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蒂貓、小豬佩奇、海綿寶寶……這些卡通圖案若是鋪在徐徐爬動的活體小烏龜背上,是怎樣一番光景?近日記者發現,為吸引顧客眼球,不少商販恣意改變著小動物的外形。專家指出,這些「易容術」不但給動物帶來痛苦和傷害,也可能會對接觸者和自然環境造成影響。
烏龜背上開雛菊,上千圖案任挑選
「給我看看給我看看!」「呀,它背上還有花呢!」……傍晚,四歲的果果和往常一樣,在爺爺陪同下來到小區廣場。除了每天都要帶著的皮球、玩具槍,果果手裡還多了個塑料盒。裡面一隻動來動去的小烏龜,立刻引起了幾位小夥伴的興趣。
果果的「雛菊」烏龜
「我自己挑的!」見小龜受到關注,果果乾脆打開蓋子,好更清楚地進行展示。記者看到,龜殼上覆蓋了一層鮮豔的草綠色,還開滿大大小小的白色雛菊,很是絢麗,連小小的頭部、四肢和尾巴都被染上了綠色。
「咱附近就有賣的,超市、菜市場我也見過,挺多的。」見孩子感興趣,有家長詢問果果爺爺從哪兒買的小龜,老人熱情給予了指點。
記者來到北京國際玩具城,在二樓的一家攤位找到了這種炫彩小龜。它們被裝在大小不一的籠子裡,龜殼上印製著各種孩子喜歡的卡通圖案,標價15-30元不等,如果光要烏龜可以砍價到10元。「特別受歡迎,我都賣出去幾百隻了!」攤主表示,孩子尤其喜歡彩殼烏龜,基本「看到這種就不要普通的了。」
攤主售賣的彩殼烏龜,標價15元
記者拿起一隻小龜,摳了摳它殼上的圖案,發現十分牢固。「是印上去的,不是貼紙,不會掉,你放心。」攤主又指指水盆裡幾隻手掌大小的深綠色烏龜,「不過它以後會脫殼,長大了就會變成這樣。」
網絡上,彩殼龜、七彩龜、炫彩龜等售賣情況更為普遍,圖案多達上千種。一隻售價6.5-9元不等,若是一次批發500隻,最低可到不足3元。評論顯示,人們購買這種烏龜主要為了給孩子玩,再就是擺攤使用,店家甚至還會贈送地攤叫賣錄音。
養殖擴大價格低,商家折騰為逐利
這種小烏龜是什麼來歷,背上圖案是如何製作的呢?記者詢問網店客服人員得知,龜殼圖案系列印噴繪而成,類似做手機殼的工藝。有的還會在表面多加一層膜,這樣圖案更不容易褪色。一家網店甚至掛出宣傳視頻,展示了製作過程——工人將一筐小烏龜排列固定在平板上,噴繪完成後放上傳送帶,經過水霧衝洗再依次包裝到塑料盒中。
網上售賣的彩殼烏龜
科普作家李維陽,從小特別喜歡動物,養過不下300種動物。他告訴記者,常見的彩殼龜叫做巴西龜,屬於外來物種。而烏龜殼並非看上去那樣「鋼板一塊」,它結構類似角質層,需要透氣,以及陽光照射。用於彩印的都是出生不久、呈嫩綠色的幼龜,它們的龜殼很軟。除了噴塗過程帶來的傷害,鋪上一層緻密防水的東西,容易導致甲殼表面乾燥,無法通過曬太陽進行鈣質轉換,對烏龜健康肯定是不利的。
「本來想讓孩子驚喜一下,結果糟心透了!買兩個,回來就死了一個,另一個也半死不活的。看龜背上印的圖案,嘴上也印到了,可以想像這個印的過程很殘忍,以後不會再買這樣的啦!」記者看到,買家評論中,不乏對烏龜活力不足的抱怨。
為什麼要對烏龜動手腳?在李維陽看來,這是商家一種逐利行為。他回憶,上世紀90年代,巴西龜引進國內還沒多久,物以稀為貴,一隻剛出殼的幼龜能賣到10塊錢左右,在當年算得上一筆巨款了。「後來隨著養殖種群擴大,幼龜價格跌到2元左右一隻,而且還賣不出去。這麼一改裝,放在遊攤、夜市、玩具店,很多人覺得新鮮,能賣到十幾元一隻,就給商家折騰烏龜提供了動力。」
青蛙整容成五彩,剪掉魚尾變桃心
除了巴西龜,李維陽印象深刻的還有一種常被整容成彩色的青蛙。他介紹,這種「青蛙」叫做非洲爪蟾,同樣屬於外來物種。在2000年前後售價比較貴,能達到十幾二十元,因為繁殖速度快,漸漸降價,才引得商販動了心思。
網上售賣的「彩蛙」非洲爪蟾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科學家孫全輝告訴記者,正常情況下,非洲爪蟾整體呈灰色,夾雜褐色條紋,一部分經過基因突變的爪蟾會變成透明色。市場上常見的整容青蛙,大部分是白化的非洲爪蟾。花鳥市場商販常將其染成黃色,以「金蛙」名義進行銷售。除此之外,在網絡上記者還見到了被染成紅色、綠色、藍色等多種顏色的五彩蛙。
