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等10大歷史名人經典讀書方法,值得收藏

2021-01-10 生活的大偵探

讀書成就人生,無論多麼聰明的腦袋,都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的更遠、走的更高。而巨人的肩膀,就是人類的瑰寶——書籍。

從歷史上看,會讀書、多讀書的名人數不勝數,愛因斯坦、華羅庚等,知道如何讀書,如何站在巨人肩膀上,因此他們的成就才如此璀璨。因此,如何高效的讀書,掌握知識,受到啟發,決定著未來的成就。

下面就讓我們看看歷史上10大名人讀書方法,對於有小孩的家長來說,更需要收藏關注。

培根的讀書方法

培根認為,「讀書的目的是為了認識事物原理。·····為了尋找真理,啟迪智慧」。與此同時,他還告誡人們讀書時應注意的三個方面。

第一,讀書不宜太慢。

培根認為「讀書太慢會弛惰」,因此,他希望人們讀書應思想敏銳,注意力集中,不要過慢,這樣容易生效。

第二,不要裝模作樣。

培根認為「為裝潢而讀書是欺人」。

第三,不要照搬書本。

培根認為「只按照書本辦事是呆子」。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書呆子」,他們最明顯的特點是書上怎麼說便怎麼辦,一點也不知變通或靈活使用。

既然如此,培根又提倡什麼樣的讀書方法?究竟如何讀書才算合理的呢?歸納起來,大約有三點。

第一,對於不同的書,可採取不同的閱讀方法。

他認為「書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須淺嘗,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數需要仔細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書只要讀其中一部分,有的書只須知其中梗概,而對於少數好書,則要通讀,細讀,反覆讀。

第二,對不同的書可作不同的選擇。

由於古今中外的書浩如煙海,它們的類別和內容各不相同,在此情況下,培根認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知識結構加以適當選擇。在他看來,「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

第三,光讀書求學問還不行,還得運用和實踐。

培根是個非常聰明智慧得人,不單純是個學者,還涉足政壇,參與政治,曾任英國女王得掌璽大臣,因此,他一直注意並強調書本知識得運用和書本知識與實踐經驗得結合。他說:「學問雖能指引方向,但往往流於淺泛,必須依靠經驗才能紮下根基。」

為了使人進一步理解他所說的意思,他又將幾種人的情況加以比較說:「狡詐者輕鄙學問,愚魯者羨慕學問,聰明者則運用學問。知識本身並沒有告訴人怎樣運用它,運用的智慧在於書本之外。這是技藝,不體驗就學不到。

2.歌德的讀書方法

第一,歌德認為知識和真理應當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和不懈追求而去獲得。

他認為真理是應該通過學習、思考、探索和辛勤的勞動而去獲得,如果上帝恩賜,唾手可得,那就沒有多大意義。

第二,歌德主張對每一門學科都要專心去學,儘量學好它。

當時德國的一般學校裡課程安排很多,有些設置不一定合理,歌德對此很有自己的看法,他提出了自己的學習主張:一個人不能騎兩匹馬,騎上這匹,就要去掉那匹。聰明人會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專心致志地去學一門,學一門就要把它學好。

第三,歌德認為僅有書本知識不夠,還需要實踐和運用。

歌德不僅博覽群書,諳熟音樂、繪畫、雕塑等各門藝術,而且一向注意運用,關注到書本知識和實踐知識地結合。他曾說:「理論本身對它自己是沒有用處的,但它卻使我們相信各種現象之間的關聯性。」他又說:「因為我們對自己學習過的東西,歸根到底,只有能在實踐中運用得上的那一部分才記得住。」實踐和運用不僅能加強記憶,而且也能增強我們的判斷能力。

第四,歌德主張向古代的經典學習。

歌德早年曾與席勒等人在文學上發動「狂飆運動」,為德國的浪漫主義代表作家,但是他還是希望人們要向古代的經典作家學習,並不因自己開啟浪漫主義風氣而拋棄古代經典。在談到當時德國戲劇時,他說:「我們要學習的不是同輩人和競爭對手,而是古代的偉大人物。他們的作品從許多世紀以來一直得到一致的評價和尊敬。一個資稟直正高超的人就應感覺到這種和古代偉大人物打交道的需要,而認識這種需要正是資稟高超的標誌。讓我們學習莫裡哀,讓我們學習莎士比亞,但是首先要學習古希臘人,永遠學習希臘人。」

