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龍葵草
在中國,幾乎家家戶戶都已經通電了,電能不僅提高了我們日常生活的方便性,還大大提高了生活質量。我們日常使用最多的電是交流電,即電流的波形在一個周期內會出現正負波動,直流電則不會出現波動。交流電和直流電相比擁有多個優勢,第一是有利於長遠距離的傳輸,第二是易於產生,那麼誰是最早推廣交流電的人呢?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位科學人物的名字,他就是尼古拉斯·特斯拉。根據百度百科顯示,特斯拉是塞爾維亞裔美籍發明家、物理學家,同時還是機械工程師和電氣工程師。他於1895年為美國尼亞加拉發電站發明了發電機組,該發電站成為當時世界首屈一指的發電站。之後他還發明了無線電遙控船、收音機、傳真機、霓虹燈管等產品。
和他同一時期發光發熱的科學家還有很多,比如愛迪生。不同的是愛迪生主張使用直流電,而特斯拉主張使用交流電,後來歷史證明了特斯拉的主張是正確的,直流電確實無法得到更廣泛的推廣。除此之外,據說特斯拉生前還提出了不少驚為天人的言論,其中有一個言論就是:太陽系被一個龐大的球體保護罩包裹著。
特斯拉的言論在當時並沒有掀起太大的浪潮,因為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之前,人類只能通過天文望遠鏡去窺探宇宙,觀察範圍十分有限。後來蘇聯和美國先後飛出地球後,才拉開了人類探索宇宙的序幕。上世紀七十年代後,美國在太空探索方面稍微領先蘇聯,美國宇航局除了將太空人送上月球之外,還多次發射深空探測器。
也正是因為美國的率先探索,讓人們逐漸意識到特斯拉的預言似乎是真的。根據記載,1977年美國宇航局發射了旅行者一號,它的定位是人類首架深空探測器,然後帶著一張金屬特製唱片飛向深空。直到2005年,旅行者一號飛到了距離太陽大約90億公裡的地方,然而這還不是太陽系的邊緣。在之後的飛行中,旅行者一號的速度逐漸慢了下來。
不僅是旅行者一號,之後的旅行者二號以及其他深空探測器也遭遇了同樣的情況,不幸的是有幾架探測器最後莫名其妙地被摧毀了,這其中就有1972年發射的先驅者10號。根據記載,先驅者10號飛到距離地球大約80億公裡的地方,速度從原來的每秒鐘10公裡驟降為每秒鐘10米,地球監測設備顯示它最終失聯了。
這些深空探測器的遭遇讓人不禁聯想到了特斯拉的預言,太陽系外可能存在一個巨大的能量罩阻礙系內的物質飛出系外。其次,NASA科學家通過研究旅行者一號傳回來的圖像發現,它在遠距離的拍攝幾乎很難捕捉到太陽光,換而言之太陽光隨著傳播距離的增加在減弱,但太陽系的直徑大約是1光年左右,而且太陽系內的密度並不高。
但是大多數太陽光依然無法傳播到太陽系之外,這可能說明太陽系的邊緣存在阻擋光線傳播的層次。筆者在網絡上搜索了一下關於太陽系分層的圖片,果真發現了以下這張圖片。圖片中表明了太陽系的各個層次,其中太陽距離最遠的行星海王星有50億公裡的距離。海王星之外30億公裡的層次中還存在冥王星和小行星帶,因此太陽系的範圍至少有80億公裡。
如果有飛行器飛過了海王星所在的位置繼續往外飛行,那麼它的速度很可能會逐漸降低,而且降速的距離達到60億公裡,這段距離被稱為「物質減速區」。物質減速區之後是運動停止區,也就是探測器可能會被毀滅或失聯的區域,這個區域從距離太陽110億公裡開始,其範圍是多少目前並沒有定論。
曾有學者指出,特斯拉預言的太陽系保護罩應該就是冥王星之外的層次,即物質減速區和物質停止區。那麼特斯拉在沒有天文望遠鏡和雷達等探測設備的情況下,是如何得出這一預言的呢?對此許多科學家表示懷疑,探測能力更強的射電望遠鏡是在二戰之後才發展起來的。而射電天文又分為主動和被動,如果想要探測太陽系的層次結構,就必須要用主動的方式。
總而言之,那個時期的科學設備是不足以支撐特斯拉進行觀測和研究,那麼他的預言存在兩種可能性,要麼是他真實提出來過的,要麼是後人根據他真實的研究杜撰出來的。如果是特斯拉自己提出來的預言,那麼他生前應該要進行大量的天文觀測和計算才能得到這一預言,但根據了解特斯拉生平事跡的人介紹,他進行過的天文觀測並不多。
如果是後人杜撰的說法,那麼很多證據可以支持這一說法。比如前面說到的先驅者10號在120億公裡之外撞毀了,後來經過NASA官方的證實,先驅者10號是因為沒有電量支持失聯了。而且旅行者一號如今已經飛到距離地球220多億公裡之外,它還能向地球傳輸回數據,這說明它保持良好的運行狀態,並沒有受到所謂的太陽保護罩的影響。
國外除了流傳著特斯拉的各種預言之外,還有說法指出特斯拉生前曾經獲得11次諾貝爾獎,然而特斯拉一次獎都沒有去領取。這樣的故事聽起來確實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巨大的幫助,但這種故事缺乏事實依據。國外有網友以尼古拉·特斯拉的名字去搜查,發現在諾貝爾獎的提名信息庫中,特斯拉的名字只出現過一次,這一年是1937年。
然而那一年的諾貝爾獎獲獎名單上並沒有特斯拉的名字,網絡上也沒有其它證據證明特斯拉獲得過11次諾貝爾獎,由此可見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毫無疑問,特斯拉是人類歷史上一位偉大且充滿故事的科學人物,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後代人應該尊重特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