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手機遊戲網路遊戲越來越普及了,很多家長正擔心自己的孩子將來會受手機遊戲的影響。有的孩子已經開始接觸了,甚至有的孩子已經開始沉迷了。
如果孩子已經沉迷於手機遊戲,應該如何讓他自己放下?如果孩子還沒有沉迷,我們應該如何避免讓他沉迷?
並不是這樣子的,只要你稍微思考一下,你就發現孩子打遊戲其實是為了遊戲好玩兒,是為了在遊戲當中可以獲得成就感,可以獲得跟朋友的聯繫。總之是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他並不是遊戲本身,而是遊戲所能給他帶來的一些精神上的享受。
現在物質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了,很多家長覺得愛孩子就是給孩子吃到最好的,穿到最好的,用到最好的就ok 了,其實完全不是。我們忽略了孩子的精神需求。現在已經有老師在網上講了,如何避免孩子的精神營養不良。我們現在中國的孩子絕大部分都處於精神上營養不良的狀態。所以我們要想讓孩子主動放下手機遊戲,或者乾脆不至於沉迷到這個當中去,最根本的方式就是讓他通過其他的方式獲取,他希望在手機遊戲裡面獲得的這些精神食糧。
比如曾經有個孩子沉迷於手機遊戲,他媽媽說我的孩子知道學習重要,可就是管不住自己,天天打遊戲,現在已經說都說不了了。我跟那孩子聊了一下,孩子告訴我,我媽媽對我是永遠不會滿足的。我考前三十名的時候,他要求考前二十,我考了前二十呢,還要要求我考前十,我考前十呢,他又要求考前五。手機遊戲裡邊就不是啊,我每過一關就會有獎勵,就會讓我感覺到成就感。可我媽媽從來不會給我這些東西,所以我只能在手機遊戲裡邊享受這個東西了。
這個孩子當時已經是高二了,他能夠很清楚的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想法。
家長發現沒有?在打遊戲的時候,他是第一時間給你回饋,第一時間給你獎勵的。讓你剛剛做出一個事情的時候,馬上就能看到反饋,所以他才能夠繼續特別有興趣的玩下去。而我們家長呢,也應該在孩子取得進步的第一時間給予他獎勵。
這種獎勵應該是精神上的獎勵,而不是物質上的獎勵。精神上的比如說關愛、肯定或者對他的一個擁抱,一個親吻都可以。但如果是物質上的話,會容易導致他為了物質的東西而學習,最後變成了交易。
我再來說兩個案例,有一個大一新生,由於沉迷於網路遊戲,所有的功課不及格,結果別人都上大二了,他被留級了,留級之後仍然不思悔改,繼續沉迷網路遊戲,期末考試又全部不及格。於是學校要求他退學,他媽媽來到學校,苦苦哀求班主任,班主任最後沒有辦法答應他可以留下查看,但是必須找一個人輔導他。於是他媽媽找到了我,讓我帶這個孩子。第一個月每天晚上輔導他,一個月下來,他跟我相處的不錯,可是到了一個月的月底的時候,他突然之間忍不住了,把手機扔到宿舍,我也找不到他,一個人跑到網吧裡面去打遊戲。我找他的班長、輔導員、班主任,所有的人對我說的話都是一個態度,就是我們大家已經盡力了,能到什麼程度,就算什麼程度吧。
我一看,大家已經放棄了,就開始想我的新辦法。於是我找到了一個大三的師妹,我說你能不能幫我介紹一個跟那個同學年齡差不多的女生。後來找到了,我就把計劃跟大家全盤託出:明天我要請大家一起吃飯、k 歌,你們兩個在整個過程當中要把注意力放到他身上。我們整個活動他就是中心,我們要讓他感覺到集體的關愛。當他已經把我們當成好朋友的時候,我們再用我們的正能量去影響他。我另外還要求這個低年級的小師妹能夠約他一起去上自習。
於是第二天,我們就去吃飯、k 歌,整個過程這個男同學非常開心。後來他跟我講,他在班級裡面其實都有點受冷落,很久沒有體會到這種被集體關愛,被集體溫暖的感覺了。
第二天早上我讓那個師妹約他去一起上自習。結果這個男同學還沒吃早飯,七點鐘就已經跑到教室門去等著去了。那個女生就只陪她上了一次自習,之後再也沒有說陪著他,但是兩個人經常發簡訊互相鼓勵。這個男同學以後就再也不需要人看著去學習了。