不止兩棲類動物,魚類也是商家改裝的一大目標。市面上有一種叫做玻璃拉拉的熱帶魚,原本是透明的,養的人並不太多。經人工注射顏料染色後,呈現出明亮的螢光色彩,有「七彩玻璃」之稱。原色玻璃拉拉在市面上不易碰到,經過操作的染色魚反倒更加常見。據李維陽觀察,染色魚很難成活,認識的朋友裡堅持最久的,也僅養活了半年。「當然這類魚本身就不太好養,強行上色肯定雪上加霜。」
在他印象中,最常被上色的還要數鸚鵡魚。「不知是誰琢磨出來的技術,給魚身用雷射打上顏色,寫上字,一般是恭喜發財這類吉祥話。」還有一種較為殘忍的操作——將幼年鸚鵡魚尾巴剪掉,如果魚能僥倖活下來,就只能用背鰭和臀鰭遊泳,看上去像一個桃心,被稱作「一顆心」。
剪去尾巴的「一顆心」鸚鵡魚
這些改裝方式被李維陽視作畸形的審美,歸根結底源於人們對生命價值的不同看法。他回憶更早以前,曾有一種隨身攜帶的寵物瓶十分流行——女孩在自己包上掛個小瓶,裡面裝點水,放一條「娃娃魚」蠑螈。「商販都說特別好活,什麼也不用喂,自己就是個生態系統。但怎麼可能呢?它總是會一點一點死掉,那個過程是非常痛苦的。這些年我參加科普活動時都會去倡導,生命不分高低貴賤,一個蟲,一條魚,一隻鳥,都應該得到尊重。」
異寵不宜作玩物,郵寄活物恐違法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科學家孫全輝表示,像巴西龜、非洲爪蟾這些被人們當做寵物飼養和觀賞的野生動物被稱作異寵(異域寵物)。「包括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及獸類等,它們可能來自野外或是野生種源人工繁育的後代,且往往來自其他國家和地區。」
商家對這些售賣的野生動物進行易容改造,就是為了招攬顧客,增加銷量,沒有考慮往動物體內注射顏料或在動物體表列印刻畫圖案對動物健康造成的影響。而圖案繪料不僅可能會對動物帶來健康損害,對水質和接觸的兒童也可能有害。野生動物屬於大自然,把它們作為寵物和玩物不利於兒童樹立正確的動物保護觀念。
孫全輝指出,野生動物從野外被捕捉、運輸、交易或圈養繁殖,每個環節都會給動物造成傷害,存在嚴重的動物福利問題。例如,很多彩色巴西龜被裝進與體型相當的塑料盒子,空間狹小且環境單調,使動物感到痛苦和恐懼。
此外,逃逸或被遺棄的異寵可能會造成物種入侵,破壞當地生態鏈。巴西龜泛濫就是物種入侵的一個典型案例——巴西龜是最為常見和廉價的龜類寵物,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入侵物種之一。它繁殖力和存活率高,搶奪食物能力強於任何中國本土龜種。目前在野外,巴西龜已經漸漸侵入到我國南北方的各種水體,威脅到同類物種的生存,並導致基因汙染。
對於商家改裝異寵的做法,孫全輝認為相關部門應加強監管,公眾也要拒絕消費。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實施細則》第三十三條第(六)項規定,禁止寄遞或者在郵件內夾帶「各種活的動物」。依據該規定,快遞郵寄烏龜這類活體動物屬於違法行為,網絡平臺應當禁止售賣和寄遞活體野生動物。
喜歡動物要選擇正確的方式,喜愛不能錯愛。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倡導公眾踐行「野生動物友好型」的生活方式,包括不購買、不飼養野生動物作為寵物;不驚擾、捕捉野生動物,在自然環境中欣賞它們的美;不在社交網絡上傳播異寵售賣和娛樂的視頻,而是分享異寵貿易的真相;發現野生動物非法交易的行為,及時向公安機關等執法部門舉報;保護野生動物的自然棲息地。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魏婧
編輯:王海萍
流程編輯: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