總之,歌德是個好學不倦的人。正由於他的勤奮讀書和刻苦探索,以及他人格的偉大,才使他集文學創作與科學研究於一身,成為德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

3.馬克思的讀書方法

第一,讀書喜做摘要和筆記。

馬克思讀書,很有系統性,經常是帶著目的有針對性地閱讀。每逢書中他自認為重要和有參考價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並做筆記。

第二,堅持有規律性的讀書生活。

馬克思的一生雖然顛沛流離,在法國等許多國家流浪或暫寓,但他的讀書生活一直沒有間斷。自從1849年夏遷居倫敦後,馬克思的經濟陷入困境,家庭生活十分艱難。但他依然堅持讀書和科研工作,並在其中找到了「無窮的安慰」。他當時每天早上9時準時來到大英博物館閱覽圖書,直到晚上7時回家。不管風吹雨打,春夏秋冬,每天都是如此。連博物館裡的工作人員都認識他了,知道他的專座。由於多年從不間斷的閱讀,以致他的座位底下出現了他雙腳踩出的印痕。

第三,緊張的閱讀和輕鬆的閱讀有機結合。

馬克思主要從事的是政治經濟、哲學、政治學等方面的研究,他在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孜孜不倦,數十年如一日,因而閱讀任務也相當繁重和緊張。由於馬克思早年愛好文學,喜歡閱讀文學作品,並曾做過當詩人的夢。因而,每當他工作疲倦,在理性的書籍裡徜徉過久而需要休息時,他便捧起一本詩集,或者是一部小說,走進另一世界,並以此來調劑和舒緩自己疲勞而又繃緊的大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四,明確和妥善認識書籍閱讀和自身創造之間的關係。

對於書籍,由於對個人的幫助不一樣,所以每個人也都作出了不同的理解和評價。如有些人把書視為自己的朋友,有的視為老師,有的視為精神食糧,有的視為智慧或快樂的來源,有的視為人類進步的階梯。也有的人把他作為自己的裝飾品,附庸風雅。但馬克思卻不一樣。雖然他早年也得到過書的啟示,讀過難以計數的書,可他卻指著案桌上的書,對他的朋友說:「他們是我的奴隸,必須按我的意志為我服務。」

