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輝明:廣東惠州熱帶觀賞魚界的領軍人物2015-02-09 10:4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洋與漁業》 瀏覽量: 7991 次 我要評論
■ 《海洋與漁業》記者 黃祖健 通訊員 陳冰玲/文圖
在中國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廖仲愷的故鄉——廣東省惠州市仲愷區陳江鎮,有個「幸福觀賞魚養殖專業合作社」在熱帶觀賞魚界頗有名氣。該合作社成立於2014年初,旗下的社員不僅來自惠州本地,還有不少社員來自周邊的珠三角各市縣。
合作社的領頭羊——惠州市魚樂緣觀賞魚養殖有限公司,坐落於仲愷高新區陳江鎮幸福村,目前保有水面面積100多畝,硬池溫室3000多平方米,是惠州觀賞魚養殖業裡規模最大的企業。走進魚樂緣的溫棚,金波子、藍波子、藍面財神等五顏六色的觀賞魚星星點點,將溫棚裝飾得生機勃勃。
魚樂緣觀賞魚養殖有限公司從2004年成立以來,一步步發展壯大,影響著整個惠州市熱帶觀賞魚產業的發展方向。公司總經理黃輝明,從一個從事國際貿易的水產門外漢,也一躍成為了惠州熱帶觀賞魚界的領軍人物。
偶然的契機
黃輝明從進出口貿易轉戰水產養殖,始於一次好奇的觀瞻。從事進出口貿易的黃輝明經常跑海關,有一次在海關等候貨物,見到一輛車被海關攔下,平日裡並不多事的黃輝明好奇心突起,走近一看是一車觀賞魚。
「我心想這個是什麼東西,以前沒見過。就去網上找,到廣州芳村觀賞魚市場去問。」一番打聽之後,黃輝明對觀賞魚產生了興趣。也是由於心裡對操持實業的嚮往,他進一步對觀賞魚市場做了調查,發現國內的觀賞魚發展很有前景。「臺灣做得很好,大陸就是剛起步,我感覺有得做。而且相比起自己之前搞貿易,還是覺得做點實業穩妥一些」,黃輝明說。 
說幹就幹。2003年,膽大的黃輝明託人從臺灣買進了第一批價值13.6萬元的鸚鵡魚苗。供貨的臺灣商人暗地裡說他傻,在完全沒經驗的情況下就敢一下子進那麼多貨,也不怕虧本。結果這批魚苗不但沒有死,還被黃輝明照料得很好,賣出了12元/尾的好價錢。
儘管魚是賣出了好價錢,但是帳本算下來也只是剛好回本,原因歸結於一次用藥事故:「原本養得好好的,有工人打電話給黃輝明說發現魚身上有白點,後來因為用錯藥物,3萬尾一下子就死剩下100多尾。」黃輝明回憶說,最後發現魚只是得了水黴病,用藥過猛葬送了接近一半數量的魚,還好出問題的只是成色不那麼好的一池。
摸著石頭過河
黃輝明最開始養的是鸚鵡魚,但是他坦言並不看好這個品種,看好的是觀賞魚養殖這個行業。至於為什麼從養殖鸚鵡魚開始,黃輝明介紹說,鸚鵡魚的養殖過程是一個典型的觀賞魚養殖過程,涉及了餵養、增色、打針等流程。因此以養殖鸚鵡魚開始,能夠更全面地掌握觀賞魚的養殖技術。
有了養殖經驗,黃輝明琢磨著擴大養殖規模,於是想找一個大一點的地方來養殖。在村長張光明的介紹下,他來到了幸福村。「剛來的時候,這一片都是荒地和雜草,環境很好,水也很好,但是沒有路。」黃輝明指著現在已是一片欣欣向榮景象的養殖場告訴記者,他特意將村裡的水送到珠江水產研究所和臺灣相關檢測機構進行檢驗,發現幸福村的水質很適合養殖觀賞魚。於是幸福村有了第一家觀賞魚養殖企業。魚樂緣現在已經可以自行繁育超過20種觀賞魚。剛開始做繁育的時候,黃輝明遇到了一件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我買金波子想拿來自己做繁殖,結果被人坑了,故意沒有給雄魚,最後幾十條雌魚的肚子都被卵漲起來了,就是沒有雄魚。」 
為了降低生產成本,黃輝明向一家已經倒閉的觀賞魚養殖企業購買了閒置的魚缸等生產設備。「那些玻璃質量很好的,買過來修補一下就可以用了」,黃輝明告訴記者。
學而思變
