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需求高漲,這種傳感器「火」了

2020-12-01 騰訊網

越來越多的企業紛紛搶灘車用傳感器,近期,索尼宣布已正式開展車載攝像頭使用的圖像傳感器業務,而通過電波來測量車輛與障礙物之間距離的「毫米波雷達」、使用雷射的「LiDAR」等三維傳感器技術也浮出水面。

自動駕駛時代,傳感器作為核心部件被稱為「汽車之眼」,隨著多種傳感器技術的進展,電子化、自動化、聯網化汽車受到消費者熱捧,汽車電子技術的研發創新使汽車在動力性、經濟性、安全性及舒適性等方面取得了革命性進展。當然,舒適的駕駛環境不僅囿於車內,大眾環保意識也在不斷提升,而這讓整個汽車行業對車用氣體傳感器的需求水漲船高。

車用氣體傳感器作為汽車電子控制系統的信息源,是汽車尾氣後處理系統中的關鍵零部件,它直接或間接決定了汽車排放物的控制水平,有助於汽車節能環保、降低排放汙染、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隨著汽車電子化、自動化、聯網化迅猛發展,車用氣體傳感器正面臨飛速發展機遇期。

數量佔比超50%,車用氣體傳感器發展空間大

傳感器在國民經濟、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與國防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作為傳感器的種類之一,車用傳感器在相關領域也扮演著關鍵角色,產業發展受到業內廣泛關注。

進入21世紀以來,汽車電子化、自動化和聯網化迅猛發展,為車用傳感器的發展提供了契機。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電控集成首席總師安利強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汽車發動機電控化之後,僅應用到發動機上的傳感器,就從當初機械發動機的2~3個逐漸增加到目前國6發動機的30餘個,增長幅度達10倍以上。

車用傳感器的種類繁多,而車用氣體傳感器是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安利強介紹,在發動機所用的傳感器中,車用氣體傳感器數量佔比超過50%,大種類達到5~6個,目前僅常用的壓力類MEMS傳感器市場規模已達到700億元。

車用氣體傳感器在汽車發動機中承擔的「工作任務」不容忽視。卓品智能科技無錫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大明告訴記者,車用氣體傳感器主要應用於汽車內燃機,負責發動機各個部分的氣體溫度、壓力、流量、組分濃度等信息的精確採集。

車用氣體傳感器在環保領域同樣大有作為,逐漸成為節能減排的重要推手。西安創聯電氣科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孫衛龍指出,汽車尾氣中含有氧氣(O2)、氮氧化物(NOx)、顆粒物(PM)、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碳氫化合物(HC)等不同氣體,因此,針對不同氣體需要有特定的傳感器對其進行檢測,以提高汽車燃油的燃燒效率和能源轉化率,減少汙染性尾氣排放。目前在汽車上使用的氣體傳感器主要有氧傳感器、氮氧化物傳感器、氨氣傳感器和顆粒物傳感器,以及針對新能源汽車的氫氣(H2)傳感器等。

我國汽車工業對於汽車節能減排的要求日趨嚴格。作為汽車節能減排的有力助推器,車用氣體傳感器的市場需求量日益增大。中國矽酸鹽學會固態離子學分會副理事長、寧波大學教授簡家文表示,截至目前,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近百家大大小小的企業在車用氣體傳感器領域參與布局,產品技術水平飛速發展,與國外的差距不斷縮小。

創新研發初獲進展,技術弱項仍需攻關

車用氣體傳感器是多門學科領域的集大成者,技術含量高,研發難度大。整體而言,國外廠商幾乎壟斷了國內車用氣體傳感器市場,我國相關產品仍然依賴進口。目前我國主機廠用氣體傳感器主要由大陸、博世、德爾福、森薩塔等幾家外資企業提供,在增加主機廠產品組裝成本的同時,也阻礙了國內汽車電子化、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以及節能減排技術的推廣和普及。

在車用傳感器的技術研發方面,我國還存在一些弱項,部分技術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較大。簡家文向記者表示,在車用氣體傳感器的原理和設計技術方面,國內外的水平相當,但在製造和測試技術方面,國內企業與國外公司水平差異較大。李大明也認為,在車用氣體傳感器,尤其是車用智能氣體傳感器領域,國外優秀公司的技術水平處於領先地位,且在整體研發能力和經驗積累方面優勢明顯。