我每周只給他上三次課,他這個時候自己就開始知道學習了。期末考試,他要考十門,因為有重修的,還有新修的。等快到考試的時候,我給他請來各個學院的學習特別好的師兄師姐。每人負責一門功課,講一兩個小時點播一下重點。他就感覺,這麼多人關心我,我好幸福呀!他得到的其實並不是這個知識本身,他得到的最多是關愛和力量。他就覺得,我有信心了。
考試的時候,他是帶著滿滿的信心和愛走進考場的。結果考試出來成績怎麼樣?十門功課有九門及格了,老師對他刮目相看,非常吃驚。之前都已經完全放棄了,但是這個孩子竟然有了這麼讓人驚訝的成績,於是破例讓他繼續留在學校讀書。現在,這個學生已經順利畢業,找了一個全球五百強的工作,在他們家鄉也已經買了房子。
從這個案例,我們會發現,他其實最需要的就是關愛和成就感,在現實當中找不到,所以只能在遊戲當中找。那我們就讓他在現實當中找到被關愛的感覺,就不用再對遊戲有依賴了,我們找到替代品了,對吧。並且通過學習,我讓你感覺到成就感,你沒有勇氣去克服學習這個困難的事情,我用關愛讓你有勇氣去面對這個事情,並且通過學習獲得的成就感,讓他可以自動化的保持下去。所以我們家長也應該用類似的思維去對待孩子。
有個我們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他不可能放下遊戲,立刻走到課桌前。而是需要時間,迂迴一下。所以我中間帶他們去吃飯、k 歌,這是不需要任何意志力的事情,放鬆的事情,然後再走到課桌前。因為放下遊戲,需要意志力,學習,需要意志力。兩件事一起做,難度太大了。中間暫停一下,鬆開一會兒,他就可以做到了。
而且在他學習之後,我每半個月都會約來這兩個女同學和他一起吃飯、k 歌一次,保持他跟現實生活的情感連結,避免他因為缺乏現實中的關注和情感連結,而再次回到電腦遊戲中。
我們現在說另外一個案例,有一個初二同學的家長跟我說,他的孩子每天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打遊戲叫他吃飯,他都要等一會兒才過來。每天不把遊戲打到八點半或者九點之後不會開始寫作業。經常是作業寫到十二點以後,有的時候乾脆沒寫完也不寫了。他爸爸也說過,也打過他,但是沒有用,把手機也沒收過,他就拿同學的手機來打,藏在房間裡面偷偷的打。
我就給他爸爸提了一些建議。他爸爸到家以後改變了方式,不再批評孩子,也不說遊戲不好,也不催孩子去學習了。相反,他陪著孩子打遊戲。結果第一天晚上吃飯的時候,他媽媽一叫他們,孩子很快就放下遊戲去吃飯了。這個細節說明了孩子的心理發生了轉變。不用像以前那麼想著,我能玩一會兒算一會兒,一會兒家長可能就不讓我玩了。現在是覺得,我爸爸不反對我了,我什麼時候玩都可以,那就先吃飯。這就是一個好的變化。
過了兩天,這個爸爸跟孩子的關係明顯已經好轉很多,跟孩子可以有共同的話題了。到了周末的時候,爸爸就約孩子一起出去玩兒,就說打遊戲在家裡邊太憋悶了,咱們要出去走一走,看看外邊有什麼好玩的。剛好他爸爸有釣魚的愛好,就問了孩子,孩子也對釣魚挺感興趣的,於是兩個人就去釣魚。在釣魚的過程當中,爸爸發現孩子釣的比他還好,於是就鼓勵地說,你真是學啥都很快啊。
後來爸爸跟孩子的關係越來越好,什麼都可以談了。他們共同做了很多事情,讓孩子在其他的方面尋找到很多的樂趣。孩子再回到家裡,就不會總想著玩手機遊戲了。而是先把作業寫完之後,找爸爸玩。有的時候是下棋,有的時候是玩桌球。總之,這個爸爸已經成功的把孩子的注意力,從手機遊戲當中轉移出來了。
而且在玩的過程中,爸爸都抓住孩子每一個進步契機去鼓勵孩子,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不斷體會到快樂。後來孩子還跟爸爸說,其實之前也並不是特別喜歡遊戲,只是感覺到特別無聊,不學習感覺到空虛,學習又感覺到痛苦。只有打遊戲的時候,又不無聊又不痛苦。
這時,可以說孩子已經徹底的擺脫手機遊戲的控制,他不再是手機的奴隸,而是成了手機的主人。這個爸爸跟孩子關係好了,整個家庭的氣氛變得和諧很多了。以前是爸爸追著孩子打,媽媽在中間攔著,現在三個人其樂融融。
