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以來,我發現了一個比較奇怪的現象,就是上半年出現的一波又一波的外星人和UFO的問題明顯少了很多,而下半年才剛剛開始各種水怪的問題倒是明顯增加了不少,尼斯湖水怪、喀納斯湖水怪等,而今又出現了所謂的「天池怪獸」。
「適來一物,大如水牛,吼聲震耳,狀欲撲人」,這是《長白山志》中所記載的1903年4月(光緒二十九年)發生在長白山天池裡的一幕,這也是關於「天池怪獸」的首次記錄,而在上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也曾出現過一些報導。
不過關於「天池水怪」的長相眾說紛壇,而且每個時期都不一樣,有說身子像牛嘴巴像鴨子的、也有說像龍、像狗的,更有說像恐龍的等等,這不禁讓人感覺這些說法太過於任性和無知,甚至有些不攻自破,畢竟同一片水域被出現各種各樣的怪獸而前後不成體系純屬泛泛而談,只不過是腳踩西瓜皮花到哪裡是哪裡而已。
長白山天池大約形成於1200萬年前,是火山休眠積水而成的一個東西長約3.37公裡、南北寬約4.4公裡且水域面積約13.67平方公裡的天然高山湖泊。由於天池位於長白山之巔,水面海拔約2189米,平均水深為204米,總庫容達20.4億立方米,既是我國最大的火山湖(臺灣省大屯火山口湖、廣東南海西樵山火山口湖也屬於火山口湖, 廣東湛江湖光巖屬於瑪珥湖, 黑龍江五大連池、鏡泊湖屬於火山堰塞湖),並且以373米的最大水深位居世界上最深高山湖泊之首。
長白山天池位於中國和朝鮮的邊境線上,是中朝兩國的界湖,國境線從湖中間穿過大約一分為二。資料顯示,天池所在的長白山年降雨量十分豐沛年平均降雨量約為1300多毫米,與我國的江南一帶降雨量相當,並且由於氣溫低蒸發少,因此水資源較為豐富,是松花江、圖們江以及鴨綠江三條江的分水嶺和發源地。
從長白山天池所處的地理環境來看,一方面湖水主要靠降雨、融雪以及地下泉水補給,因此相比海拔較低的江河湖泊而言水中除了礦物質成分含量較高水質清澈以外,水中的營養成分很低,不足以維持體型較大的生物的生存,另一方面就是海拔較高使得天池水溫偏低,比東北平原平均二三百米的海拔氣溫低了近12度,平均水溫不到8度,這種常年低溫環境也不利於水中生物的生長。
既然天池沒有適合所謂的「怪獸」生存的環境,為何「天池怪獸」的說法不斷呢?其實這就好比是「人紅是非多」的道理一樣,由於天池多雲霧繚繞,且變幻莫測,再加上本來就是5A級景區,利用「天池怪獸」無疑能夠增添天池的神秘感,進而吸引遊客前來觀光,以達到廣而告之的目的。
歷史資料:應朝方多次懇請,1962年中朝重新劃定邊界,中國國界線在天池地段後退30公裡,從此天池成為中朝兩國的界湖。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歡迎點評、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