儘管國內研發工作目前已取得一定成就,但國內企業仍需不斷提升技術實力,尤其是要加強對核心晶片、材料、工藝等方面的技術研究。安利強告訴記者,從相關技術開發及應用情況來看,近年來,一些普通非智能壓力、溫度和轉速類傳感器已基本實現了本地化生產,但高科技智能型複雜傳感器(如氮氧傳感器、智能高溫傳感器、智能流量傳感器)仍依賴進口。

與國外企業相比,國內車用氣體傳感器企業在市佔率、生產規模方面也存在不足。簡家文指出,現階段,國內企業相關產品的生產規模過小。「國內生產規模最大的企業,車用氣體傳感器的年產量只有200萬隻左右。相比之下,國外企業的年產量可達幾千萬隻,國內企業與國外企業在生產規模方面差距明顯。」他說。

目前,國內的車用氣體傳感器主要在後裝市場銷售,前裝配套較少。簡家文表示,產品精度、一致性和穩定性等方面的技術差距,國內汽車發動機及整車企業本土化驅動力的不足,是造成產品難以前裝配套的主要原因。

國外車用氣體傳感器企業的優勢還體現在產品管理體系方面。李大明告訴記者,國外車用產品的質量體系要求嚴格,準入門檻較高,因此國內企業仍需加強產品質量管理。

找準突破口,產學研亟待聯動

如何在車用氣體傳感器領域實現突破?業內人士紛紛表示,原材料、技術、工藝和政策等方面均存在「突破口」。

在核心技術研發方面,國家有關部門需要對其給予更多支持。安利強談道,有關部門要科學合理地投入專業資源,並針對產業進行系統性研究和開發,深入推廣產學研模式。

在生產工藝和智能製造方面,國內企業仍要加大投入力度。李大明強調,只有通過立足於自主智慧財產權,對產業進行大規模研發投入,國內廠商才能夠提升產品的品質。此外,還要提升產品的精度、一致性和穩定性。「生產出的產品要滿足汽車級可靠性要求,保證產品在極端環境下也能可靠運行。」他說。

政策引導對產業發展至關重要。李大明表示,有關部門要對行業進行規範管理,以保障行業的有序、健康發展。「建議針對氮氧傳感器這類對發動機排放有直接影響的傳感器產品,實施質量檢測監管,並引導企業規範化經營,以不斷提升產品品質。」李大明說。

新能源汽車是新基建的重要領域之一,在當前及未來都將得到快速發展,為車用氣體傳感器產業帶來了更多發展機遇。簡家文指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催生了對氣體傳感器的需求。比如,氫能源車需要使用大量氫氣傳感器,以滿足安全需求。鋰電池在使用過程中,由於溫度上升,會釋放氟化氫氣體,因此檢測氟化氫氣體,可以監控鋰電池的安全狀況,氟化氫氣體傳感器也由此應運而生。

由新型材料製成的各種傳感器也能在新能源汽車中得到應用。中國矽酸鹽學會固態離子學分會理事長、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溫兆銀表示:「大規模使用固態離子導電材料製成的固態電池,可以為車輛帶來蓬勃發展的動力。使用固態離子導電材料製成的各種傳感器,則可為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性、節能性,以及綠色環保提供強大的支持。」

面對產業發展機遇,國內企業還應保持理性。簡家文認為,國內企業應立足於傳統汽車傳感器市場,慎重判斷未來趨勢和市場容量,理性布局新能源汽車各類傳感器的開發與生產,以適應市場的需求。

