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連大呂,歡鵲壘新巢。」今天我們迎來了二十四節氣的「小寒」節氣,這也標誌著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數九寒天」到了。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三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五個節氣。冷積久而寒生,「小寒」表示天氣寒冷,但寒氣尚小,還未達到最冷時節,再過半月「則大矣」,也就是進入「大寒」節氣了。
小寒三候
一候雁北鄉,小寒二陽之際,雖然是冰天雪地,但是陽氣已動,因此候鳥大雁感陽出現向北飛的跡象。二候鵲始巢,禽鳥最早得知氣候變化,此時喜鵲已得來年之氣,開始銜草築巢,準備孕育後代。三候雉始鴝,羽毛漂亮雉鳥也被稱為「陽鳥」,它們會感陽氣的萌動而雌雄同鳴。
小寒宜食
俗話說「小寒勝大寒」,小寒是氣象上最冷的時節。根據中醫「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則補之,寒者溫之」的原則,在冬季膳食原則中應多吃溫性的食物進行調理,以提高人體的耐寒能力。
腎主鹹味,心主苦味,鹹能勝苦,故冬季飲食之味宜減鹹增苦,遵循「少食鹹,多食苦」的原則,以補心氣、固腎氣。
元代忽思慧所著《飲膳正要》曰:「……冬氣寒,宜食黍以熱性治其寒。」也就是說,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熱,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
1、食宜溫
冬季是吃羊肉、雞肉等溫熱品的好時候,特別是對於偏於陽虛體質者的人。偏於陰氣不足的食補以鴨肉為好。飲食切忌黏硬、生冷食物。而冬季喝熱粥也非常適合,如羊肉粥,以溫補陽氣;麥片粥,養心除煩;核桃粥,養陰固精;紅薯粥,滋補肝腎。
2、食宜雜
即食物要多樣化,精粗搭配,葷素兼吃。冬天人們有偏嗜高蛋白、高脂和高糖的食物,不吃或少吃粗糧、蔬菜、瓜果的傾向。這容易使人患缺鐵性貧血、維生素缺乏症、便秘、口角炎、牙齦出血等症。
3、食宜苦
這時的飲食應減鹹增苦,苦味食物可助心陽,減少過亢的腎水,起到養腎的功效。
黑竹溝畫卷
山不再蔥蘢,樹不再斑斕
起伏的群山披上了白色的外衣
猶如童話中連綿的雪國世界
凜冬已久,新春不遠
寒冷的日子裡
黑竹溝的每一處風景
都美的恰到好處
黑竹溝祝大家
萬物更新
舊疾當愈
長安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