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物質最早由卡爾.安德森在1932年提出,當時安德森意識到任何物質都會有其對應相反的物質存在,當兩個物質彼此接觸時就會瞬間抵消進而全部變成能量釋放出來,因此反物質的質能轉化率是100%,這就意味著反物質擁有巨大能量和威力。
愛因斯坦在狹義相對論中第一次為人類揭開了質量和能量的關係,愛因斯坦犀利的指出一個有質量的物體在放出能量的同時一定會損失質量,損失的質量越多其能量也就越強,由此得出來著名的質量方程E=MC²
我們平常用的炸藥和煤炭在反應前後的質量也是不一樣的,不過這種質量虧損非常非常小,所以籠統來說化學反應前後質量不變,但質能方程告訴了人類微小的物質對應著巨大的能量,區別在於你能不能把它釋放出來。
人類在之後製造的原子彈和氫彈就是對質能方程的完美證明,核彈中的核反應比化學反應要強大的多,氫彈的核反應前後質量虧損達到了0.7%,也就是說氫彈能把0.7%的質量完全轉化為能量。而反物質可以將100%的質量完全變成能量,因此一克反物質如果與空氣進行接觸,那麼這一克反物質馬上就會和一克空氣發生湮滅,最後釋放出4.28萬噸TNT的威力,而人類目前為止爆炸的最大氫彈達到了5500萬噸TNT當量,所以說一克反物質是無法毀滅地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