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one反常識思維
別想說服我
我簡單說一下這個標題的寓意,舉一個例子,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接收信息都會有一個門檻,對於這個門檻,通常他們都不會當真。
我認為自己是一個理性的人,在面對一些事情時,通常不會人云亦云。
比如看到許多媒體報導加拿大扣押孟晚舟的事件,許多人義憤填膺,說什麼一些國家嫉妒中國,嫉妒華為。
我通常會去先看一下加拿大方出的判決書,了解一下到底為什麼孟晚舟會被扣押。
一些媒體發表的有關政治事件的言論,我通常是感覺不太行的。
大多數時候我就是當個玩笑,聽聽看看。
你不要笑,其實我們都有同樣的毛病。
蒙洛迪諾說,人做判斷的時候有兩種機制:一種是「科學家機制」,先有證據再下結論;一種是「律師機制」,先有了結論再去找證據。
世界上科學家很少,你猜絕大多數人使用什麼機制思考?
每個人都愛看能印證自己已有觀念的東西。我們不但不愛看,而且還會直接忽略,那些不符合我們已有觀念的證據。
給觀眾想要的東西,比給觀眾事實更能賺錢,也更能博眼球。
而大多數觀眾想要什麼呢?他們想要的只有娛樂和確認。觀眾需要新聞能用娛樂的方式確認他們已有的觀念。
今天,我們的媒體和網絡上有各種觀點鮮明的文章和報導,它們或者罵得特別犀利或者捧得特別動人,觀眾看得暢快淋漓,十分過癮。
但是這些文章提出什麼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沒有?說過什麼能夠修正我們現有思想的新信息沒有?
沒有,都沒有。它們只是在迎合和肯定人們已有的觀念而已。
因為它們的生產者知道他們不需要取悅所有人。他們只要能讓自己的「粉絲基本盤」高興就已經足夠獲利的了。
他們是「肯定販賣者」。政治辯論?其實是一種娛樂。
Part two成功的解藥
打遊戲的三個境界
我認為那些打遊戲上癮的人非常值得敬重。他們忠於遊戲,如同一項事業一般。
遊戲為什麼這麼好玩?這就要說到打遊戲的三個境界。
第一個境界是好玩。在遊戲世界裡,你可以做在現實生活中不能做的事情。
在遊戲裡你可以拿著斧子與別人對砍,你可以騎著大鳥在天空中遨遊,你可以滅掉一個國家。
總之你想幹啥就幹啥。
一個沉浸在這種「好玩」境界中的玩家是快樂的。
遊戲是他們生活中的消遣和點綴。
遊戲的第二個境界是追求成就感。在這個境界裡,玩家不眠不休的打遊戲。
你會想,他們為什麼不把這些時間用在現實的學習和生活中呢?
原因是這樣的,在遊戲中有付出就會有回報,而且他的回報是非常迅速地,也可以說是即時的。
只要你打贏一場,你的經驗值就會上升,戰利品就會到手,這也是遊戲會使人上癮的原因。
遊戲的第三個境界是體育和科學的境界。
進入這個境界的玩家不是「玩」遊戲,而是「訓練」,甚至是「研究」遊戲。
他們不再對升級和獲得裝備之類的事情興奮,他們追求的是技藝。
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電子競技。
Part three霍金的答案
醫學研究能當真嗎?
答案是不能。
因為在醫學研究中被廣泛使用的統計的方法,其實是非常不可靠的。這裡面帶了一些偏見。
科學家是有偏見的。
他可能因為拿了醫藥公司的資助而希望證明一個藥物的療效,他更可能為了能發表有轟動效應的論文而追求驚人的結果。
科學是成年人玩的東西。
我認為抱著謙卑的情緒去「仰望科學」是個錯誤的態度,正確的視角應該像下棋一樣,是俯視。
我們通常所認為的醫學常識大多數是錯的。「補鈣要加D」純屬扯淡——我們幾乎每個人都已經有足夠多的維生素D,根本不需要從鈣片和善純片裡獲得。
新的報告說,一般人可以從陽光中(白人每天日照5分鐘,有色人種15~20分鐘)獲得維生素D,而少數青春期女生和老人也許需要通過從食物中補充一點。
推書時間。本書值得一讀的理由可歸結為四點:第一是新穎性。
正如本書的書名《萬萬沒想到: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所示,本書所介紹的知識大多是與流行說法背道而馳的,可以改變我們很多固有的錯誤觀念。
我說本書有用也基於這個理由,畢竟,閱讀一大堆老生常談而不改變原來的想法,無異於浪費時間。
第二是科學性。本書的新穎,絕非信口開河的標新立異,而是由嚴謹的科學實驗得到的結論。唯此才能有力地顛覆舊觀念。這也是我認為本書很靠譜的理由。
第三是可操作性。本書不只是價值觀的指針,更是行動的指南。有很多具體建議幫助你把領悟的道理付諸實施,這是很多類似作品所難以企及的。
第四是深刻性。本書不僅提供了知識,更提供了獲得知識的方法和判斷知識是否可信的準則,即所謂「元知識」的內容。
讀過本書,對於今後接受和評判新知識具有指導意義。此外,本書的可讀性也是出類拔萃的。語言生動,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