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本縣在海外最出名的就是它的吉祥物——熊本熊,這隻眼神呆萌的胖黑熊是比熊本縣本身還要出圈的存在。
因為熊本熊的熊形象太過於深入人心,以至於大家經常發出一個疑問:熊本縣之所以叫熊本,是因為經常熊出沒嗎?
雖然熊本縣將一頭熊作為吉祥物,名稱中也有一個熊字,但是熊本這個名字本身與熊可是半點關係都沒有,甚至熊本縣內都很難見到熊的蹤跡。
以前九州的宮崎縣·大分縣·熊本縣境內曾經被認為野生熊絕跡,最近幾年才陸續出現野生熊的目擊情報。
更何況日本山區眾多,許多地方都有熊出沒的痕跡,熊本縣與熊本身似乎關係不大。
其實熊本縣在明治時代還不叫這個名字,當時的名稱是白川縣。熊本在古代屬於肥後國境內,當時寫作隈本,隈字在日語中恰好跟熊字的發音相同。
肥後國的一位大將軍加藤清正覺得隈字與敬畏的畏太像了,不符合武士的氣質,就將隈字改為熊,凸顯一下威風勇猛的感覺。
於是熊本的名字就這樣沿用下來,1867年白川縣更名為熊本縣。
像熊本這樣名稱來源曲折的日本地名還不少,望文生義可不行。
如果有人到廣島或者岡山旅遊的話,在高速公路旁或者地圖上經常會看到「中國地區」或「中國地方」的字樣。
不過這個「中國」可跟我們的中國沒有半毛錢關係。日本的中國地方是指本州島西部由鳥取縣、島根縣、岡山縣、廣島縣和山口縣組成的區域。
至於為什麼叫中國,原因眾說紛紜,這個名稱來源於公元9世紀前後的平安時代,當時的行政中心是以京都為主的首都圈,另外比較重要的地方政權還有福岡縣的太宰府,夾在京都和太宰府直接的地區就乾脆叫做中間之國,簡稱中國。
另有一說是以京都為中心,周邊地區被分為遠國、中國、近國,中國地區所在的位置正好屬於中國。
日本除了有中國,還有「洛陽」,在京都一些地區經常可以看到以洛陽為名的地方。
這個名字就不太一樣,跟中國的洛陽確確實實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眾所周知古代京都的城市規劃是仿照唐朝都城而建,以朱雀大街為中心線,東側為左京,西側為右京。公元803年,日本遣唐使菅元清公提倡將左京命名為洛陽城,右京為長安城,讓整個京都更唐朝化一些。
大概在當時的日本人眼裡這就是洋氣吧。(笑)
後來因為地勢的緣故,長安城衰落洛陽城興盛,目前京都市的中心地區恰好是洛中,所以在日語中前往京都也叫做上洛。
有洛中就有洛外、洛西等地名,以後在京都看到洛陽XX也不用太大驚小怪啦。
雖然中國和日本同為使用漢字的國家,但是因為文化導致語音語義不同,即使是相同的漢字也會誕生出完全不同的含義,因此有的日本地名會讓中國人產生一頭的黑人問號。
比如大名鼎鼎的「我孫子市」。
不了解的人看到這個地名八成覺得是在罵人,但是日本的「我孫子」還真的不少。日本的千葉縣有「我孫子市」;大阪有「我孫子站」;推理小說家叫我孫子武丸、運動員叫我孫子智美……
雖然聽起來這名字就跟開玩樂一樣,但與中文的意義千差萬別。
我孫子在日語中念「abiko」,在日本還沒有叫做日本的時候就作為姓氏使用,據說是來自古代氏族阿毘古,因為在學習漢字之前日本基本沒有通用文字,只留下abiko的音,因此漢字寫法眾多,有阿毘古、我孫子、吾彥、安孫子、網引等多個同音不同形的寫法。
後來這個氏族有一部分人移居到大阪附近,把我孫子的名字也一併帶過去了,現在滋賀縣還有安孫子這個地方。
地名雖小,卻蘊含著當地的歷史和文化,細細究來倒也是了解了日本文化的另一面。
文字 / 信醬
排版 / 信醬
資料來源/
city.abiko.chiba.jp
toyoseikico.co.jp
dogatch.jp
cyber-world.j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