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在女二號丁放(施詩飾)徹底背叛男主顧耀東(李易峰飾)和她自己的良心之前,筆者勵人是蠻喜歡她這個東籬君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以陶淵明經典詩句所勾勒的意境為筆名的詩意千金,既有個性又很真實,即便競爭不過女一沈青禾(金晨飾),也一定做不出什麼太為人所不齒的事。
但,她偏偏做了,這也讓勵人忍不住想要對她和她為代表的一類人說點什麼,當然,也包括題目中的那句中國老話。
毛不易在歌曲《消愁》中唱到:「清醒的人最荒唐」。對於大小姐丁放而言,所有的「糊塗事」都是在她清醒時做出來的。本來想求她爸爸救楊一學一家的她,被母親三言兩語之後,就選擇了妥協。
「棄卒保車」,放棄顧耀東、楊一學和公理人心,而保護她父親財神爺的地位,以及母親家庭不承受可能的危機,是她內心覺得為人子女,甚至生而為人必須要做的事情,哪怕是失去自己的幸福,哪怕是泯滅自己的良心。
這一刻,她被親情綁架得明明白白,徹底失去了自我。相比失去一生所愛(顧耀東),失去靈魂的她彷佛只剩一具空皮囊。她也自知無顏面對,就想要用逃避的方式離開愛人不可思議的目光,和這裡的一切。
只是,東籬君啊東籬君,不要自欺欺人了,即便離開了上海,即便它日能夠採菊於東籬之下,即便能夠見到南山,但是還能夠悠然嗎?顧耀東的影子、小女孩福朵兒的樣子,無辜慘死的楊一學的故事,還有自己利用顧耀東信任自己的畫面等等,會不會隨時浮上來?
勵人記得小說《追風箏的人》當中,有對此情此景類似的描寫:「許多年過去了,人們說陳年舊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終於明白這是錯的。因為往事會自己爬上來。」一定會的吧,因為丁放本質上,也是善的。
只是,這個善,有點愚蠢。因為她變相地助紂為虐,哪怕披裹著以愛為名的外衣。也正是從這一點出發,勵人說這個人物的人設崩塌了,因為她東籬君在那裡是文壇領袖,竟然不知道,一句中國老話所說的樸素的道理。
這句話,就是《呂氏春秋》中說的,「父雖親,以黑為白,子不能從」。她父親是什麼樣的人,她當著顧耀東的面說得清清楚楚,但還是執意要這樣做。
所以,丁放這個人物的局限性就顯露無疑,她沒有成為文壇領袖的資格,她沒有「唯有手中筆如刀」的志向,她只是王科達口中「一個寫小說的」而已。當然,她還是一個合格的官宦之家的大小姐。所以,相比女一號沈青禾,她身上又少了一種「不破不立」的決絕。如果女二的故事線,到此為止了,後面再沒有反轉,那這個女二就太單薄了。
父雖親,以黑為白,子不能從!如果顧耀東當著她的面,說出這句話,會如同當頭棒喝,讓她幡然醒悟嗎?會讓她擁有親手解除掉綁架的力量嗎?如果事後,她再聽到這句話,會反思自己嗎?會覺得羞愧嗎?
唉,好希望她當時能聽到這句話,好希望她沒有弄丟靈魂,好希望東籬君是東籬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