黃輝明不斷在學習,且學東西很快。臺灣技術員在給魚打針的時候,他就站在旁邊看,不管他們對魚做什麼他都站在旁邊看。現在,他一天可以給3000多條魚打針,堪稱專業。關於給觀賞魚增色,黃輝明認為並不是所有的觀賞魚種都需要打針,真正需要注意的是水循環系統、陽光和溫度。很多同行覺得他養魚養得好一定有什麼「獨門秘技」,但他不這麼認為:「其實就是因為我這個地方水土好,照料得也比較仔細。但是說沒有秘訣別人也不相信,所以乾脆就默認了。如果真要說有秘訣,那就是養一種魚,就儘量地全面地去了解它,包括它的來歷和習性之類。比如金波子這種魚,是通過篩選出來的顏色。我就去了解了它在原產地是有過藍色種的,所以就一步步去做篩選和雜交,最後培育出特別的藍波子。當然,雜交只限於種內,種外的不會成功。」
到目前為止,黃輝明已經選育出了五個新的品種,除了藍波子之外還有尚未命名的幾種觀賞魚。在仲愷區,所有養殖戶養殖的觀賞魚品種超過了100種,單單黃輝明的養殖場就養殖了超過20種,並且養出來的金波子、藍波子的成色和質量已經成為了市場的標杆。
對於市場的動向變化,黃輝明把握得很準,也反應很快,比如黃金泥鰍的選育過程:雖然黃金泥鰍最先出現在臺灣,但他在10萬條泥鰍中找出了20條變異的黃金顏色泥鰍作為種魚,不斷選育,到第三代出現了性狀穩定的黃金泥鰍並開始批量生產。「其實這個大家都想到了如何做,就看誰的行動比較快。一旦選育出來了,市場上很快就會有大批量的出現,這個行業就是這個樣子,沒有什麼秘密。」
在和魚「相處」的過程中,黃輝明還發現了一些「偏方」。在讓魚自由交配的過程中他發現了一個方法,就是把一對魚單獨放在一起,會有更好的繁殖效果。「這樣雌魚排卵了以後雄魚就會馬上來追卵。一個魚池裡,如果可以看到一對魚呆在一個角落裡,那就把它們挑出來繁殖,這樣效果最好,就像人談戀愛一樣」,黃輝明笑著說。
抱團取暖共贏
據了解,魚樂緣現在的年產值高達上千萬元。發展壯大之後,黃輝明想到要聯合養殖戶一起以獲取更大的成功。2014年初,他牽頭成立了仲愷區幸福觀賞魚養殖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採用「企業+農戶+市場」的模式,在銷售渠道內和合作社成員們協商好底價,賣給觀賞魚經銷商的價格「只高不低」,以防止惡性競爭和利益損害。如果成員有特殊原因,比如出現資金周轉困難需要低價出魚,那就先把魚賣給合作社,再由合作社統一調配賣魚。這樣,相當於合作社給成員幫了忙,同時也維持了售價平衡,其它的養殖戶的利益也不會受損。
在合作社成立之前,惠州觀賞魚市場較為混亂,養殖戶受制於經營商,魚常常賣不到好價錢。黃輝明曾經目睹過一經銷商當面數落養殖戶:「他說,你這裡才幾包魚啊,我一車的魚要在這裡等你!」看著經銷商明擺著欺負小養殖戶,黃輝明感覺很心酸,畢竟再小的養殖戶也不容易,絕不應該被這樣對待。還有一次,他看到一個剛入行不久的養殖戶,開著摩託車裝著十幾包魚去賣,又辛苦又不安全,結果辛辛苦苦到了交貨的地方,經銷商認為魚太小了不合規格,就說要下次再收,這個養殖戶就只能把魚帶了回去。「我特別為養殖戶打抱不平,於是心裡就有了一個團結起大家的念頭。」養殖多年,黃輝明對養殖戶的難處知根知底。
於是他開始請周邊養殖戶們到場裡來喝茶交流。第一次的時候他完全沒有談到合作社的事情,只是張家長李家短,關心關心大家的經營情況。第二次的時候就專門找到了之前被經銷商刁難的養殖戶,問他:「你還記得上次被經銷商刁難的事情不?你知道為什麼經銷商都這麼囂張嗎?就是因為你們是小戶,所以他們不在乎。小戶會受欺負,我們只有抱團,才有資格跟人家談條件,才能贏!」幾番談話之後,大家認可了合作社的重要性,接下來的工作就順利多了。
在合作社的努力下,仲愷區觀賞魚銷售的模式基本形成:統一產品規格、價格和質量,經銷商可以向合作社下訂單,也可單獨向養殖戶下訂單。收到訂單的養殖戶只要把魚送到合作社統一的物流點,經銷商收到魚後就直接把帳打到養殖戶銀行帳戶上,交易輕鬆而便利。
資訊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