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測現在也叫攝影測量與遙感。屬於測繪科學中的遙感科學,遙感科學與技術是在空間科學、電子科學、地球科學、計算機科學以及其他學科交叉滲透、相互融合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邊緣學科,它利用非接觸傳感器來獲取有關目標的時空信息。
不僅著眼於解決傳統目標的幾何定位,更為重要的是對利用外層空間傳感器獲取的影像和非影像信息進行語義和非語義解譯,提取客觀世界中各種目標對象的幾何與物理特徵信息,從而為人們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提供科學的技術和方法;為國家和部門的重大決策及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和決策保障;為國防建設和國家安全提供可視化的軍事情報服務。
日前,航測遙感中心測繪地理信息院等機構和企業在內蒙古額濟納旗在戈壁灘內開展無人機航磁測量技術研究。通過對縱橫CW-15垂直起降無人機進行改裝,搭載GTK-R15型航磁儀,利用早、晚時間段開展航測數據採集作業,日飛行700測線公裡,數據精度滿足任務要求,圓滿完成數據採集任務。測繪地理信息院航測團隊過硬的專業素養和不怕吃苦、敢打硬仗的精神作風贏得了甲方的一致好評,為後續無人機航空測量項目合作奠定了基礎。
航磁測量從方法理論、儀器研製、系統集成、數據採集、數據處理、數據解釋與應用等已形成具我國特色的完整的技術體系。主要包括:經改裝的多種型號(固定翼飛機、直升機)的專業勘查飛機;多種型號的航空磁力儀、磁力梯度儀、實時數字磁幹擾補償系統和數據收錄系統;高精度導航定位系統與技術;先進的測量系統集成技術;先進的飛行測量技術,尤其是大比例尺測量技術;成套的專用數據處理、解釋與成圖軟體系統等。
航空磁力儀是指安置在飛行器中在飛行中測量地磁場的儀器設備,根據測量磁場的情況又分為總場、分量或梯度儀。由於多數航空磁力儀測量地磁總場,故將總場測量的航空磁力儀簡稱航空磁力儀。航空磁力儀又根據其原理分成光泵、核子旋進、磁通門和超導航空磁力儀,前兩種儀器使用較多。
航磁測量系統的核心部件為航空磁力儀和航磁補償儀。目前,航磁補償技術已經實現了實時數位化多道補償,而航空磁力儀主要有兩類:基於核磁共振的光泵磁力儀和基於約瑟夫遜效應的超導量子幹涉磁力儀(SQUID)。
光泵磁力儀發展較為成熟,是國內外絕大多數的航磁測量系統的磁測單元;超導量子幹涉磁力儀用於航空磁測目前處於試驗和試生產階段。航空磁法勘探作為航空物探的主流方法之一,由於其高效、快速、受地表地形地貌影響小等優勢, 在地質普查、金屬礦勘探、油氣資源遠景評價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航空磁力測量又稱航空磁測或航空磁力勘探,簡稱航磁或航磁測量,是航空物探方法中使用時間最早、最成熟和最多的磁測方法。它是將航空磁力儀及其配套的輔助設備裝載在飛行器上,在測量地區上空按照預先設定的測線和高度對地磁場強度或梯度進行測量的地球物理方法。
與地面磁測相比具有較高的測量效率,且不受水域、森林、沼澤、沙漠和高山的限制。同時由於飛行是在距地表一定的高度進行的,從而減弱了地表磁性不均勻體的影響,能夠更加清楚地反映出深部地質體的磁場特徵。
航空磁力測量是將航空磁力儀(光泵式、核旋式和磁通門式)系統安裝在飛機或其他飛行器中通過觀測地磁場的總強度T或總磁場異常△T或其梯度,來尋找磁性或與磁性有關的礦體,了解地質構造、進行磁性填圖、解決城市和工程穩定性和考古等問題。
根據服務領域不同,分成區域構造填圖、油氣構造勘查、固體礦產勘查和其他應用類型。根據工作研究程度分成概查(工作比例尺1:100萬~1:50萬)、普查(1:25萬~1:10萬)、詳查(1:5萬~1:2 5萬),隨著儀器靈敏度和定位精度提高,發展到精細勘查(1:1萬或更大)。
航空磁測測量的對象是:
(1)地球磁場的總磁場強度B的大小或模量(TMI,|B|),或模量的差值。一般使用質子磁力儀或光泵磁力儀,多使用光泵磁力儀;
(2)模量|B|的空間變化率或梯度(有垂直梯度,橫向梯度/翼尖探頭,橫向和縱向梯度/翼尖和尾錐探頭,全部梯度/三軸系統);
(3)地球磁場的三個分量(Bx,By,Bz)。使用磁通門磁力儀或超導量子幹涉磁力儀(SQUID),由於定向要求很嚴,很少進行;
(4)Bx,By,Bz的空間變化率,共計9個要素,Bxx,Bxy,Bxz,Byx,Byy,Byz,Bzx,Bzy,Bzz構成二階張量梯度。使用低溫SQUID或高溫SQUID(LTS-SQUID或HT-SSQUID),是研究開發的熱點。
新聞來源:中核集團