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冰層融化使得灰海豹接觸到一種新型寄生蟲Sarcocystis pinniped(插圖),該病原體導致海豹肝功能衰竭並死亡。圖片來源: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局;Pierre Yves-Daoust(插圖)
本報訊 當野生動物病理學家於2012年趕到加拿大新斯科舍省海岸時,他們看到一片令人毛骨悚然的景象。數千隻長有黑色或銀色斑點的灰海豹躺在地面上,其中1/5已經死亡,儘管沒有任何外部症狀顯示它們患有何種疾病。近日研究人員公布了海豹的屍體解剖結果。研究人員發現,406隻死去的海豹感染了一種新月形狀的寄生蟲,這種寄生蟲摧毀了其肝臟系統。此外,他們還解釋了北極圈融冰是如何「幫助」這些寄生蟲在全世界的海洋中傳播。
這種寄生蟲屬於肉孢子蟲屬(Sarcocystis),它並不一定會殺死自己的宿主。然而,寄生蟲在灰海豹身上似乎採取了一種截然不同的寄生模式。馬裡蘭州貝塞斯達市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的Michael Grigg說:「和低水平的感染相反,它徹底破壞了肝細胞的架構。」研究人員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了灰海豹的組織並追蹤了該寄生蟲的遺傳譜系。Grigg和其他研究機構的同行認為,這種寄生蟲是Sarcocystis canis(常存在於狗體內)的近親。他們將這種新發現的寄生蟲命名為Sarcocystis pinnipedi。
因為環海豹要依靠冰為幼年海豹建造洞穴,在歷史上,它們一直和灰海豹生活在不同的區域(灰海豹主要棲息在溫暖的海域中)。華盛頓州西雅圖市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漁業科學技術辦公室海洋生物學家Sue Moore說,過去30年來,覆蓋北極圈的1/3冰層已經消失,灰海豹開始為了捕食其最「中意」的獵物不得不來到環海豹的領地。她表示,由於它們的生活環境開始重疊,這兩種海豹首次共同生活在相同的區域,因而接觸到這種新型寄生蟲。
加拿大卑詩省農業部獸醫病理學家Stephen Raverty說,北極冰層的消失使得曾經只在低緯度地區「生活」的寄生蟲向北轉移。Raverty和同事首次在北極圈白鯨體內發現通常只存在於貓科動物身上的寄生蟲Toxoplasma gondii,這種寄生蟲可引起感染性失明和女性流產。Raverty指出,目前尚不清楚這些病原體是如何跑到白鯨身上的。
一些科學家推測,20年內,北極圈內的冰將全部消失。Moore呼籲更多研究關注氣候變化對海洋哺乳動物健康造成的影響。(段融)
《中國科學報》 (2014-02-20 第2版 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