相關焦點

  • 走近天才愛因斯坦:看一看歷史上的偉人,究竟是如何讀書和學習的
    就像愛因斯坦無法停止對物理的追求,普通的女子也無法保持跟的上愛因斯坦那份持續耕耘,對科學充滿熱情的腳步。但也正是這一份對真理、科學真相執著追求的步伐,讓愛因斯坦成為了人類歷史上需要銘記的人物。在11歲的時候,愛因斯坦就讀完了一套科學的通俗讀物,這啟發了他對科學的「興趣」;12歲的時候,他又自學了歐幾裡得幾何,這是一本古希臘歷史上集大成的書,是人類歷史上不可多得的「經典教材」,這本書對後來愛因斯坦人生道路的選擇,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 「名人軼事」——「大腦袋」愛因斯坦,小時候真的很笨嗎?
    愛因斯坦小時候很聰明嗎?愛因斯坦剛生下來時腦袋特別大,與他瘦小的身體很不協調,把爸爸媽媽著實嚇了一跳。然而爸爸媽媽並沒有嫌棄愛因斯坦,仍然很疼愛他。愛因斯坦小時候看起來並不聰明,就算是非常簡單的問題,他往往也要思考很久才能回答出來。
  • 收藏至今的名人器官有哪些?從愛因斯坦眼睛再到愛迪生最後一口氣
    在購物界有這麼一個詞,叫「名人效應」。簡單來說,大家對名人身上的穿著配飾都會特別感興趣一些,所以名人穿什麼用什麼,大家也跟著買什麼。然而對比收藏界,這類「名人效應」只是小兒科罷了。世界範圍內有不少家喻戶曉的名人,他們因為生前取得卓越成就而被後人敬仰崇拜。
  • 被博物館收藏的名人器官:從愛因斯坦大腦,到愛迪生的最後一口氣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這個世界上,許多人都有自己的收藏愛好,比如收藏古董字畫,比如收藏限量球鞋,比如收藏明星的籤名照,但無論如何,這些都還挺正常的。然而世界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的喜好是收藏「名人器官」,你沒看錯,是器官,今天,筆者就給大家介紹介紹這些「收藏品」。
  • 最另類名人遺物:愛因斯坦的大腦,伽利略的手指,拿破崙最荒謬
    ——雨果(法)文章類型|歷史文化文章字數|1467字,閱讀約3分鐘古往今來,無數中外偉人推動了歷史的發展,創造了今天的現代社會。這些歷史名人生前叱吒風雲,崇拜者無數。將其遺物視為畢生收藏的後世愛好者不計其數。比如上世紀80年代當紅歌星鄧麗君,1995年突然去世。不過,她生前的表演服裝在如今的拍賣市場上依然價值連城,不少懷舊的粉絲依然願意掏錢購買。當然,像服裝這樣的東西收藏也無可厚非。就連名人生前用過的杯子,碗筷也會被收藏起來。但你聽說過收集名人器官嗎?
  • 十大病態"名人器官"收藏:拿破崙命根子成傳家寶
    ,然而鮮為人知的是,一些收藏家甚至「瘋狂」到了嗜   好收藏名人死後留下的身體部件和器官!愛因斯坦的眼球、拿破崙的命根子、伽利略的手指、亞伯拉罕·林肯的頭骨碎片、愛迪生「最後的呼吸」……目前都是一些收藏家或博物館視如「奇珍」的收藏品,拿破崙命根子的「報價」已經高達10萬美元。美國歷史學家託尼·波羅泰特在其新書《拿破崙的私處:解開2500年歷史的拉鏈》中詳細披露了世界上10大最病態的「名人器官」收藏內幕。
  • 最另類名人遺物:愛因斯坦的大腦,伽利略的手指,拿破崙的最荒唐
    古往今來,海內海外,無數名留青史的偉人推動了歷史發展,締造了今天的現代社會。這些歷史名人在生前可謂叱吒風雲,崇拜者無數。即便逝去,名氣依然振聾發聵。更有後世無數擁躉,將他們的遺物當作畢生收藏。
  • 讀書散記10:經典物理與哲學
    「 屢屢構思《讀書筆記》,記錄讀書、賞文之所見、所得,卻總是難於下手,主要礙於時間有限、也利用得不好,始終提不起筆來。試以《散記》形式,不拘時間,有則記之,無則加勉。」—————————————————————物理和哲學的出發點,都是旨在探索事物的本源和規律,不過物理研究的對象限於自然,物質及其運動規律;而哲學研究的對象更加寬泛,或者更加基本。
  • 被保留的名人器官:伽利略的中指,愛因斯坦大腦,愛迪生的最特殊
    古往今來的歷史上,誕生了無數的風雲人物,留下了數不清的寶貴遺產,或許正是因為人氣太高的緣故,就連他們去世後的遺體,也成為了收藏的對象,這不由得讓人感到好奇,被保留的名人器官有多少?伽利略的中指,愛因斯坦大腦,愛迪生的最特殊,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被保留的名人器官:伽利略的中指,愛因斯坦大腦,愛迪生的最特殊
    古往今來的歷史上,誕生了無數的風雲人物,留下了數不清的寶貴遺產,或許正是因為人氣太高的緣故,就連他們去世後的遺體,也成為了收藏的對象,這不由得讓人感到好奇,被保留的名人器官有多少?伽利略的中指,愛因斯坦大腦,愛迪生的最特殊,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課本上的歷史名人,真實顏值原來這麼高,切格瓦拉讓人預料不到
