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技術特別是深空探測技術的發展,人類對地外空間的探索範圍和領域逐漸拓寬,其中載人航天是人們近距離探索宇宙空間、近距離感受宇宙空間環境的一個重要途徑。從上世紀60年代初以來,以前蘇聯和美國為代表的航天大國,陸續將一批批太空人送入外太空,比如1961年前蘇聯乘坐東方1號宇宙飛船,實現了在地球上空300公裡處繞地球一周,成為第一位飛上太空的人類。
1965年,前蘇聯又通過「日出2號」將兩名太空人送入太空,並首次實現太空行走。後來,美國通過阿波羅計劃,又先後將12名太空人送上月球。
我國從2003年開始,將包括楊利偉在內的11名太空人也送上了太空,前蘇聯/俄羅斯、美國和中國成為能夠將太空人送入太空的3個國家。
在此過程中,太空人除了要攜帶一些能夠支撐要太空環境下工作的必備物品之外,有人稱太空人還要攜帶槍枝,難道是為了應付外太空中的不明生物帶來的危險嗎?眾所周知,截至目前,我們在地外的任何一個星體上,還沒有發現生命形態存在的證據,另外雖然太空環境異常惡劣,然而由於太空中缺乏空氣,太空人即使攜帶了槍枝,在太空中也擊發不了,那麼太空人佩戴槍枝的目的到底是為什麼呢?
實際上,從前蘇聯最初飛上太空的太空人加加林,還是後來首次進行太空行走的另外兩名太空人,都是實打實的佩戴了槍枝的,比如加加林攜帶的是馬卡洛夫手槍,進行太空行走的列昂諾夫和別利亞耶夫兩名太空人攜帶的是「三管獵槍」。而我國第一個飛上太空的太空人楊利偉攜帶的是一把六四式手槍,太空人佩戴槍枝進入太空似乎成為一種國際慣例。
由於槍枝的激發需要一定的氧氣含量,所以槍枝的應用也只能是在近地空間或者地面之上,而太空人返回時,在穿越大氣層空間時都處在密閉的返回艙內,由於有返回艙的保護,太空人主要承受的威脅就是高溫和劇烈顛簸,以及落地時的巨大衝擊。所以槍枝在返回過程中也派不上用場,只能是在到達地面之後使用了。
由於返回艙在降落以後,降落地點不可能達到百分百的精確,另外受到氣流和其它不確定性因素影響,會在既定軌跡的基礎上有些許的偏離,所以地面工作人員不可能第一時間就能到達降落地點。如果降落在荒山野嶺、人跡罕至的區域,在太空人體力微弱、返回艙出現破壞的情況下,有一定的機率會遭遇到猛獸的襲擊,這個時候如果隨身沒有有效的武器,太空人的生命安全將會受到極大的威脅。
所以,為了保障太空人返回時的生命安全,在多數太空人升空時,都會在其隨身包內放置一種或者多種防身「武器」,比如槍枝、軍刀、砍刀等,以備不時之需。1965年前蘇聯兩位太空人在降落到地面以後,搜尋的工作人員就在返回艙周圍看到了棕熊、灰狼的身影,後來太空人口述說他們遭到了棕熊的襲擊,幸虧隨身攜帶有獵槍,有效擊退了棕熊,否則兩人的性命堪憂。
太空人隨身攜帶的槍枝,除了可以直接擊退猛獸以外,還可以通過擊發,向人們發出求救信號的作用,大大縮短被搜尋到的時間長度。槍枝與太空人攜帶的其它物品一起,可以基本滿足在被發現之前這段時間自我保護的功能,因此成為多數國家太空人的「標配」。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太空人在隨身攜帶的物品清單裡,很少有槍枝存在,多為軍刀、砍刀、鐵棍,甚至還有菜刀,主要原因就在於美國太空人在返回時的地點,與前蘇聯/俄羅斯、我國的不同,他們基本上都是降落到大西洋上,遇不到什麼豺狼、棕熊、虎豹等猛獸,攜帶一些刀具、鐵棍哈的,就能滿足防身需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