相關焦點

  • 中國網際網路消費生態大數據報告出爐 健康需求空前高漲
    健康需求空前高漲  新冠肺炎疫情給全民上了一堂提升健康衛生意識的公開課,也促使人們的消費理念加快轉變,健康消費需求空前高漲。  「酒精、消毒溼巾、洗手液、空氣淨化器……防疫期間,家裡添置了許多與健康有關的物件。」家住北京的王女士告訴記者,雖然花了不少錢,但也算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投資了。  民以食為天。
  • 氣體傳感器行業需求持續升級、市場份額不斷提升(附報告目錄)
    只要對氣體的溫度、溼度、壓力、流量、濃度有檢測和控制需求,相關設備及系統就需要配置氣體傳感器。氣體傳感器是傳感器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工業節能、環境監測、智慧家居、醫療健康等各方面都有廣泛應用。隨著對智能化、信息化的發展,工業轉型升級、環境監測、空氣品質改善、智能家居、醫療器械開發等各個領域對氣體傳感器的需求持續升級,新興細分市場不斷湧現。
  • 三星索尼手機圖像傳感器龍虎鬥,CIS市場整體逆勢增長15%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編| 雲鵬智東西10月9日消息,據Strategy Analytics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索尼以44%的市場份額位列智慧型手機圖像傳感器收入市場第一,三星以32%的份額位列第二,豪威9%,排名第三
  • Melexis陳俊:汽車電動化給傳感器等帶來新需求
    這種趨勢會對半導體需求產生深遠影響,並會為現有產品和服務帶來新的機會。舉例來說,隨著在線合作的發展,支持伺服器、連接和雲使用的半導體的需求可能會增加。 汽車行業需求正在發生變化 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從技術方面來看,我們與汽車行業一起發展,而汽車行業目前正處在轉折點,引擎蓋下,正上演著由單缸內燃機向結合了ICE和電動機的混合動力總成的轉變,全電動動力總成緊隨其後。 這種發展使動力總成組件行業環境更加複雜多變。作為汽車行業的首選合作夥伴,我們專注於開發創新技術來促進這種轉變。
  • 扭矩傳感器行業市場分析
    扭矩傳感器應用範圍較廣,驅動該市場增長的主要因素包括:對先進和高性能車輛需求的不斷增加、扭矩測量重要性的日益增加,以及電動助力轉向(EPS)系統對扭矩傳感器需求的不斷增長。 扭矩是在旋轉動力系統中最頻繁涉及到的參數,為了檢測旋轉扭矩,使用較多的是扭轉角相位差式傳感器。
  • 全球傳感器市場不斷增長,哪幾種傳感器在國內的市場規模最大?
    打開APP 全球傳感器市場不斷增長,哪幾種傳感器在國內的市場規模最大? 工程師黃明星 發表於 2018-08-01 10:57:00 隨著經濟環境的持續好轉,市場對傳感器的需求將不斷增多,據高工產業研究院預測,未來幾年全球傳感器市場將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
  • 飛行時間(ToF)傳感器市場分析
    ToF傳感器市場前景喜人 市場增長主要源自汽車產業對ToF傳感器需求的增長,智慧型手機中3D攝像頭的日益普及,以及這些高端智慧型手機的銷量增長。汽車產業對AR HUD及投影的需求不斷增長,推動了ToF傳感器市場的增長。 同樣,VR系統也正越來越多地用於娛樂、教育、醫療和工業領域。VR可以幫助用戶在虛擬空間中模擬複雜的任務。通過在VR設備中利用ToF傳感器測量到物體的距離,用戶可以通過複雜而準確的位置/運動檢測,更輕鬆地在虛擬空間中獲得逼真的體驗。
  • 越寒越火,冰雪市場進入熱季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中國冰雪運動市場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初級市場,也是全球唯一快速增長的市場越寒越火,冰雪市場進入熱季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徐瀟閱讀提示到2022年,我國冰雪裝備器材產業年銷售收入將超過200億元,年均增速在20%以上。
  • 工業自動化和智能工廠對傳感器的新需求
    問:貴公司看好哪類工業傳感器,該類傳感器的技術動向是什麼?例如,Allegro的霍爾和GMR(巨磁電阻)速度傳感器可以識別齒輪速度的降低,這種速度降低可能預示即將發生軸承故障。Allegro的電流傳感器可以檢測到過流狀況,而這種過流通常由過載電機引起,因而該檢測功能可增加額外的安全保護,防止對設備或人員造成傷害。電流傳感器還可用於監控電機電流波形,並提供預測性維護和高級診斷信息,從而提高電機的整體效率和壽命。
  • 需求刺激市場 為何半導體市場如此火熱?
    也正因如此,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也引起了市場的波動,甚至不少企業為了更好的獲得市場優勢,開始了針對半導體設備供貨商發起的合作與收購,一時間也使得半導體市場呈現出一種異常火熱的局勢。當然,這種合作併購的趨勢目前依舊在發生,如果去搜索相關的新聞甚至能看到一些驚人的價格數字,但是在這一切的背後,半導體市場火熱的原因或許也同樣值得我們去思考。
  • 氣體傳感器的應用範圍與市場規模分析
