智課選校帝一起來看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生專業的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本科申請條件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本科申請條件是什麼?很多的中國學生想高中畢業之後去美國讀本科,每個學校的申請條件都不一樣,所以大家去美國留學之前一定要提前看好申請條件,提前準備考試以及一些申請所需的材料等,下面跟智課選校帝一起來看一下詳細的介紹吧!
  • EBS商學院推出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合作的碩士課程
    德國商學院的全球合作大學遍布美國、英國、澳洲、加拿大、法國、韓國、日本等世界各地,為學生提供廣闊的第二留學選擇。德國EBS商學院(EBSUniversitt für Wirtschaft und Recht)一直致力於尋找優質的海外合作名校,給學生提供高達200多所的海外交換大學,是德國商學院中擁有全球合作大學的數量之最。
  • 世界一流高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校園走一走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是加州大學的創始校區,也是美國最自由、最包容的大學之一,位於美國舊金山灣區伯克利市,與舊金山、金門大橋等隔灣相對,依山傍海,景色宜人,氣候也宜人。
  • 「擇校解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B)院校指南
    一般信息2020年排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在綜合大學中排名第22位。在一系列公認的卓越指標中,根據學校的表現對學校進行排名。#22 國立大學 (並列)#34 最佳本科教學 (並列)#148 最佳價值學校本科信息當向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申請時,必須注意申請截止日期為11月30日。
  • 美國已陷入巨大的「信譽鴻溝」——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奧...
    針對美國政府在貿易政策上的反覆無常、極限施壓,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教授、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莫裡斯·奧布斯特費爾德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發出了強烈批評。這位經濟學教授表示,美國政府的貿易政策損害了美國經濟,讓許多美國農民深受其害,使得美國在國際上陷入了「信譽鴻溝」,更影響了全球經濟的發展趨勢。
  •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田長霖東亞研究中心即將開放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田長霖東亞研究中心即將開放 2008年03月14日 15:50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東亞圖書館和田長霖東亞研究中心即將開放。
  • 2020年諾貝爾獎收官:加州伯克利分校和史丹福大學豐收
    機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育經歷:University of Freiburg (BSc);University of Bonn (MSc, DPhil)Andrea Ghez國籍:美國領域:天文學機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育經歷:Massachusetts Institute
  •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歷史教授反對BLM的匿名公開信
    近日,網絡流傳一封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位匿名歷史教授(他自己說自己是有色人種)寫的一封公開信,反對當前BLM運動和正在進行的喬治-弗洛伊德之死的抗議活動對種族不公正的觀點。
  • 世界一流大學科研人員評價方式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 呂娜 鍾之陽
    截止2019年10月,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研究人員及畢業生中共有107位諾貝爾獎得主(全球第三)、14位菲爾茲獎得主(全球第四)和25位圖靈獎得主(全球第三)。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研人員評價制度正是保證其人才質量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