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北極融冰釋放致命海豹寄生蟲

2021-01-13 科學網

 

北極冰層融化使得灰海豹接觸到一種新型寄生蟲Sarcocystis pinniped(插圖),該病原體導致海豹肝功能衰竭並死亡。圖片來源: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局;Pierre Yves-Daoust(插圖)

 

本報訊 當野生動物病理學家於2012年趕到加拿大新斯科舍省海岸時,他們看到一片令人毛骨悚然的景象。數千隻長有黑色或銀色斑點的灰海豹躺在地面上,其中1/5已經死亡,儘管沒有任何外部症狀顯示它們患有何種疾病。近日研究人員公布了海豹的屍體解剖結果。研究人員發現,406隻死去的海豹感染了一種新月形狀的寄生蟲,這種寄生蟲摧毀了其肝臟系統。此外,他們還解釋了北極圈融冰是如何「幫助」這些寄生蟲在全世界的海洋中傳播。

 

這種寄生蟲屬於肉孢子蟲屬(Sarcocystis),它並不一定會殺死自己的宿主。然而,寄生蟲在灰海豹身上似乎採取了一種截然不同的寄生模式。馬裡蘭州貝塞斯達市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的Michael Grigg說:「和低水平的感染相反,它徹底破壞了肝細胞的架構。」研究人員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了灰海豹的組織並追蹤了該寄生蟲的遺傳譜系。Grigg和其他研究機構的同行認為,這種寄生蟲是Sarcocystis canis(常存在於狗體內)的近親。他們將這種新發現的寄生蟲命名為Sarcocystis pinnipedi。

 

因為環海豹要依靠冰為幼年海豹建造洞穴,在歷史上,它們一直和灰海豹生活在不同的區域(灰海豹主要棲息在溫暖的海域中)。華盛頓州西雅圖市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漁業科學技術辦公室海洋生物學家Sue Moore說,過去30年來,覆蓋北極圈的1/3冰層已經消失,灰海豹開始為了捕食其最「中意」的獵物不得不來到環海豹的領地。她表示,由於它們的生活環境開始重疊,這兩種海豹首次共同生活在相同的區域,因而接觸到這種新型寄生蟲。

 

加拿大卑詩省農業部獸醫病理學家Stephen Raverty說,北極冰層的消失使得曾經只在低緯度地區「生活」的寄生蟲向北轉移。Raverty和同事首次在北極圈白鯨體內發現通常只存在於貓科動物身上的寄生蟲Toxoplasma gondii,這種寄生蟲可引起感染性失明和女性流產。Raverty指出,目前尚不清楚這些病原體是如何跑到白鯨身上的。

 

一些科學家推測,20年內,北極圈內的冰將全部消失。Moore呼籲更多研究關注氣候變化對海洋哺乳動物健康造成的影響。(段融)

 

《中國科學報》 (2014-02-20 第2版 國際)