    報告中指出,在全球市場中,氣體傳感器在傳統應用領域中的需求不斷增長,2016-2021年將保持7.3%年均複合增長率上升,到2021年,全球氣體傳感器市場規模將達到9.2億美元。隨著終端消費市場崛起,全球消費領域氣體傳感器需求保持高速增長。2015年,全球消費用氣體傳感器出貨量為130萬顆左右,2018年迅速提升至1億顆,預計到2020年其需求將增長至3.5億顆,氣體傳感器行業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
  • 2017年陀螺儀傳感器的市場如何,未來國內有哪些廠商將會異軍突起?
    據著名市場研究顧問機構 Yole Development 的最新預測:陀螺儀傳感器市場幾乎被國際巨頭瓜分,國內98%靠進口,MEMS陀螺儀、加速度計和IMU的銷售額在2013年將達到45億美元的規模,在消費類應用市場的年增長率達到了27%,陀螺儀傳感器除了應用在傳統的國防和航天外,商用航天航空領域和工業設備領域也逐漸成為其主流市場,2014年的高性能陀螺儀傳感器市場規模推測為13.7億美元
  • 傳感器的市場分析及前景
    換句話說,傳感器使物體有了人體才具有的觸覺、嗅覺以及味覺等感官。 傳感器最早出現於工業生產領域,主要被用於提高生產效率。但隨著集成電路以及科技信息的不斷發展,傳感器逐漸邁入多元化,走向了全球。在這種格局下,過去屬於人與人之間的網際網路,現在延伸和擴展至萬物互聯。據業內人士預估,至2020年,全球物聯網業務將高達萬億,這也將是通信產業的下一個風口。
  • 大紅大紫的ToF傳感器,能成為物聯網傳感器的新寵嗎?
    ToF傳感器火了。 從去年開始,一票傳感器廠商和手機廠商的目光都投向了ToF傳感器。直到今年,英飛凌、AMS等傳感器廠商,以及蘋果、華為、三星等手機廠商仍在不斷推進ToF傳感器的技術和應用升級,可以推測,ToF傳感器不僅是火了,它已經來了。
  • 2018年MEMS傳感器細分市場分析 三大市場,誰將獨佔鰲頭?
    MEMS傳感器代表了未來傳感器的發展方向,具有體積微小、低功耗、一致性高等特點,可大批量、低成本製造,大大拓寬了傳感器的應用領域,為智能設備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技術基礎,亦是物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MEMS傳感器主要有三大細分市場,分別是:MEMS麥克風市場、MSME壓力傳感器市場、MEMS慣性傳感器市場。
  • 中國生物傳感器市場現狀 可穿戴設備崛起 生物傳感器迎來新增長
    隨著科技技術發展智能時代到來,對於虛擬實境及體感操作與可穿戴等設備的應用以及生物技術不斷發展,目前生物傳感器處於蓬勃發展期,從國內市場看,我國沿海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生物傳感器市場增速較快,並且在食品工業及發酵工業與醫學領域及環境監測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未來沿海發達地區市場增長最快,具有增長潛力的區域華東地區與華南地區及華北地區,同時也是生物傳感器應用規模較大的區域。
  • 「五一」小長假:旅遊市場火爆 消費熱情高漲
    各地不斷提升文化和旅遊產品質量、服務品質,給消費者帶來全新消費體驗,小長假旅遊市場火爆,消費熱情高漲。走一走,遊一遊,用空前高漲來形容「五一」假期遊客的出行熱情毫不誇張。5月1日鐵路發送旅客1724.3萬人次,創單日歷史新高。假日期間,民航國內航空公司航班量52725班,同比增長5.63%。
  • 2020年中國紅外傳感器市場分析及發展趨勢前景預測
    其中,隨著物聯網、「網際網路+」等新興行業的快速發展為熱釋電紅外傳感器帶來需求增長,熱釋電紅外傳感器在消防防火、人流監控、家居安防等領域均有應用。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熱釋電紅外傳感器市場規模將近7.5億元。隨著智慧城市、智慧安防、智慧工廠等智能化應用加深,熱釋電紅外傳感器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到2021年有望突破10億元。
  • 未來6年,全球生物傳感器(biosensor)市場將經歷快速增長,該市場...
    目前,生物傳感器已廣泛應用於醫學檢測、食品毒性檢測、工業加工和監測、農業應用、環境汙染控制等方面。根據全球知名市場調研公司PMR(PersistenceMarketResearch)近日發布的一份新報告,未來6年,全球生物傳感器(biosensor)市場將經歷快速增長,該市場2014市值為129億美元,到2020年將達到225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CAGR)為9.7%。
  • 氣體傳感器需求不斷增長 2021年全球規模將達9.2億美元
    只要對氣體的溫度、溼度、壓力、流量、濃度有檢測和控制需求,相關設備及系統就需要配置氣體傳感器。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快速發展,氣體傳感器以其高靈敏度和廣泛的應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如工業廠房排放監測、室內外環境汙染檢測、呼吸傳感分析等領域,都需要用到各種氣體傳感器。同時,在物聯網市場高速發展的背景下,氣體傳感器在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智能移動終端等領域的應用需求迅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