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王星從第一次被發現到現在,才只繞太陽公轉了一周,因為海王星的公轉周期是164年,而它是在1846年被發現,距今年174年。其實在1846年以前,人們就已經觀察到了海王星這個星體,在1613年時,伽利略觀測到了海王星,只是那時海王星在他視角中離木星比較近,所以曾經有一段時間內海王星被誤認為是恆星。
2:光由光子構成,光子從恆星表面發出之前,它們就已經在恆星的內部闖蕩了幾千年。氫元素聚變成氦元素,同時產生光子之後,這些光子會不可避免地與其他高速運動的粒子相撞。然後光子又被射出,射向另一個方向再被撞擊……經過幾千年數10億次的撞擊,終於到達恆星的表面,這時光子們算是真正的自由了。也就是說,你現在看到的太陽的光芒,它們幾千年前就已經產生了。
3:在外太空的真空環境中,兩塊金屬在互相接觸後會自動「融合」在一起,像在地球上被焊接了一樣。這是為什麼呢?我們先舉一個地球上的例子吧:比如金屬鋁,它即使是在正常條件下,它的表面也非常容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在其表面形成一層緻密的氧化膜。而且這個被氧化的過程,可以說是一個瞬間,因為在它表面氧化速度很快。如果切開它的內部,那它內部在接觸空氣時,也會瞬間被氧化,形成一層氧化鋁。氧化層可以保護金屬不被破壞。而在真空環境中,金屬表面不會氧化,也沒有任何其他物質的阻擋,於是金屬就可以互相融合。
4:地球上的天空是藍色的,日落是紅色的;而我們鄰居火星上恰恰相反,火星上的日落是藍色的。由於火星的大氣比地球上的更加稀薄,大氣分子間隙較大,大氣密度只有地球的百分之一。紅光被散射,而藍色光可以透過。火星探測器好奇號和機遇號就在火星上拍下過藍色日落的景觀。
5:地球是全太陽系唯一能看到日全食的行星。我們的地球有一顆天然衛星月球,由於太陽的直徑是月球的400倍,而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呢,又是地球和月球之間距離的四百倍。所以當月球運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時,三者位置呈一條直線,我們就能幸運地看到月球把太陽完美遮住的場景。雖然我本人還從來沒有親眼目睹過日全食,但是日偏食和日環食也是很壯觀的呢!在其他行星上就不能看到日全食,首先水星、金星是「孤獨一人」它們沒有繞自己運轉的衛星,就算有時水星正好擋在金星前面,肉眼也難以看見。就像我們在地球上看水星凌日一樣,肉眼看不到。其他行星和自己的衛星也是這個原因看不到日全食。不過,假如可以在土星上,或許可以看到土衛六擋住陽光的「日食」。
通過空間想像與推理我們可以得知,當地球上發生月食的時候,在月球上則可以看到太陽變成月牙兒。
6:地球上密度最大的物質是金屬鋨,它的密度達到22.59g/cm³。不過,比起宇宙中那些大密度的物質,金屬鋨微不足道。中子星的密度是真的大到令人難以想像,每立方釐米的中子星物質可達到一億噸。因為中子星物質幾乎就由中子組成,把原子內部的空隙都擠壓沒了。而黑洞是宇宙中密度最大的天體。因此產生的強大引力甚至可以壓縮空間和時間。假如你你安然無恙的在黑洞內部,你會覺得時間變慢了,當你在黑洞內度過了一秒鐘,地球上可能都已經度過了幾百年了呢。這是不是也可以說是時空穿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