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動物,人類其實並不是特別了解,有時候他們一些看似習慣的舉動背後卻有著特殊的意義。今天我們就來看看8種動物背後的知識。
8:熊貓
在動物世界裡,大多數動物的幼崽都能夠獨立存活,但熊貓的幼崽做不到,他們出生時體重只有一到兩百克,體長不超過十七釐米,唯有熊貓媽媽照顧一般很難存活下來。
但是熊貓媽媽又沒有能力照顧太多的幼崽,所以當兩隻幼崽同時出生時,最小、最弱的那一隻會先被拋棄,然後死亡。
這就是野外熊貓存活率不高的原因。
7:烏鴉
靈長類動物會使用各種簡單的工具,但其實烏鴉也能夠做到這一點。
瑞典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在實驗中,烏鴉能夠選擇合適的工具,幫助他們得到食物。
在另一個實驗中,科學家發現烏鴉在使用工具後會表現得更加積極、樂觀。換句話說,烏鴉對使用工具的喜愛有點像人類喜歡玩一些輕鬆的益智遊戲一樣,非常享受過程本身。
6:企鵝
地球上的許多動物都有著自己的求偶行為,巴布亞企鵝也不例外。和其他鳥類一樣,它們也築巢,但用的是石頭。
正因為如此,雌性企鵝很喜歡石頭,而石頭也被當作企鵝之間的結婚禮物。
當雄性巴布亞企鵝有了心儀的雌性企鵝後,它們會在海灘上尋找最好的石頭送給雌性企鵝。如果雌性企鵝接受,那麼它們將用那塊石頭合築愛巢,成為一對合法夫妻。
5:禿鷲
我們都以為只有人類才會使用化妝品,但是不久前科學家發現禿鷲也會化妝,他們使用的是純天然的產品,比如液體紅泥。
它們用液體紅泥來遮住後頸和胸部的羽毛,科學家認為這是禿鷲秀肌肉的一種方式。
4:鱷魚
鱷魚的狩獵方式有很多種,但他們也會藉助道具偽裝。
科學家之前在野外考察時發現,沼澤鱷會在鼻子上放一些樹枝,然後一動不動地靜止幾個小時,專門用來吸引尋找築巢材料的鳥類。
生物學家認為,鱷魚察覺到在築巢季節,鳥類急於尋找築巢的材料,會缺乏對捕食者的警惕,於是他們就利用這一點來捕食。
3:海豚
海豚是地球上最聰明的動物之一,它們不但能夠理解人類句子的意思,而且還是少數幾個可以認出鏡子裡自己的動物。
除此之外,一些海豚還會有一些特殊的狩獵方式。
首先,海豚會在淺水水裡繞圈遊動,攪動底部的泥沙,圈中的魚群會因為環境變化會誤以為自己被捕食者包圍而紛紛跳出水面,這就正好中了海豚的圈套。
2:蝙蝠
蝙蝠過兩天沒有進食一般就活不下來了。
為了生存,他們會和同伴分享血液,嘴對嘴的輸血。
研究人員還發現,會分享只發生在同一代際的雌性蝙蝠之間,因為雌性承擔著繁衍後代的責任。這種社會行為主要是為了保證他們種族的存活率啊。
1:大象
蘇塞克斯大學的動物學家發現大象能夠識別人的聲音,並做出相應的反應。
一開始他們發現大象在馬賽族人接近時會四處逃竄,而在坎巴族人接近時則相對平靜。
原因在於馬賽族人有一部分是獵人,而坎巴族人大部分是農民。
大象可以區別兩者的氣味,而且還可以區別兩者的聲音。
對於馬賽族人和坎巴族人的錄音,大象做出了完全不同的反應。
科學家用馬賽族婦女和兒童的錄音測試大象,大象的反應和聽到坎巴族人的錄音一樣很平靜。因為大象知道馬賽族婦女和兒童不是獵人,不會對他能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