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生凌希的新歌《沉愛》,就有這種純正的味道——清澈、自然,沒有矯情、沒有綴飾,不追求浮誇造作的表現力,又展示了自己的嗓音優勢。
凌希《沉愛》。
凌希。
網易娛樂7月15日報導(文/沉默電話)網絡時代的歌迷們早已習慣自給自足,而不喜歡他人用心良苦的推薦——那個資源貧乏時代,早已遠遠離去了。他們喜歡循著自己的音樂口味,慢慢尋找符合自己價值的音樂,這是雙面的好事。更多有才華的歌手與作品得以脫穎而出,即便沒有大牌撐腰,也能自由自在發光發熱。在這個便利的數據時代,只要有一部手機就能把音樂倉儲懷中,我們已不必擔憂歌迷對風格、門類、流派知識的汲取。一言蔽之,現在的歌迷什麼都不缺。若再想靠新鮮的包裝、詭異的曲風去招徠他們的耳朵,換來的八成會是反感和白眼。如此這般的立場變化,就又讓音樂製作的吸引力、影響力,再次回到原始的目標與追求上,即:唱自己適合的,唱發自本心的。這宛若九十年代華語流行「回歸音樂本真」的主題,在當下速食化的新時代,又起到了微妙的作用。你可以杵逆它,可以繼續靠華麗的硬體博眼球、謀發展,會有人捧場,但恐怕贏面不大。
小女生凌希的新歌《沉愛》,就有這種純正的味道——清澈、自然,沒有矯情、沒有綴飾,不追求浮誇造作的表現力,又展示了自己的嗓音優勢,從沉穩低調的主歌開始,到情緒高拔的副歌為止,柔美又韌性的音色,把一首歌、一個故事唱得完完整整,能做到的都做到,做不到的不強求。人聲為情節鋪設步調,聆聽節奏與歌詞展開紋絲合縫,隨著嗓音一步步打開,想像的空間也變得寬廣起來。故事雖然是老舊的愛情故事,但能讓人充分理解其中的涵義。經過凌希這把聲音的講述,又多了一份偶像劇般的畫面感。活潑女生演繹的悲情與深沉,更讓人看到她內心的另番韻味。因為這份單純與真實,讓《沉愛》的性價比飆高,不但適合凌希自己,更適合聽懂它的每一個人。
歌曲結構完整、節奏流暢,雖然是抒情慢歌,但沒有一點拖沓粘膩。從主歌到副歌的過渡細緻圓滑,情緒一氣呵成沒有斷層,隨著凌希的尾音變化,斷句的生硬被吞噬,感情一鏡到底。嗓音清透、柔美,卻又有內裡的堅實與沉重,將歌詞表達的悲苦之情,緩緩滲進每段字句之中。副歌「就讓我/沉在愛裡/醒不來」沒有自甘墮落的傳統式悲情,又飽含具有時代特色的感情悽哀,在糾葛與快樂之間,在放棄與妥協之間,在掙扎與理智之間,《沉愛》唱出了年輕人的一種特色,新鮮感不需張揚,由內至外自然而然。4分47秒的尾音轉音、削弱和聲突出主音的做法,又讓歌曲充滿了凌希的個人特色。比起當下流行的浮躁高音,這份舒適與本質難能可貴。
即使包裝出再多口香糖一般的流行情歌,也不及凌希《沉愛》走心的一步來得紮實。人們早已看夠了浮誇的外在,都懂得開始挖掘內在的深度與價值,對人如此,對音樂亦如此。單曲封面簡單樸實,但針對歌曲該表達的,都表達出來了;凌希對這5分31秒的詮釋,該唱到的、該展示的、該釋放的,也都完成了,不多不少,面面俱到。沒有保守殘缺,又沒有譁眾取寵,唱好該唱的,做好該做的。
從前我們不敢小看歌手,現在則不能小看歌迷——你是不是真實、有沒有誠意,大家的耳朵明白得很,心裡清楚得很。一如前述,這是一件好事,對於凌希這樣純粹的新人來說,更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