我們來分析一下,首先我讓爸爸陪著孩子遊戲,並不是鼓勵他這樣打遊戲,而是要跟孩子建立情感連結,跟他有相同的經歷。為什麼需要這樣做的?我們前面講的,放下遊戲去學習,需要迂迴一下。如果你不跟孩子一起打遊戲,直接給他介紹其他的東西來玩,孩子有可能會想,你憑什麼說那個東西比手機遊戲好玩,你玩過手機遊戲嗎?你知道手機遊戲有多好玩?就好像一個人特別喜歡吃紅燒肉,然後你從來沒吃過紅燒肉,你告訴他白切雞比紅燒肉好吃,你有什麼說服力?你如果跟他玩過一兩次,有了這個體驗之後,你再說這個話作用就不一樣了。
為什麼小夥伴跟他說一句話,比得上你說十句?因為小夥伴跟他有共同的經歷。所以,第一有情感連結,第二跟孩子有共同的經歷,於是孩子就接受了爸爸的建議,去跟爸爸玩其他的東西。
第二個關鍵點是在讓他玩任何其他的東西的時候,都感覺到成就感和有趣。讓他離開遊戲的時候,也能感覺到精神不是匱乏的,在遊戲裡邊獲得那些快樂,在這兒一樣能夠給你,遊戲,不是你唯一的精神食糧的來源。當孩子的精神生活充實了,他才有可能去想,自己真正想要什麼,自己也應該好好學習。
沒有哪個孩子說,我就是不想學習,我就是想做個壞孩子,只有他放棄了,他覺得我不可能成為那樣的好孩子,用遊戲來麻木自己。
最好辦法就是讓他有豐富的興趣愛好,還有就是跟孩子有特別多的互動。而且在互動流程中,一定要讓他感覺到充分的成就感,被肯定、被關注。哪怕他在某個方面有一個小小的很不重要的進步,你也要給予他肯定。這是表明你對他的關注。
如果孩子的精神胃口在現實當中已經吃飽了,他就不太可能再到手機遊戲裡邊兒去尋找那麼多精神糧食了。
人活著不僅需要現實的食物,還需要精神上的食物。如果把手機比作一個精神糧食的不健康食品,當孩子吃這個不健康食品的時候,如果你僅僅是告訴他這個東西不健康,你放下,那孩子放下的話,那精神還是很飢餓的。我們恰當的做法是給他拿一個健康的精神食品給他吃。這樣孩子在精神上,能夠達到飽腹的感覺,又能夠不再依賴於手機遊戲。
同樣的道理,如果一個女人想讓自己的丈夫對自己專一,不是說把他眼睛蒙上,不讓他看任何其他女人,而是讓自己變得更好。如果真是蒙上丈夫的眼睛,並且自甘墮落,萬一哪天丈夫看到別的女人的時候,他會覺得哇,原來世界上這麼多比我老婆好的。他要麼堅持著很痛苦的、繼續守著這個女人,要麼他可能就出軌了。
另外,對於小的孩子,我們也可以跟孩子定玩遊戲的時間、規矩。
但我們要注意,第一,要跟我前面講的方法去結合著使用,一面跟他定契約,一面從其他的方面滿足他精神上的需求。第二點,一定要公平的情況下,定這個規矩。如果是強迫孩子定的,孩子肯定不願意執行。最好是跟孩子心平氣和的討論,這個手機遊戲是否佔用了你的學習時間,讓他自己說出來,他以後要每天玩多長時間,每周只玩幾次,你只負責幫助他監督自己。這樣會保留孩子的主動性和自覺性。等到了高年級和初高中的時候,他就會更加的自覺,不用操心學習成績。
另外,執行的時候,必須是以溫柔而堅定的態度去執行。溫柔是態度,堅定,是絕對不能違反契約。如果有一次通融的機會,孩子從此不會再看重契約,自己給自己定的任何其他計劃,也可以覺得可有可無,完成完不成都沒所謂。
除了手機遊戲之外,其實還有很多其他的東西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比如說有的孩子到了初中的時候,或者是小學高年級的時候,就開始沉迷武俠小說,言情小說,玄幻小說。這些小說一般都是寫很長很長的,就是為了賣書或者賣版權。孩子看的時間很長,就耽誤很多時間。
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孩子在上小學中低年級的時候,就開始接觸一些更好的小說。比如說可以接觸一些世界名著,根據孩子認字的情況,可以從畫多字少到畫少字多,最後逐漸到只有字沒有畫,按照這個順序給孩子介紹一些更好的文學名著。孩子上三四年級的時候,可以給他介紹哈克貝裡芬歷險記呀,格列夫遊記啊魯濱遜漂流記這樣的書。如果孩子到了高年級,男生我就推薦看基督山伯爵。如果是女生,可以看看亂世佳人或者簡愛這種世界名著。還有很多很多其他的好書,像凡爾納的三部曲、金銀島、神秘島和海底兩萬裡,這些都是很能滿足孩子好奇心的書。
如果在孩子小學的時候,接觸到了足夠多的非常好的名著,等他到了初中以後,看到那些玄幻書的時候,就會覺得,不過如此,沒什麼好沉迷的。
今天分享就到這兒,希望大家可以學以致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