相關焦點

  • 北極致命病毒暴發:千隻海豹死亡
    2019年11月7日,發表在《自然-科學報告》上的一項新研究指出,北極海冰消融或與致命病毒的暴發有關,可能對海洋哺乳動物造成巨大威脅。研究團隊對2001年至2016年間暴露和感染PDV病毒的海洋哺乳動物數據進行了取樣及分析。取樣動物包括:海豹、海狗、海獅、海獺等。PDV病毒:海豹瘟熱病毒。一種致命病原體,曾致北大西洋大量海豹死亡。
  • 北極冰層存在致命病原體,已造成18000海豹死亡,還在不斷擴散中
    北極海豹PDV病毒也叫海豹犬溫熱病毒,是一種致命的病原體,這種病毒曾經在大西洋爆發過,造成了大量的海豹死亡。科學家通過遙感衛星監測發現,海獺也被大量感染。北極這項研究於2019年11月7號發表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上。報告表明,氣候的變化會導致病情新一輪的傳播。PDV巔峰病毒於1988年在北歐被首次發現,估計已有18,000隻海豹,死於這個病毒。
  • 專家:北極融冰致全球三月寒冷
    對此,專家表示,席捲英國和歐洲、北美大部分地區的暴風雪和倒春寒,與北極海冰大面積融化有關,全球變暖在製造著「一個個極端天氣」。探因 北極融冰導致北半球天氣反常今年3月席捲北半球的暴風雪和倒春寒與2012年3月的溫暖春天形成了強烈對比。
  • 北極高溫創新高, 致命病毒大肆釋放, 地球還有機會拯救嗎!
    全球高溫的降臨,使南北極變得面目全非,大量冰川的消融,溫室氣體的釋放,都給科學家造成極大的困擾。前段時間有一項研究報告指出,西伯利亞地區經歷百年難得一遇的高溫,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如今出現的各種災害,都在提示著人類地球已經進入一種惡化狀態。尤其是北極的氣候,讓人根本承受不住,北極溫度常年低下,現在一度達到38攝氏度,這種高溫的出現怎麼能讓人不擔憂呢?
  • 【長者風採】北極動物之三:北極海豹與海象
    北極動物之三:北極海豹與海象北極海豹憨厚可愛,但,近數十年來,「見北極熊容易,見北極海豹難」。何故?人類之中的貪婪者大量捕殺海豹牟利。在此情況下,雖然我去過北極19次,但拍攝到清晰的海豹全身照片只有兩次(照片1-2),其他兩張是外國朋友贈送(照片3-4)。有感海豹現狀,填詞一首《菩薩蠻•關愛海豹》:憨厚可愛數海豹,偏有貪者捕殺狂。當今赴北極,相見海豹難。
  • 北極的融冰
    看過很多文章關於北極的融冰情況。相同的觀點就是地球溫度升高,造成北極的冰雪融化。但是我更想知道北極融化後,出現的甲烷(注:是天然氣、沼氣等的主要成份,也叫瓦斯)或二氧化碳氣體,是冰雪中封凍了很久,現在融冰而出現的?還是剛剛才形成的,就是地球溫度升高才剛釋放出來的?
  • 科學網—海豹順風耳水陸通吃
    本報訊 近日,一項新研究顯示,無論在陸地還是海洋,斑海豹都有極好的聽力。一直以來,科學家懷疑海豹使用回聲定位在黑暗的北極水域搜尋獵物。但是斑海豹也會待在水面之上,在浮冰上產仔和照顧幼崽。 研究人員訓練了兩隻來自美國阿拉斯加州的斑海豹幼崽——Amak和Tunu,教它們在聽到一種聲調時用鼻子接觸目標。通過一系列頻率檢測,科學家發現海豹在水下能夠發覺7個八度的聲音。但是令人驚訝的是,它們在陸地上也有極好的聽力。 該研究小組近日將相關論文發表於《實驗生物學期刊》上。
  • NASA對夏季的北極融冰情況進行飛行測量
    來源: NASA/John Sonntag今年早些時候,北極海冰量已經連續第三年降到冬季的歷史記錄新低。目前,NASA正在安排一系列航空設備,觀測格陵蘭島北部在融冰季節對北極最古老、冰層最厚地帶的影響。
  • 男子發現海豹鼻子上長了條「寄生蟲」,了解原因後,令人哭笑不得
    男子發現海豹鼻子上長了條「寄生蟲」,了解原因後,令人哭笑不得生活如此多嬌,只因你最閃耀,自然界中生活著許多種動物,為了能夠在這個社會上更好的生存下去,聰明的小動物,個個都會進化出獨特的生存技能,生活在海洋中的動物也不例外,一名男子發現,海豹的鼻子上長了條寄生蟲
  • 捕獵教學班——跟北極熊學學捕海豹的技巧
    眾所周知北極熊是北極冰面上的霸主,但是北極熊的日子其實也不像我們想像中那麼好過。當北極的春天來臨時,海面上的冰開始融化。北極熊的主要食物——海豹,很不好抓!它們一般躺在浮冰上休息,周圍都是冰洞,一旦發現危險降臨,它們就會開啟豹走模式,迅速竄入水中,一旦入水,北極熊再想抓到它們就難如登天了。所以北極熊得先隱蔽,在水下潛伏到海豹附近,趁海豹不注意的時候,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將海豹擒住咬死。
  • 北極永凍層融化釋放了大量的病菌
