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代小佩
6月26日,國際禁毒日。
在此前夕,全國禁毒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會議於6月23日在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當前,境內和境外毒品問題、傳統和新型毒品危害、網上和網下毒品犯罪相互交織,對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對社會穩定帶來嚴重危害,必須一如既往、堅決徹底把禁毒工作深入進行下去。
為提高廣大人民群眾識毒拒毒防毒意識,日前,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配合禁毒宣傳時又出金句:毒販的嘴騙人的鬼,健康才最美。
據6月24日晚發布的《2019年中國毒品形勢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底,中國現有吸毒人員214.8萬名,系連續第二年減少,同比下降10.6%。
雖然吸毒人員有所下降,但新型毒品犯罪有所抬頭。什麼是新型毒品?有哪些危害?近年來,戒毒手段是否有所改進?科技日報記者就此採訪相關專家。
新型毒品對身心傷害更大
上海市自強社會服務總社副總幹事王雷認為,新型毒品是相對傳統毒品而言的,通常是指人工化學合成的致幻劑、興奮劑類毒品,該類型毒品在外形和包裝上有更強的迷惑性和欺騙性。
據國家禁毒委員會辦公室的權威發布,從毒品濫用趨勢和特點來看,毒品可分為傳統毒品、合成毒品及新精神活性物質。海洛因、鴉片、嗎啡、古柯鹼、大麻等是傳統毒品;合成毒品包括冰毒、麻古、搖頭丸、「開心水」、神仙水等;新精神活性物質則指的是氯胺酮(俗稱K仔、K粉)、合成大麻素類、卡西酮類、芬太尼類、苯乙胺類、哌嗪類、色胺類,以及植物類新精神活性物質——恰特草、卡痛葉、鼠尾草等。
「近些年出現的笑氣、咔哇潮飲、神仙水、開心水等都屬於典型的新型毒品。」廣州白雲心理醫院物質成癮科主任曾莞勇從事戒毒工作已有12年,他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新型毒品的隱蔽性更強,更易使人放鬆警戒。
結合多年臨床救治經驗,曾莞勇提醒,新型毒品相比傳統毒品對中樞神經的刺激更大,會引起神經系統嚴重損害,有些吸毒者會雙下肢癱瘓,甚至進入植物人狀態。同時,新型毒品更可能導致嚴重的精神問題,如產生幻聽、幻視、被迫害妄想,引起偏執、焦慮、恐慌、胡言亂語等表現。
除了損害身心健康,毒品的社會性危害越來越受重視。王雷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反覆強調,無論是新型毒品還是傳統毒品,都會對成癮者的社會功能造成嚴重損害,為此他們會付出高昂的代價。「許多吸毒者除了可能面對婚姻失敗、親人遠離、事業荒廢,更重要的是他們想重新融入社會將會面臨許多現實困難。」
此外,因吸毒引發的暴力犯罪屢有發生。因此,禁毒工作關乎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有利於維護社會穩定。
毒品檢測的常規手段是驗尿,驗血,驗頭髮。曾莞勇認為,檢測傳統毒品的手段相對成熟,而檢測新型毒品的技術有待提升。「要繼續研發相關試劑和檢測儀器,提高對新型毒品的檢測能力,把新型毒品泛濫的苗頭扼殺於搖籃之中。」
遠離毒品
從說「不」開始
曾莞勇告訴記者,戒毒治療目前主要是藥物對症治療。如出現精神問題,就使用治療精神疾病的藥物;神經系統受損,則用營養神經的藥物。針對海洛因成癮,可用控制海洛因成癮的藥物。「不過,總體來說,對成癮治療藥物的研發較緩慢。戒毒治療需要綜合手段,前期藥物治療結合心理治療和一些物理儀器的輔助治療,後期需要家庭、社會等支持系統。」
2019年1月,隸屬於廣州白雲心理醫院的廣州白雲自願戒毒中心開始採用VR技術幫助戒毒人員戒毒。「其原理是,通過模擬吸毒場景,刺激吸毒者。虛擬場景中設置了吸毒場景,現實中又沒有毒品可用,經過反覆多次的情景模擬,可幫助消除戒毒人員腦中關於吸毒的線索記憶,從而改善患者的思維行為模式。」曾莞勇表示。
專家表示,戒毒成功率很難統計。一是戒毒後難以進行後續跟蹤,大多數戒毒者忌諱再提起吸毒經歷。二是戒毒成功缺乏判斷標準。「一般情況行政部門以時間作為標準,而臨床大多以生理和社會功能恢復作為標準,並且各地的標準也不相同。」王雷說。
「我們把VR用於戒毒,主要也是為了減少戒毒後產生復吸行為的概率。」曾莞勇表示,自願戒毒的成功概率相比強制戒毒會高一些。「另外,戒毒後是否復吸與使用的毒品也有關。一般來說海洛因戒斷因為軀體症狀更重,短期內復吸可能性更大,而冰毒雖然成癮後軀體症狀較輕,但因為其心理依賴較其他毒品更為強烈,遇到心情不好、無聊或者毒友時就特別容易復吸。」
專家強調,遠離毒品要從堅決說「不」開始。
大多數人第一次吸毒有兩種途徑,一是親密朋友介紹;二是在酒吧歌舞廳等娛樂場所,遇到不懷好意的人以各種各樣的名頭推薦毒品。
「相對於傳統毒品,新型毒品辨認起來有難度,為了遠離毒品,要慎重交友,遠離一些可能的高危場所。當任何地方任何人推薦某種東西具有不同的感覺、特別的效果時,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曾莞勇提醒道,要學會拒絕。
禁毒工作要長期持續推進
全社會共同參與
「我們的經驗是,毒品宣傳要有針對性。要對毒品的類型,以及不同的群體進行區分,並進行個性化、精準化宣傳,這樣效果更好。」王雷說。
「還有一點很重要——轉變過去以恐嚇為主的毒品宣傳方式。」王雷提醒,不僅要告知公眾毒品會對身心造成巨大損害的原因,也要強調使用毒品會帶來嚴重的社會功能損害和巨大的社會性風險。
專家表示,毒品種類不斷翻新,要加大對毒品尤其是新型毒品的宣傳、檢測力度。「不能等新的毒品種類大範圍流行後才開始重視。」曾莞勇說。
另外,對毒品成癮者,要有清晰的認識。影視劇中,「癮君子」的形象總是很壞。「其實,大部分吸毒人員也是毒品的受害者。」王雷表示,吸毒是違法行為要嚴厲打擊,但對那些戒毒康復人員應當有寬容的態度。「吸毒行為背後有自身的問題,也有家庭的問題,或涉及到一些社會問題,需要深入了解他們。」
曾莞勇持有相同看法。「希望社會能接納包容戒毒人員,幫他們重新融入社會,減少冷眼和排斥,或許會讓他們避免再次陷入自暴自棄的泥潭。」
「打好禁毒人民戰爭,不僅需要黨政部門長期持續推進,還需要全社會共同的參與。」王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