    課本上的歷史名人,真實顏值原來這麼高,切格瓦拉讓人預料不到。大家都知道,我們在上學的時候,其實在書本上認識和了解到了很多歷史名人。但是其實課本上的歷史名人,真實顏值原來這麼高,切格瓦拉讓人預料不到。而我們在歷史課本上看到的邱吉爾,和他年輕時候,簡直就是相差不要太大了。其實也不難理解,因為在課本上,其實很多歷史人物都是年老的時候,跟年輕的時候,當然是相差比較大了。我們看到,愛因斯坦,他被公認為是自伽利略、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
  • 《愛因斯坦,蕭邦,伽利略當個名人有多慘?》
    隨著生活物質水平的提高,搞點收藏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了,畫風也越來越獵奇。明星中有不少收藏怪咖,連一向嚴肅的博物館也不正經起來了:失戀、UFO、死亡、廁所……各種正常人無法想像的主題層出不絕。但最重口味的,還是當屬收藏名人器官的怪癖了!...
  • 愛因斯坦大腦、蕭邦心臟、伽利略手指,當個名人有多慘?
    隨著生活物質水平的提高,搞點收藏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了,畫風也越來越獵奇。明星中有不少收藏怪咖,連一向嚴肅的博物館也不正經起來了:失戀、UFO、死亡、廁所……各種正常人無法想像的主題層出不絕。但最重口味的,還是當屬收藏名人器官的怪癖了!愛因斯坦的大腦:智商太高,怪我咯眾所周知,猶太人是出了名的聰明,單說世界頂級理論物理學家,十有八九都是猶太人。
  • 有哪些名人遺物被保留下來?愛因斯坦大腦、愛迪生的最後一口氣
    尼古拉特斯拉反重力飛行器手稿下面就來盤點被保留下來一些名人的器官。第一:愛因斯坦的大腦。愛因斯坦堪稱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沒有之一,有人說如果沒有愛因斯坦,人類文明至少倒退200年,這句話雖然看起來有點誇張,但是事實卻是如此,愛因斯坦創立的那些理論至今還在深深影響著人類的方方面面,現代科學體系幾乎都是建立在愛因斯坦創立的理論的基礎上進行的延伸而已,所以沒有愛因斯坦不敢相信人類社會會發展什麼樣子,愛因斯坦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除了他勤奮刻苦以外
  • 私募大佬歸江的讀書筆記:《愛因斯坦傳》-埃斯克森版
    基金商城1折起購   私募大佬歸江的讀書筆記:《愛因斯坦傳》-埃斯克森版  【導讀】上海信璞投資公司合伙人歸江的讀書筆記。  讀傳之樂   讀傳記就像壘個屬於自己的蠟像咖啡館,每一位名人從名字變成為一個鮮活的人,陪你喝茶聊天。
  • 曹衝6歲稱象,古代名人如何培養孩子的?這5種做法值得你借鑑
    司馬光七歲的時候,有一次,他跟小夥伴們在後院裡玩耍,有個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裡的水中。 以下5種方法或許值得你借鑑。 1、言傳身教。 好的父母都是以身作則教孩子的。孝敬長輩,尊重對方,對待事情一絲不苟。 優秀的父母都是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導孩子。
  • 這10大歷史名人的理財故事,99%的人沒聽過!
    愛因斯坦、 馬克思、牛頓、邱吉爾卓別林、胡適、魯迅、馬克·吐溫……這些歷史名人很多人一定聽說過可是關於他們的理財故事99%的人應該都不知道吧下面就跟著小海一起看看關於他們的理財故事吧☟☟☟01 愛因斯坦
  • 人類史上都是名列前茅的牛頓和愛因斯坦,值得後人銘記
    愛因斯坦的歷史地位高還是牛頓的歷史地位高啊?這個問題很難有定論,只能說愛因斯坦和牛頓的歷史地位在人類史上都是名列前茅,他們都是值得後人敬仰的歷史偉人。相比之下,愛因斯坦的理論體系更為高深,比牛頓具有更為廣泛的使用範圍,愛因斯坦的理論往往出現在科幻作品中。從很多有關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排行榜來看,愛因斯坦和牛頓不分伯仲,他們兩位是公認的史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有些是牛頓排第一愛因斯坦排第二,有些是愛因斯坦排第一牛頓排第二。
  • 博物館珍藏的名人器官有哪些?從伽利略牙齒,到愛迪生最後一口氣
    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信息快速傳播的現代,名人效應都是存在的,通常公司推出新產品,也會選擇有名氣的演員代言,從而提高名氣。而今天要說的是那些收藏至今的名人器官:從伽利略的牙齒,到愛迪生的最後一口氣。
  • 孫小淳教授入蜀講落下閎 首先拜訪四川歷史名人杜甫
    2月25日,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國際科學史學院院士孫小淳抵達成都的次日,大清早直奔杜甫草堂,沿著詩聖的足跡,尋找詩意的棲居。孫小淳教授拜訪杜甫草堂儘管這次做客名人大講堂,孫小淳教授要解讀落下閎的天文世界,但他曾帶隊勘查落下閎的故裡閬中古城,對落下閎的名人軼事信手拈來,而他對同列四川首批十大歷史名人的杜甫同樣興趣濃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