    但是,北極的變化更為戲劇化。北極地區的氣溫增長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北極海冰的覆蓋程度每年夏天都在減少。格陵蘭冰蓋也變得不越來越不穩定。但也許最令人不安的是永久凍土地下發生的變化。它像一個巨大的冰櫃,凍住了大量微生物。
  • 什麼叫一報還一「豹」,在南極作威作福的海豹,在北極遇上剋星
    相比於南極的企鵝,北極的北極熊,海豹的知名度遠遠沒有這兩位高。但是在極地這個圈子裡,海豹是對這兩位生活產生很大影響的動物。對於北極熊來說,如果沒有了海豹,菜單裡就少了一大主食。對於企鵝來說,如果沒有了海豹,它們可能要興奮到大擺宴席來慶祝。
  • 科學家稱北極永凍層融化或釋放出致命的遠古病毒
    據外媒報導,科學家警告稱,隨著氣候不斷變暖,北極永凍層融化將可能釋放出沉睡數萬年甚至幾十萬年的病毒和細菌。 科學家們越來越意識到,人家氣候變化的不斷加劇,人類將面臨越來越多的麻煩。
  • 氣候變暖或喚醒極地凍土裡的致命病毒
    但隨著地球穩步進入更溫暖的未來,極地的冰川凍土正面臨著更大的融化風險,某些潛伏在冰層中的致命病菌,也許正伺機而動,待時機成熟時殺人類一個「回馬槍」。北極湖泊因自然規律而固有的周期性融化會釋放出之前被凍結的病毒,它們會被候鳥帶走或隨融水進入海洋中,傳播到人類居住的地方。最近,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一項研究顯示,北極海冰的減少會加速傳播一種可能威脅北太平洋海洋哺乳動物的致命病毒Phocine distemper virus (PDV)。PDV是一種已知的致病菌,在某些海豹種群中已經存在了幾十年。
  • 北極進入緊急狀態!柴油洩漏、致命病毒、溫室氣體,對人類的復仇...
    不少學者預測,如若人類繼續揮霍無度,終將會遭受到自然環境的復仇,而北極就是最好的例子。2020年5月29日,俄羅斯金屬巨頭諾裡爾斯克鎳業(Norilsk Nickel)旗下子公司擁有的一個柴油罐洩漏,20000噸柴油流入北極土地、河流,北極被迫進入緊急狀態。而造成這一災難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永久凍土融化導致的土壤坍塌,永久凍土的融化會對基礎設施造成嚴重威脅,有可能造成泥石流和建築物、道路和石油管道的破壞。
  • 一個禮拜就能斷奶的北極動物——冠海豹
    北極作為地球上惡劣環境之一,這裡的動植物資源雖然不像南極那般貧瘠稀疏,但作為常年寒冷的地方,這裡的動物資源還是遠比不上熱帶雨林,最熟悉不過的應該要數北極熊了,而事實上除了北極熊這裡的寒冷陸地上還有北極狐,北極麝牛以及北極馴鹿等哺乳動物,而在這其中,還有一種較為奇怪的動物,那就是冠海豹,這種海豹除了擁有一個獨特的外觀以外
  • 北極最高溫38℃、南極驚現紅雪,2020這個世界會好一點嗎?
    @ins franslanting世界各地的冰川正迅速縮小,冰封了數萬乃至數十萬年的微生物和病毒,或將被釋放 同在北極圈的格陵蘭島,最近也出現了顯著融冰事件溫度升高,北極熊沒有了浮冰,無法捕獵海豹。 在附近一天之內就有18隻海豹死亡,一個月就有60隻已知的死亡海豹。
  • 科學網—象海豹為何善於潛水
    前不久,在海洋哺乳動物協會學術交流會上,研究人員報告稱,象海豹血液中一氧化碳含量增加是幫助這種動物進行海底潛水的重要因素,研究除了幫助解釋象海豹如何能長久地保持在海底,這項工作還能可以幫助人們治療器官缺血缺氧的相關疾病。 象海豹是卓越的潛水員, 可在水下停留90分鐘,能在超過1700米潛水深度尋找食物。
  • 北極溫度高達32℃,或許,我們要與北極熊說永別了......
    這看似不算極度高溫的天氣,對於北極圈來說,卻是致命的!要知道,北極圈往年的平均溫度只有10度,相比之下,今年,這一地區的溫度,整整高了22度!22度,可以融化多少動物賴以生存的北極海冰。那場景,就像朱愛朝老師在《時節之美》中所描述的那樣——從北極冰川上分離出來的大大小小的冰山,正以很快的速度融化。在冰上生活的海豹只能向更寒冷、更往北的地方遷移。北極熊最愛吃的海豹走了,北極熊的肚子也餓得「咕咕」叫了好多天。北極熊在冰冷的海水中遊著,渴望早一點見到冰山,早一點看到海豹。
  • 北極最高溫38℃、南極驚現紅雪,這個世界會好一點嗎?
    同在北極圈的格陵蘭島,最近也出現了顯著融冰事件,由於永久凍土的消失,北極現在甚至開始變得綠意盎然,看起來很美,但這種趨勢卻十分的危險。溫度升高,北極熊沒有了浮冰,無法捕獵海豹。在北極,數十萬頭海象被逼上絕路,為了獲得生存空間,只能遷徙,好不容易爬上懸崖,下一秒卻不幸摔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